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北京银行的跨国婚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11:26 瞭望东方周刊 | ||||||||
外资入股银行还没有到威胁金融安全的程度,目前最明显的金融安全问题还是金融体系自身的安全 洋东家要进北京银行了。3月28日,荷兰国际以17.8亿元认购了北京银行19.9%股份,国际金融公司以约4.2亿元认购了北京银行5%股份,外资总股接近银监会规定的上限25%。
3月31日,北京银行副行长赵瑞安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董事会已留出副行长和行长助理两个位置给荷兰国际集团,一些关键部门的经理也将请荷兰国际集团员工担任。 赵瑞安喜欢用“找对象”形容自己和外资银行的接触。历经一年周折,北京银行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一一相亲,最终觅得“佳偶”。 初恋汇丰 在“找对象”时,北京银行有一个先行原则,选择和谈判的时间绝不能过长,“迟则生变”。 北京银行于去年初发出引进外资信号。他们认为当时的时机已经成熟。 赵瑞安说,“一是我们准备已经很充分,财务报表、资产质量情况都整理齐全;二是营业状况是最好的时期,定价会比较有利。”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2006年已为期不远,北京市政府希望北京银行尽快上市。 北京银行的财务顾问中银香港国际为它排出了两大张潜在的投资者名单。一张是国际性的大投行名单,一张是区域性的银行名单。 北京银行第一个接触对象选定了汇丰银行。赵瑞安说,“汇丰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外资银行,他们致力发展个人贷款业务,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而且,他们喜欢通过投资当地机构的方式实现扩张。” 汇丰银行确与北京银行高层有过会晤,但远没有到实质性谈判的阶段。 甚至,汇丰连最初的步骤都没有完成便离开了,“这需要耗费大成本,往往是十几个人花上半年左右的时间,逐个部门访查、问询、了解。” 经过了这个阶段,双方高层才可能正式坐下来谈判。如果谈判不成,双方会签订保密协定,调查过的所有情况都不透露给第三方。 汇丰不愿意耗费最初的成本,因为他们很快看上了交通银行。赵瑞安分析,“交通银行是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汇丰入股这样一家银行,对于实现自己在中国发展的战略可能已经足够了,不再需要攻城掠地,但投资城市商业银行不能达到它的目的。” 但就算是现在,北京银行仍然惋惜汇丰银行的过早退出。“其实这个成本是值得的,双方以后在适当的时机是有可能再合作的。”赵瑞安说。 双雄相逐 北京银行先与荷兰国际接触,德意志银行紧随其后。 与荷兰国际的谈判,自去年9月就开始了,但进展并不顺利。荷兰国际一位人士回忆说,“我们提出一些条件,他们反馈回来,来来往往,经过很多回合都难以一致,谈判几乎停滞。” 在这种情况下,遵循不可过多拖延时间原则,北京银行决定引进另一家战略投资者。德意志银行由此进入北京银行的视野。 外界一度传闻,德意志银行取代了荷兰国际。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以德意志退出告终。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与他们自身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查阅了德意志银行在中国从2001年到现在的业务,发现德意志银行可谓四处出击,不能很清晰地看出它的主营方向。 2001年以来,德意志银行相继担任中石油、华能国际的财务顾问。2003年底,中国人寿在香港和纽约同步上市,德意志银行是联席全球协调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此外,德意志银行还是去年中芯国际IPO的联席账簿管理人。 自2001年后,德意志银行十分热衷中国债券和不良资产处置。 德意志银行的“花心”天性,更加上有荷兰国际的参与,自己能否持大股尚在两可之间。因此,德意志银行对投资北京银行并不十分热心。 此说法得到北京银行高层的认同。北京银行一位高管说:“德意志银行参股北京银行的谈判工作,是由亚太区的高管兼任的,并没有专职的负责人。” 相比德意志银行,荷兰国际显示出了更大的诚意。 3月31日,荷兰国际新闻发言人梁小姐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我们希望利用入股的机会,销售自己保险和理财方面的产品。入股北京银行,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延长我们的全球零售业务,同样对我们在中国其他的活动也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她承认,双方谈判接近一年,期间有过波折,但从没有中断,“嫌货人才是买货人”。 荷兰国际为表诚意,办事效率非常高。有一次,北京银行提出持股比例能否有变化,阿姆斯特丹总部马上召开董事会,第二天就给了北京银行答复。 基于态度方面的比较,北京银行渐渐倾向于荷兰国际。 虽然北京银行暗有侧重,但德意志银行仍然不失为北京银行中意的买家。 德意志银行显然不愿意做小股东。这让北京银行感到为难。或许为了平衡,在荷兰国际经过一系列前期调查后,北京银行与其商量的股份是15%并不是后来的19.9%。 这样,按照银监会的最高限定,剩余的股份是10%左右。德意志银行能否接受?德意志银行听到消息后,却并没有马上做出反应,他们继续尽职地调查北京银行各部门的财务和人员情况。 北京银行也耐心等待德意志银行调查完毕,但在谈判时出现了矛盾。 赵瑞安说,“他们提出的条件,我们不能接受。” “就好像找对象,除了高矮胖瘦外,最重要的就是彩礼和嫁妆了。”赵瑞安说。 与德意志银行数度谈判均无进展,北京银行重新与荷兰国际商量,能否将持股比例提高到19.9%。荷兰国际的谈判代表喜出望外,当天飞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第二天召开董事会,给了北京银行一个满意的答复。 此时,荷兰国际尚以为剩余的5%是德意志银行认购。实际上,德意志银行已经退出,与北京银行有着8年合作关系又有收购小比例股份传统的国际金融公司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第二外资股东。 控制权与金融安全 北京银行引入外资股东之后,在经营上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目前尚不明朗。 中资银行引进外资股份似乎已成为一种大趋势。有专家认为这种趋势会危害到金融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尹中立表示,超过25%的上限就视同于外资银行,北京银行已经很接近上限,如果再去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外资比例将会超过25%。“涉及我国银行业的控制权是否让给外国人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去年底在媒体公开断言,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将加强对控制权的争夺。 有人担心外资正在采取暗渡陈仓的策略:在多个城市商业银行持股,一旦政策放开即可增持至控股,稍加整合就能以低廉的成本得到一个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商业银行。 有专家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就算银行外资持股达到80%、90%,也没关系,因为规则制定的权力在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也持相同看法,“比如汇丰、花旗,股权都非常分散。汇丰注册地是英国,可以认为是英国银行,与当地监管部门的联系会比较密切一点,但是,这些银行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不会为了当地政府的利益考虑问题。” 赵锡军说,如果一股独大,就算是国有股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其他人的利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过的大多数专家都认同,外资入股银行还没有到威胁金融安全的程度,目前最明显的金融安全问题还是金融体系自身的安全,“比如不良资产、比如大案频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铮/北京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