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成立安徒生2005庆典委员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15:22 新民周刊 | ||||||||
今年,丹麦成立了“安徒生2005庆典委员会”,并将在世界范围举办纪念安徒生的活动。许多人的目光将聚焦哥 本哈根的“皇家花园”,那里安放着一座安徒生的雕像——他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单独坐着,在对着一群看不见的人朗读。这就 是安徒生自己认可的形象,一个精神独立又害羞忧郁的形象。 撰稿/钱亦蕉(记者) 翟 炀
他同时代的童话多以说教为主,而他的故事却寓意丰富,他把幽默、不循规蹈矩和大文学中的忧伤灌注到了童话里, 令一个多世纪来读过他童话的人难以忘怀。 安徒生和丹麦 安徒生已经去世一个世纪多,但他一直是丹麦人民的骄傲,大师的故乡成立了安徒生博物馆,而每到安徒生的生日, 丹麦总会举行庆祝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如今的丹麦是一个高福利高生活水准的发达国家,丹麦人也是出了名的快活轻松 的一族。这一点,和他们那些以沉默寡言著称的北欧邻居相去甚远。对此,芬兰人瑞典人挪威人总是不屑一顾地说:“丹麦哪 里能算得上是北欧。”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因为丹麦是北欧四国里面唯一一个国土没有延伸到北极圈里的国家。也许是冬日 的丹麦比其他北欧国家少了几分严寒,也许是更靠近欧洲中心地带让丹麦人多了几分浪漫吧,今天的丹麦人不但懂得享受生活 ,也懂得引导时尚潮流,丹麦的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在欧洲及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 丹麦人的这些特质,也许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这位充满想象力的童话大师会诞生于此。不过,1805年,安徒生诞生 的这一年,在丹麦历史上却是刀戈之年,丹麦海军正在被英国海军猛烈攻击,两年后几乎全军覆没。战败后的丹麦又投靠了拿 破仑帝国,可是好景不长,拿破仑垮台后丹麦也沦为战败国,不得不把挪威割让给瑞典。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丹麦又陷入了内 战,加上新兴的资本主义运动,安徒生时代的丹麦充满了不安和动荡。也许正是特殊的历史背景刺激了他,安徒生觉得该给孩 子们写点有意思的东西,让他们忘记兵荒马乱的现实。 对安徒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两个城市是他的家乡奥登塞以及工作和居住的城市哥本哈根。安徒生在自传中强调指出奥 登塞的生活方式保留了一些在哥本哈根不为人知的旧风俗和迷信,使他有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此外,奥登塞救济院里同住在 一间病房的老妇人给他讲述了一些民间传说,后来证明这些传说成为他改编老故事和自己创作童话的肇源。而在哥本哈根,安 徒生这个无产者获得了与正处于鼎盛时期的中产阶级圈子有关的文化和教育,这个敏感且感情脆弱的人,学会了使用轻松、反 讽式的哥本哈根妙语。这可以解释为何他的童话作品总处于感情和智慧、敏感和讽刺之间。 童话大师的传奇人生 安徒生诞生在一个贫穷的鞋匠家里,他的父亲虽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却非常喜欢文学。在安徒生诞生后没几天, 这位父亲就开始在妻子旁边为儿子读书,这就是安徒生最早的文学启蒙吧。安徒生在其自传《我的童话人生》中写道:“我是 一个被宠爱的孩子。我的父亲用他所有的业余时间为我制造玩具,还经常大声地念《一千零一夜》给我听。”在父亲去世后, 安徒生做过工匠,14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在那里成为了一个歌唱演员——要知道,我们的童话大师 曾经有很美妙的歌声。他在舞台生涯的高峰期进入了皇家剧院,但是因为变声的缘故,不久就被迫放弃。之后他开始写剧本, 一开始非常不顺利,所有的剧本都被剧院退回了。但是他的勤奋和天赋却被剧院经理看中,经理特批给他一笔奖学金,安徒生 得以进入学校学习。之后他便一心投入文学创作中,开始陆续出版了诗歌和小说。 准确地说,安徒生是从30岁(1835年)才开始创作童话的,他在日后的自传中写到,写童话是“为了争取未来 的一代”。安徒生一生共计写了168个童话故事,其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借鉴了民间故事的情节,可见这位作家的想象力多 么丰富。在1840年到1857年间,安徒生开始了世界旅行,足迹踏至欧洲、亚洲和非洲。他把旅行所见写成了游记。同 时也开始撰写自传。 事实上,在安徒生青少年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童话大师,都是处于“丑小鸭”的境地 。他家境贫寒,并且长得瘦小难看,从小备受冷落。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安徒生又遇到了困难,拼写方面的障碍让他曾经留级 一年,这不能不造成他某些程度的自卑。安徒生经历了缠绵悱恻的爱情,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他那失恋者的忧伤姿态一直维 持到生命的终点。和很多名人一样,他有生之时也受到很多非议,他的小说曾被评论家大肆讥讽,他的个人形象也常被人形容 为“抑郁寡欢,不像是个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生充满着艰辛和磨难,但他却用爱把快乐来发现。正如他在自传的开头所写 :“我的人生一直都是一部美丽的童话——充满神奇的童话。我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我将通过故事向世界讲述这个道 理:总有一位仁慈的上帝会将一切朝最好的方向引领。” 为安徒生正名 1875年安徒生七十华诞时,哥本哈根的“皇家花园”安放了安徒生的雕像——他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单独坐着,在 对着一群看不见的人朗读。 这就是安徒生自己认可的形象,一个精神独立又害羞忧郁的形象。而我们,常常自以为是的把他想象成快乐的“孩子 王”或者慈爱的老人,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安徒生。 雕塑家奥古斯特·索比原来为安徒生雕像设计的草稿是这样的:童话诗人正在给一群孩子朗读,还有一个孩子坐在他 的腿上。但这遭到了安徒生本人的激烈反对,他觉得画面上的那一刻一点不符合实际。事实上,他一点也不愿意被人看成是“ 孩子们的诗人”。他自己的愿望是“成为所有年龄段的人的诗人”。“孩子不能代表我;童稚只是童话的一个简单的部分,幽 默才是童话中的盐。”而1952年,好莱坞影星丹尼·凯把安徒生塑造成乡村玩童的形象,这大概是他自己更不愿意看到的 了。 安徒生的文学作品从19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声名鹊起,那时候他的小说在德国有着非常大的发行量。然而从1839 年起,他却是凭借着童话故事在德国创造了异乎寻常的声誉。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他的童话和小说在英格兰和美国取得 重大突破。而对于中国读者,长期以来,安徒生一直以童话大师闻名。安徒生没有到过中国,但他却写过关于中国的童话。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家的名单上,安徒生总是和莎士比亚、巴巴拉·卡尔特兰、《圣经》和斯蒂 芬·金等一起,被列在前头。但他似乎始终没有得到世界级作家的评价。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闻名遐迩的文学家,我们的外国 文学教材里,却没有他应有的地位。他总是被摆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个小节里,占不到几个页码,这应该说 是一个偏见——轻视童话、轻视儿童文学的偏见。 另一个偏见,是把安徒生完全等同为童话作家,其实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游记等更广的范围。他在童话 方面的盛名也成了为他正名的阻碍,我们总是愿意相信他善于编织童话故事,而忘了他是一个诗人。令人惊奇的是,安徒生还 是一个剪纸艺术家,这些图案和他的故事一样寓意丰富,充满想象力,他具备旁人所不及的形象思维和视觉化能力。 “安徒生2005庆典委员会”秘书长西贝格说,举办诞生200周年庆典就是为了在丹麦以及世界其他地方,达到 对安徒生的多方面的创作以及对他本人的多方面的了解。孩子坐在膝上的天真的老童话作家的光辉形象应该让位给全面人性的 肖像,这样的肖像应该包含它的各个方面:苦痛、对体形的羞惭、由于自感没有得到爱和不可爱而产生的孤独,不倦的追求人 们的称赞、对批评的憎恨、对进步的欢欣、恐惧,疑心病、虚荣、不倦的雄心、性的因素,等等。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