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新周刊:7年后崔健用新专辑抗拒陈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9:47 新周刊

  他清醒地意识到所有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喜欢年轻所带来的生理上的力量,无论是工作、挣钱,还是性。他在给自己格式化,重启,刷新。

  对于自己如何第一次见到崔健的描述,下面这个版本可能会给人留下较深印象:“那天我去开心乐园,那里有一个演唱会,人非常非常多都是小孩儿,我们都站到椅子上看演出,到一半儿,我身边的朋友拉了拉我的衣袖,告诉我老崔在后边儿,我回头看到了他
,在喧嚣的年轻人当中,他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像是坐在安静的池塘边上,但我觉得他实际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把我们全部炸飞……”

  他戴着上面有颗红五星的鸭舌帽,出现在午后光线昏暗的酒吧。凭直觉,我认为他并不是那么喜欢接受采访,特别是一味地谈新专辑。事实上,还没几个人听过他专辑里的歌,凭着已公开的歌词去作判断,又是他一贯反对的。但眼下,崔健的新一轮宣传大战,随着新专辑《给你一点颜色》的发行,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这位中国摇滚乐的教父级人物将要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我的问题很直接:“你如何抗拒一切可能的陈腐?”他以一贯格言体的言谈风格,不假思索地回答:“依靠直觉!”仅此一句,我知道,崔健依然年轻,充满我们希望他保持的活力。他关注年轻一代,他清醒地意识到所有的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喜欢年轻所带来的力量,无论是工作、挣钱,还是性。他自认为是一个不爱读书没上过大学的人,最大的老师,就是自己给自己压力。

  他又说了句将来又可以被人频频引用的话:“我感到最庆幸的是,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像《教父》这样的片子,做摇滚乐,听到那些非常好的音乐,尽管有些乐队的名字我甚至都不知道。”

  《新周刊》:我个人觉得,你一直在反抗陈腐,身上一直有一股子劲儿。

  崔健:我的原则就是坚持直觉,保持一种本质,意识到直觉是一种特别好的状态,而直觉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中国大部分文人过于保护自己,安于现状,自我否定太少。顶多只是谦虚一下,而非真正地推翻自己。这和传统儒家文化有关系,儒家文化觉得大破大立是有违审美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懦弱。无止境地强调自己要接受现状,在这种文化统治下,任何人想当出头鸟,自己都会觉得是丑恶的。

  而我觉得,只要不对别人产生威胁,不侵犯众生的平等,各种方式的推翻和叛逆都是可以接受的。目前中国很多年轻人的理性都是有条件的而功利的,很多折扣打下来,自身所具有的直觉所剩无几,这是比较可怕的。他们只是做出一种叛逆的姿态,以区别于他们的上一代,至于他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的原则判断是没有的,只有利益判断。

  《新周刊》:那能不能谈谈一下你和年轻一代人的关系呢? 你如何看待他们?是学习的立场,还是带着别的态度?

  崔健:虽然我当年一起做音乐的朋友至今我还在交往着,但我现在乐队有一半儿成员在30岁以下。我能时刻从年轻人那里感受到尊重,也能够要求自己去学习和接受他们。我也尝试着去体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上过网聊过天,所以我能够理解虚拟世界对他们的意义,我知道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在形式上已经跟他们的上一代不同了。我当然是希望他们能来听我的音乐了,但我不会为了他们,而改变或者说扭曲自己的音乐。

  《新周刊》:这就是你出新专辑的动力之一?

  崔健:在我看来,音乐作品只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了市场考虑的,是一种用来营销的产品。第二呢,则是纯粹的个人体验,做音乐的人,致力于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我应该属于后者。至今,我认为我的新作品是完成形态的,因为每一首歌,我都有一个兴奋点,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至于观众如何评价考虑,那不是我能够控制的事了。

  《新周刊》:以你的资历与成就,你做这个东西的压力来自哪里?谁都知道这是在冒险。

  崔健:没错,最大的障碍确实来自于我自身,市场对我无关紧要,最主要的是突破自己,我不爱读书没上过大学,也没有什么跟我面授机宜的老师。这么多年来,最大的老师就是自身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具体,也很简单,就跟商人整天琢磨生意能不能做好一样,我的工作就是做音乐,也是我的生活方式。

  《新周刊》:你现在是否得到了某种自由,比如你不需要太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去搞创作。

  崔健:我现在确实可以不受社会工作环节的限制,比如说,这张专辑我是在家里做的,有很多很好的朋友非常支持我,一些优秀的乐手也是随叫随到,也没有谁要求我什么时候必须弄完。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我的资源。假如硬要说压力,那恐怕压力来自于时间太多:做的过程中,我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让自己满意。这是我唯一担心的问题。

  《新周刊》:那你觉得十年前与现在对比,创作的状态如何?

  崔健:我只知道总跟以前比很无聊,硬要比的话,我只想跟往后比。以前做的那些音乐,我现在听不下去,我从来都拒绝去卡拉OK,我不懂那么多人去那里干什么?民工和教授唱一样的歌。

  《新周刊》:现在听你的歌,能得到什么?

  崔健:人与人心灵上的沟通需要一种自觉的东西,主要来自于内心的释放。做音乐的要说出人们想要表达、却无法表达的愤怒,他们长耳朵,却无法抒发自己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出现了,来听我们的音乐,这一点,无论是西方还是港台的音乐都无法替代我们。但是我觉得商业营销与作者是互相冲突的,很多很好的创作者,因为和市场相冲突,他们因此改变自己,于是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在中国当下,理想化的奖项越来越少,充斥的都是那些商业化的奖项,很多年轻人得了之后,还非常自得。而一旦有人出来揭穿这些的时候,他们又不愿意看到,年轻人渐渐失去原则,只维护他们的偶像,但是我知道,80一代并非都是这样的,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十年以后,他们三十多岁,面对成长起来的90一代的质问,为什么60一代,70一代他们愤怒的东西,你们都视若不见呢?他们早晚都要听到这些质疑的,就跟我们现在一样,这很自然。

  《新周刊》:这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上的回潮,那你觉得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崔健:不断创造才是唯一出路,有句话叫做:“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当你遇到阻力时就放弃创作,那仅仅说明你功利。当你只想撒尿,那就很简单了。 文/巫昂

  相关专题:新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