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国家战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2:36 新民周刊 | ||||||||
“浦东不仅是上海的,更是全国的”这一认识大家也是渐渐悟得的。现在,人们开始真正领会,将浦东开发开放作为 一项跨世纪国家战略的本质内涵。 特约撰稿/周伟林 大凡高手写诗或下棋,都要推敲“诗眼”或谋划“棋眼”。十多年前,在与国际竞争
21世纪是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世纪。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大城市群正成为这场竞争的主 角。在此意义上说,如何凭借中心城市发展大城市群是中国面对世界舞台进行角逐的重大挑战。历史经验表明,随着世界经济 增长重心的转移,在新的重心所在区域必然会隆起一大片城市群,在这一大片城市群中必然会崛起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中 国抓住了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发开放浦东,以抢占制高点。 15年时间,在城市发展史上是短暂的。由于浦东捕捉了当今时代的脉搏——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推动经济与空间 的良性互动,其环境、产业和功能得以快速提升,使上海逐步成为一个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商机和服务的国际性中心城市。浦 东在这15年中,从输入的极化效应到逐步形成自我增长的循环,其带动上海、引领全国的功能和作用开始凸显。浦东开始与 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共同演进,产生了两个重要优势:一是速度。这种速度表现在多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 与本地政府主管保持经常性联系;政府办事效率高,资金、人才、信息到位迅速;基础设施投入大,道路畅通,时空距离大为 缩短,工作节奏快;最终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快。二是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浦东不断深化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已初步形成经济 运行市场化,商务环境国际化,功能开发区域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公共事务社会化,政府管理法治化的综合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而且生产者也改 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语言”。 浦东的确似乎得慢慢品才看得“懂”。有的时候,可能因为目光近了,还不易看出其中奥妙。这有一个认识不断提高升华的过 程。“浦东不仅是上海的,更是全国的”这一认识大家也是渐渐悟得的。现在,人们开始真正领会,将浦东开发开放作为一项 跨世纪国家战略的本质内涵。 如果我们打开不同时期的上海地图,可以发现上海在空间上进而功能上有四次“跨越”:第一步是从开埠到上世纪80 年代末的跨越,主线是从老城隍庙地区跨过苏州河发展,构成上海“浦西”的地域,被打上租界的烙印和解放后传统工业布局 的局限性。第二步以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为标志,上海跨越黄浦江发展,塑造“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城市功能。以 一本书作比喻,上海原来只有半幅大小,一俟浦东开发,仿佛沿黄浦江“书脊”打开了整本书。一边是浦东蒸蒸日上:88层 的金茂大厦聚集了140多家中外金融中介机构和跨国集团地区总部,由于其容量和能级超过外滩金融一条街,被称为“站着 的金融街”;磁悬浮列车时速为430公里,是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另一边是浦西,经过更新改造,长期贫血的脸颊开始变 得红润。近百年来,上海的标志物是老外滩,而今浦东小陆家嘴昂首挺胸的东方明珠建筑群成了新地标。浦东树立了新的标高 ,这不光是建筑和时尚,还是产业和财富,更是心气和目标,是象征、示范、领头、辐射。第三步,在成功跨越黄浦江发展后 ,上海将进一步跨长江发展,跨过崇明岛,将经济势能引向北方。这样,推动长三角及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形成世界级的实力 ,并将其势能溯江而上,向中上游辐射。第四步跨越则是凭借浦东开发开放的乘数效应,将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东海 大桥、海港新城汇聚于上海临港产业区,形成港口、城市、腹地联动发展的态势。至此,上海经过跨河、跨江(黄浦江、长江 )发展,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洋发展。而浦东也逐渐成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极好平台。 检视浦东成功发展的因素,简要说来,一是区位。改革开放后,最早确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 。“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而“上海在人 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二是政府推动。浦东的优势是有一种使企业和 市民的创业创新精神孵化和转化成功的环境。 我们是看懂了浦东的过去和现在。然而,是否能看懂下一步呢?如果一个地方能给创业者更多的机会,就能使其处于 一个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永无止境的循环之中。创新是由新突破和把握由这些突破所带来的变化的创业者所驱动的。我 们知道的是,浦东将让更多的人继续发现和利用新的机会。(作者为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