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实录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9:10 人民网

  [主持人]:下面,请原来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杨振铎同志发言。 [09:50]

  [杨振铎]:各位好!我原来在圆明园管理处,退休以后也时刻在关心着圆明园。今天我本来想听各位专家学者讲。这次来也是来学习的。我想谈几点意见,介绍点情况。 [09:51]

  [杨振铎]:实事求是地讲,圆明园和圆明园遗址的概念和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概念是不同的。怎么不同?我在那儿二十年当中,我所做得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呼吁、调研、整修、规划、实施做了这些工作,当然做得是很不够的,后来我检讨我自己,由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问题,有些是有功有破。但是对于一些今天出现这些数据、一些谈法,我有点不同意见,想提供给各位参考。 [09:51]

  [杨振铎]:圆明园当时也没有自生水,这个湖和山都是人工的,形态也是人工的。它有两大水系供水,一个是万泉河水系,一个是玉泉山水系。六七年以前,几乎这个水系就断了,四五年之前水系到底有没有?现在再说它破坏了圆明园的湿地,已经不是事实了,圆明园已经不是湿地了,湿地的概念是什么呢?专家们都很清楚。 [09:52]

  [杨振铎]:另外,由于地区水位的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不能归罪于圆明园管理处这一块,它是大范围的,大环境造成的,1968年我到圆明园去的时候,门口往东一点,路南两寸到三寸的管子离地面1.8米,水管以上还冒着七八十公分的水,可是自那以后就没了。地下水位下降,特别是整治以后的,大量的铺装和大面积的建设,地下水位下降的很快。 [09:53]

  [杨振铎]:这点水有多少水能给它回灌,怎么样解决它的回灌,这是个问题。就是500万立方米也解决不了这个地区的回灌问题。正是由于这个水,湖前几年干枯了,没有外来水,它本身不带水的,没有外来水,致使原来五六年园林局在那儿造林,绿化的植物大面积的死亡。我从网上看到消息说,圆明园现在正在砍树,他清理的是死树,别说是遗址园林,就是历史园林,有些死树就不管它了,让它死了。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查一查。 [09:54]

  [杨振铎]:另外,希望有些媒体把事实弄清楚了再报道。我举个简单例子,有一家媒体说圆明园的水系有2000亩,现在正在铺6米宽,100米长的防渗膜,这本身一卷数千元,2000亩地,要铺上得花1.5亿,这个账怎么算出来,我不清楚。刚才听圆明园管理处讲,一平方米造价就是将近30块钱,这样一合是多少钱,是几倍,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这是一个问题。 [09:57]

  [杨振铎]:另外,我想提点建议和想法。对圆明园的调查研究,应该实事求是,事实就是事实,如果不是实际,想维持局部的生态环境,给他水,给多少水要看总体要求,要实事求是。 [09:57]

  [杨振铎]:关于园林的水道有多深,我调查过,地方都是有浅有深,要有一定的深水。李博士展示的画面,你说是一堆石头,那不是石头,那是荷花。我看圆明园的介绍里面,大部分只做了底渗,不是人工拆除的泊岸,是必须整理的。我就简单说这么多。谢谢! [09:59]

  [主持人]:下面请清华大学的教授吴良镛先生发言。 [09:59]

  [吴良镛]:我只谈三个问题。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和保护生态这么一个概念的形成,是得之不易的。我是1946年到北京来了,那时候就去圆明园,当时圆明园要进去好象是一个菜市场。 [10:01]

  [吴良镛]:1956年刚开完一个会,周总理说圆明园需要保护,他说地不要占了,如果总理不说这个话,很容易就占很多地。拿我们来说,1979年清华做了研究,1982年在人大会,那时候民间作家魏川同志是会长,他讨论圆明园遗址保护问题,他对我的发言很有兴趣,大量的植树、恢复圆明园的河湖水的清理,整理遗址,加强规划。所以,纲要里面写的以木为本,以水为纲,是贺仁之教授提出来的。后来我们做了一些研究之后,我加两句,保护有理,修理有方,要有既定的规划,一步一步地来修和整理。 [10:05]

  [吴良镛]:有一个舆论,过去的圆明园外国人只烧了一部分,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破坏的,如果没有外国人烧,后来会变成这样子吗,当时很多情况很模糊。到现在,作为一个遗址公园,从我回顾历史,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什么时候放水我不记得了,遗址是干的,像田一样,保护河湖水系,希望能够灌水进来。因此,在圆明园的保护生态和遗址公园,我觉得还是一个纲,这是很重要的,这两条必须同时要抓,这个概念是历史发展得出来的一个概念。所以,我觉得我们要爱护她。 [10:06]

  [吴良镛]:我认为圆明园保护遗址公园有科学问题、有艺术问题,有文物保护问题。现在又有新的情况,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方面我就不多讲了,现在一般讲做驳岸,都是大块石头,这是一个破坏。中国的传统园林,基本上是这样子,现在变成一个拿石头垒墙,做驳岸,不只是一个,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都这样破坏了。 [10:07]

  [吴良镛]:大讨论的意义,我感觉到北京水资源的危机,已经波及到各个方面,对污水的处理、再利用的问题,都应该积极考虑,好象跟圆明园的整治环境有关系,其实不只是圆明园,跟很多方面都有关系。 [10:07]

  [吴良镛]:现在湿地消失了、退化了,要多方面来解决,一个很根本的问题,还要解决北京的水资源。水资源的危机,比如找水源,不可能只是调水,节约水、摄取天然的雨水等等,现在北京市调水源是对的,一下大雨,整个地面都淹水了,另外也白白流失了,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10:08]

  [吴良镛]:所以,在国外的城市设计当中,八十年代以后,就提出了以铺地跟湿地要成比例,不成个比例,不科学,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概念。所以,要收集天然雨水。 [10:09]

  [主持人]:下面请清华大学博在衡教授发言。 [10:15]

  [博在衡]:关于圆明园的保护问题,我还是想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圆明园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圆明园的性质是一个历史园林,又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今天还是公众休闲的场所。 [10:15]

  [博在衡]:历史上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是一座规模巨大的人工性较强的皇家园林,其中水的面积占有40%,是一座水景园林而水的供给是需要补给的。其中的山、水、植物、建筑遗迹所构成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今天圆明园已经成为一座历史园林,尽管它的建筑被烧毁,山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它仍然是300年前中国园林风格的见证,也是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特征。 [10:17]

  [博在衡]:在圆明园的保护工作中,山形水系是圆明园的基本骨架,如果反映水系的河湖水面得不到保护将会破坏圆明园的整体性。满足圆明园“水”的存在,是历史园林保护所必须的,园中的水是保护圆明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19]

  [博在衡]:目前北京处在非常缺水的情况之下,中心部位地下水埋深已达40米,出现了1600平方公里的降落漏斗,圆明园处在其中。圆明园需要有大量的水供给,由于圆明园所处低端的地质条件不好,渗漏严重,要想留住水,一定要采取措施。 [10:20]

  [博在衡]:如何保证水体的存在,外部给与充足的水已经不可能,圆明园已经探讨各种有关水的问题,如节水灌溉、雨洪利用,以及目前采取湖底防渗等等。防止漏水应属于节水措施。如何做到科学,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但这是目前有可能保持有水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否则河湖会干涸。作为防渗层可以利用人为的措施使其流动,避免水体变质。利用防渗层的表面覆盖的泥土,种植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防渗的方式不违背文物保护原则,不影响历史园林的保护。 [10:20]

  [博在衡]:如何保护水体的存在,对湖底不进行防渗处理,是否可以保证湖底栖息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湖水下漏后湖中水生动植物也会干死,湖周围的草木枯萎,影响生态。影响小气候,景观差。未能达到保护历史园林的效果,社会效益差。对湖底进行防渗处理,影响湖底下部泥土中栖息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但湖底表面回填土中仍然有动植物生存。 [10:22]

  [博在衡]:湖水蒸发后可以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圆明园周围的小气候。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整体保护了历史园林社会效益好。不管是中国的老百姓或者外国的专家学者也好,圆明园都不应该是那样荒荒凉凉的样子。 [10:23]

  [博在衡]:我觉得过去在做总体规划中提出恢复山形水系的原则完全正确。我感觉当时这么做,因为圆明园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这个遗产的保护,如果它某一天消失都会构成一个绝对的损失。所以我感觉如果圆明园的水没有了,动植物死亡了,这个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也就处一个非常危险的消失边缘。我觉得应该千方百计来想办法保护它。 [10:24]

  [博在衡]:所以,我觉得保护圆明园是一个综合的多学科的。保护的目的是要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且把它当代成就、昔日价值和自然之美纳入一个整体政策。这个政策包括文物得到保护,水务管理具有相应措施,生态少受影响,满足百姓休闲生活,解决就业问题,保证国家安定。 [10:25]

  [博在衡]:目前对圆明园水体保护所应采取的措施。不能空谈某种理论,不能把构成历史园林的要素“水”的问题孤立起来,它存在于历史园林整体之中。任其渗漏而使得园中的河湖都没有水,生态就能不受到破坏吗?现在园中已经找不到历史上的“湿地”环境了,当然也没有历史上的那种生态平衡了。目前的湖底防渗是否影响北京市的总体生态?目前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此不能从单方面的认识出发,毁掉防渗措施,使圆明园成为水体枯竭的历史园林。 [10:26]

  [博在衡]:我呼吁现在北京缺水,我们从各个角度想办法节水,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这是一个更广阔的问题。圆明园是一个很具体的小问题,拿这个小问题引出来一个大问题,我现在觉得雨水回灌这些工作都很好。另外,污水怎么样处理,怎么样能够循环,像大家每天都在用水,我每天洗衣服的水都留下来冲厕所。我希望把水的问题变成一个大的问题来讨论,而不简单地只是圆明园的问题。 [10:27]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