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周末》专题 > 正文

专家称手机辐射可能影响精子质量引发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0:22 周末报

  手机辐射究竟对人体能造成多大伤害?

  直到2005年3月21日,这个跨世纪悬案终于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张元珍教授表示,经研究证实,手机辐射可能会影响精子质量。

  自从1985年真正意义上的手机面市以来,手机辐射的危害,从来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
的说法。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亿。有关手机电磁辐射对脑电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和肿瘤发生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课题较多,而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未见报道。

  本报记者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从权威途径获悉了张教授这个研究的来龙去脉。

  实验目的:填补手机辐射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空白

  张元珍教授是武大中南医院妇产科主任,这项研究持续了3年,研究结果在今年第一期的《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

  日前,张元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逾1.8亿。根据美国权威预测机构Strategy Analysis预测,2006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将从2001年底约9亿人增加至19亿人。移动电话电磁辐射的健康危害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

  张元珍一脸严肃地说:“目前的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脑电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和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而其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报道极少见。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ic Dehydrogenase-x Isozyme,LDH-X)作为睾丸组织的特异酶与雄性生殖功能密切相关。本实验通过检测睾丸LDH-X的活性以及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初步探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人的生殖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张元珍教授说,最初做这个课题,是因为在接诊中总有人问这类问题。提问题的大多是想生孩子的夫妇或生了孩子有问题的父母。看着这些疑惑的父母和准父母,一直致力于研究优生优育和产前诊断的张元珍决定通过研究来回答。

  名为《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生殖健康的影响》的课题很快申报成功,成为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得到湖北省科技厅和计生委的支持。

  实验结果:手机辐射产生生殖毒性

  张元珍和她的助手们在30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了辐射试验。

  张元珍在实验中发现,一定功率密度的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可以引起睾丸生殖细胞的损伤。

  “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来看,我们从超微结构观察到精子尾部线粒体的形态以及线粒体嵴数量的改变,说明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生殖影响的存在。”在描述这一现象时,张元珍几乎是一字一顿。

  由于在各级生精细胞中,仅观察到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张元珍分析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精子对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最敏感,其他生精细胞不敏感或敏感性低;二是辐射的累积效应。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张元珍又在这个实验中连续辐射了一段时间,她解释说:“那段时间相当于初级精母细胞发育为成熟精子的所需时间。”结果又发现“仅在最终的精子阶段显示形态学的改变”。

  于是,张元珍认为,结合以上结果推测,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可通过作用于线粒体、阻碍生精细胞(尤其是精子)的能量代谢而产生生殖毒性。

  但张元珍在论文里强调:“至于各组的脏器系数和组织学改变不明显,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的辐射强度引起的损伤是有限的,其是否会影响妊娠和胚胎发育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做这个研究,就是想知道手机辐射对人的生殖健康有没有影响。既然对老鼠有影响,对人可能同样有影响,但至于有多大影响,不宜夸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张元珍如此认为。研究的参与者、张元珍的研究生操冬梅告诉记者,发现这个结论后,张元珍经常跟手机费过高的朋友开玩笑,叫他们少用手机。

  “综合其他的研究,手机待机状态辐射并不大,响第一声的时候辐射最大,所以建议手机响后不要急于接通,让手机多响几下再接比较好,此外能少用手机的尽量少用手机。”张元珍最后建议。

  各方专家:不能确定是否有损伤

  当张元珍的研究结论公之于世后,立刻在国内引起了较广泛的讨论,一些同行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朱春辉教授表示,只要使用移动电话,那么发射的电磁波肯定对人体有影响,所以睾丸必然会受到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必须视使用手机的程度而定。

  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靳镭教授和武汉铁路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余仕祥均表示,正常生活中的男性使用手机,不会对睾丸生殖细胞有损伤。

  湖北省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王齐襄主任认为,手机会对睾丸生殖细胞有损伤是个没有定论的话题,因为至少手机对人体脑部是否有影响无明确定论,按照他从事多年不孕不育工作来看,对生殖系统“应该没多大影响”。同时,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弓爱东医生对这种观点表示了赞同。

  武大中南医院泌尿外科郑新民教授表示,巨大的电磁辐射肯定对男性睾丸生殖细胞有影响,至于手机发射的电磁波是否接近这个“巨大”程度,他没有研究过,但是能肯定的是,移动电话只要远离睾丸,应该不会对其有太大损伤。

  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教授赵玉峰则认为,手机辐射的危害其实是人类科技高度发达后遭到反噬的一个缩影。不过人们一定要搞清楚,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

  赵玉峰说:“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如在电磁辐射超强度的环境下长期作业,严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员流产、白内障,甚至诱发癌症……”

  赵玉峰坦言,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虽普遍存在,却并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超标环境下,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草木皆兵”。当然,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范措施。

  3月25日下午,当记者想把采访众多专家所得信息再度与张元珍教授交流时,意外发现张教授竟然联系不上了。以前热情接受采访的张教授的同事也开始语焉不详,有的说她出差了,有的则说没出差,关于她的去向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此外,记者还从侧面了解到,张元珍教授已经对其他媒体强调不要过多报道她的研究成果,自己会保留上诉法院的权利。

  会引发又一轮手机恐慌?

  一个手机行业的资深经理人告诉记者,张教授的这一研究结果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手机恐慌,而这样的恐慌在几年前就已经爆发过,那情形让所有手机厂家至今都心有余悸。

  关于手机辐射会诱发脑瘤是流传最广的说法,并已有多起脑瘤患者将手机制造商推上法庭的案例。尽管研究人员已就此做过大量试验,遗憾的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几年前的一个消息称,瑞典研究人员认为打手机与脑瘤存在某种联系,这个结论是对瑞典两个地区233名脑瘤患者(含良性和恶性脑瘤),利用多种手法就脑瘤和使用手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后得出的。例如:对使用手机时用左右哪只耳朵与产生脑瘤部位的调查表明:频繁使用手机的患者,在大脑侧部产生肿瘤的概率比大脑后部、前部及顶部的发病率都要高。

  但《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不久后就刊登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手机的使用与脑瘤无关。

  在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传言越来越多的时候,一个新的行业冒出来了,前年我国有许多公司声称自己的产品能大量降低辐射,所以有段时间虽然人们在手机的各个部位贴上防辐射产品。这个行业好像并没有繁荣起来,去年渐渐销声匿迹,但耳机却流行起来。尽管各手机制造商对手机辐射是否危害健康的解释含混不清,但他们的工作人员却最早并始终坚持使用耳机通话,人们相信耳机多少能降低辐射的几率。

  人们并没获得太久的安心,英国消费研究杂志《Which》又报道称,使用移动电话耳机会导致用户大脑遭受三倍于普通手机来电的辐射。文章认为,为手机用户提供一个“绝对安全”的持手机方式是不可能的,手机天线顶端与耳机之间的距离过长或是过短都会增加辐射量,只有在距离达到最佳值时才有可能减弱辐射量,但是谁又知道这个最佳值在哪里?该杂志建议,在移动电话耳机线的外部包上一层金属或是陶瓷外壳可能有助于减少手机用户耳部遭受的辐射。

  这样的例子很多,前一个提出结论,后一个接着否定,更有层出不穷的危害被不断发现。美国研究人员称手机辐射能改变人类基因,尽管这个报告还不能证明手机辐射能破坏DNA,但部分实验表明这些辐射可以导致人体血液细胞的基因改变;一名英国专家也曾提出警告,手机可能会释出有毒的水银气体,对脑部造成损害,诱发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多重硬化症、危害生育能力、未老先衰并失忆等等。越来越多可怕的可能被科学家们证实。

  尽管一些手机制造商开始向消费者公开他们对各种手机辐射程度的检测结果,专家也不断提出防范建议,但由于迄今为止各国政府机构或是媒体对手机辐射这一问题的解释往往相互矛盾,人们已经不知道该相信谁。

  就是这样,虽然还没有任何医疗证据证明手机辐射能引起癌症或其他疾病,但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手机辐射是对人体无害的。

  此时,张元珍教授抛出了手机辐射有害精子健康的论断。

  “杀精凶手”越来越多

  尽管专家们对手机辐射有可能造成的危害还保持乐观的态度,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手机用户仍然表示了自己的恐惧心理,特别是男性用户。

  在北京担任某出版社策划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如今男性健康问题,特别是ED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中很多人的难言之隐。如今手机也可能成为伤害精子的凶手,我觉得应该把男性的生存问题放到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地位了。”

  王先生从媒体公布的资料上得知,全世界大约有1亿以上的男人身患ED。而一份权威调查又显示,在高血压、心绞痛、高胆固醇、糖尿病和抑郁、焦虑的患病率的比较中,ED男性的患病率都明显高于非ED男性。

  王先生认为,在商品经济社会,实现个人价值、过上更好的生活,往往成为人们工作的动力,也成为压力的来源。中国的古语说,病由心生。心里想着拼命地向前赶,各种各样的烦心事也就接踵而来。整天奔波在养车供房、养家糊口的道路上,为升迁、赚钱、机遇而操劳、争斗、苦闷,轻快的日子少,沉重的日子多,ED不找上门来,那才是件奇怪的事情呢。而当自己得知手机辐射对“性福”也可能有重大伤害时,他不寒而栗了。

  一方面是ED的威胁,一方面是手机辐射的伤害,所以有专家感叹,社会发展对男性的生存能力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这不仅仅表现在工作上的竞争压力,男性生殖能力面临的危险也将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 本报记者 周 益 实习记者 范 雄 特约记者 褚朝新

  相关专题:南京《周末》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