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幼稚的反特悬疑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03 新世纪周刊

  近来反特悬疑连续剧火爆荧屏,刚刚送走了《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又来了《谍战之特殊较量》和《红色档 案之凤凰迷影》,狂扫着观众的眼睛,那么观众买账吗?

  反特悬疑电视剧原本是个不错的题材,可以给青年人新鲜感,还能勾起中老年人的回忆。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随 着此类电视连续剧的增多,情节、手段、方法都难免重复,制造悬疑的七种武器:灯光、音效、场景、悬念、情节、演员和对 白的运用幼稚可疑,令
观众丧失兴趣。这样下去,反特悬疑剧的前景还真是有点“悬”。

  气氛营造不伦不类

  反特悬疑剧的场景一般都比较个别,如停尸间、诡异阴森的老宅、目露凶光的猴子、冷不丁冒出的不明物件。加上灯 光或明或暗的运用,人影若隐若现的晃动,令观众能“自觉”地运用视觉和想象力,使恐惧感加剧。

  在某个观众还没有弄清楚状况的瞬间,再来点有心理暗示的音效,镜头还没晃到具体物体之前,乐声急奏弦声起,让 人绷紧的神经再抖动得剧烈一些。这些感官刺激经观众不受控制的想象力拓展后,恐惧感加倍递增,会让人有种受虐般的过瘾 。

  但纵观目前的反特悬疑剧,制造氛围的“恐怖”武器,往往被滥用、误用,甚至是不会用。例如,当演员忽然脸色惨 白、面无表情时,匹配的民族乐器正大造空灵鬼魅之势,接着一道光影闪过,屏幕上特写演员惊恐的眼睛。

  对于那些没经历过反特年代的年轻观众来说,剧中过度渲染的恐怖气氛,实在有做作之嫌。是反特悬疑剧还是恐怖剧 ?如果走恐怖路线的话,直接看《午夜凶铃》、《咒怨》了。如果是悬疑片,就直接看希区柯克了。

  舍本逐末的追求

  悬念是反特剧最大的卖点,环环相扣,使观众一集集追着看,如果制造的悬念太多,“狼来了”N遍,还没见着狼毛 ,观众都疲惫了,不疲惫也麻木了。没讨好了观众,倒是辛苦了演员。

  演员的表演需要有张力,如果突然来个面部抽搐,以刻意制造毛骨悚然的效果,在没有强大恐惧惊悚情节的支撑下, 这样的表演显得莫名其妙、脱离实际,即使观众在前一刻被面目惨白的表演吓死了不少细胞,但总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据说在《凤凰迷影》中演出的温碧霞,在拍摄完这部电视剧后选择淡出荧屏,只希望和家人、和自己爱的人过平淡的 生活。原因是由于拍戏时的极度恐怖镜头和气氛,让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拍完这部电视剧后,她曾一度精神恍惚,后 索性宣布息影,退出了这个曾经带她走向辉煌的舞台。

  不知这是发行公司的宣传手法还是实事。但在拍摄中,演员被吓得失声尖叫是家常便饭。《梅花档案》中某些戏份使 用真尸拍摄,演员经常被吓哭。剧中饰演梅香的海清进入有尸体的房间时,不敢睁开眼睛,在拍摄中,就哭得凄凄惨惨。不禁 让人感叹:只有用真的尸体才能产生悬疑效果吗?主创人员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谁不行,就毙了谁。

  如今的很多戏,都以恐惧气氛和心理悬疑为卖点,从而忽略了对人性的展示与刻画,缺少丰满深刻的人物形象,像《 黑冰》、《黑洞》那种将人性展示得淋漓尽致的力作,近来已经很少见了。

  另外,此类剧在细节包装上也不够准确。可能是时装剧偶像剧流行的缘故,为了让人物在穿着打扮上也时尚一把,剧 中的人物穿着醒目时髦。女特务去接头,一定是飘逸的风衣或摇曳的旗袍,走在哪儿都扎眼,模特似的招摇过市。要真在那个 年代,还不早就暴露了,那任务怎么可能顺利完成?

  剧中对白虽然通俗易懂,但也没显示出当年革命语言的特色来,从那个年代经历过来的老观众熟悉的一些标志性语言 没有被采用,少了真实感。另外,就是道具选择不够仔细,通常会出现一些根本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试想如果那个年代的同 志在执行革命任务时吃着肯德基,岂不是大煞风景?

  于是即便这种反特悬疑剧再打出“少儿不宜”的招牌,也难长久的吸引眼球,毕竟这不是某路电影,虚张声势还可以 把观众骗进电影院。观众手上拿着遥控器呢,跟枪似的,谁不行,就毙了谁。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