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布朗出任中科院教授 曾预言中国粮食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2:21 瞭望东方周刊 | ||||||||
布朗所称的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土壤恶化、水资源短缺,以及粮食增长率的递减等,现在看都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2005年3月22日下午,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该校名誉教授。
此前布朗常以惊世骇俗的言论而著称,如“谁来养活中国”,曾遭到中国政府、舆论的普遍反驳。因而,有外国媒体把这次聘任解读为中国对布朗的“平反”。 布朗在聘任仪式后接受采访时说,他并不介意以往的评价,事实上,中国政府正在采纳他所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所以,布朗对他个人的研究在中国受到的待遇感到满意。 1994年的预言 1994年,时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布朗以《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轰动世界。 《科技日报》原社长兼总编辑林自新与布朗相识于1982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此后成为朋友。林自新说,从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后,中国人与他就开始了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论战。 布朗当年分析了中国和国际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预言中国将因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全面都市化和工业化造成耕地流失、环境恶化和水源稀少而日益难以满足人口不断膨胀下的温饱需求。中国人口预期将在2050年达到15亿。 随后布朗得出结论:在1990-2030年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中国的经济繁荣将使世界进入粮食短缺时代,由于中国的大量进口,世界市场粮价将大幅度上升,进而剥夺第三世界的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人口的食品权利,加剧世界的贫困问题。 布朗还认为中国的粮食危机就是全球的生态危机,会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 “第一个反驳布朗观点的人是胡鞍钢博士。”林自新说,1994年9月,胡鞍钢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就预言,中国无法养活5亿人,事实证明这个预言破产了。布朗的预言也同样会破产。 胡鞍钢说,中国有巨大的粮食增产潜力,而布朗低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潜力。 而当《瞭望东方周刊》再次询问胡鞍钢10年后对布朗的看法时,胡表示,这几年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毕竟那是10年前的事情,他对目前布朗的新言论没有接触,不方便发表观点。 激怒中国 布朗的观点在中国几乎遭到一边倒的抨击。 1995年2月,应挪威首相之邀的布朗在奥斯陆环境部长会议上再次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继续对中国粮食的未来表示悲观。 当时参加会议的中国国家环保局长解振华当面发言驳斥,认为布朗对中国粮食问题的分析是毫无根据的,并且同时在大会上宣布:中国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 林自新回忆,从这时开始,中国人不断回击布朗的报告,有政府官员,也有学者,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长周光召和农业部部长刘江。 1995年夏天,布朗受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就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一批中国专家辩论。辩论会开了两天。根据新华社报道,布朗承认中国的粮食缺口比他预料的要小。 “但也没有改变布朗对中国粮食问题的看法。”林自新说。 在这次访问中国期间,布朗曾经多次表示希望与中国高层领导人和农业部长见面,讨论中国的粮食问题,但都没有下文。当时,惟一愿意与布朗见面的是时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之后,两人成为了朋友。 当年10月,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教授访问美国的时候,专程到华盛顿拜访布朗,对于周光召与布朗见面的原因,林自新认为就是因为布朗提出了“中国无法养活中国人”的结论。周光召当面对布朗在书中作出的“中国有可能会引起世界性粮食价格上涨”的判断表示怀疑。 1996年10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文章主要内容是论述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认为,之所以当年产生这么一致的声音,和当年的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1994年,中国正处在美国等西方世界国家的打压之下。”刘志仁认为,当时对政治上的考虑大过了对科学的考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待科学家要有科学的态度” “对待科学家要有科学的态度,我当时赞成布朗的观点。”也正因为这样,刘志仁当年被现在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评价为“中国的布朗”。而在学术界,对于布朗的批判则一直持续到去年。 “相对于布朗的研究结果,大多数中国人似乎对布朗先生的动机更感兴趣。”国内一位农业问题专家评价说。 中国自1999年起,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滑,似乎也正一步步印证着布朗预言中的某些结论。 “布朗虽然不太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预测有缺陷,但他提出的问题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刘志仁曾于1995年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布朗90年代底对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的预测,这些预测现在看来,全部验证了。”刘志仁说,布朗所称的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土壤恶化、水资源短缺,以及粮食增长率的递减等,现在看都是面临的严重问题。 也正是基于布朗的预言一步一步地在中国实现,布朗到访中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刘志仁认为,布朗的研究有科学的道理,讲了很多前沿的观点,这样一个科学家,在日本一直受到较高重视,成为了日本农业方面的顾问,但是在中国,布朗近几年才逐渐被接受。 林自新回忆,为了表达对布朗学术的支持以及对他的尊敬,2003年,上海大学聘请布朗为名誉教授。 2004年5月,布朗受国家环保局邀请出席“科学发展观世界环境名人报告会”,并在会上发言。 2004年,中央党校开办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主要内容为统一省部级干部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在研讨班上,由人民出版社推荐的布朗著作《B模式》作为研讨班的5本教材之一供省部级干部学习。 布朗的新推测 2005年3月,布朗再次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作出大胆推测,“假设中国经济每年增长8%,这低于中国过去26年平均年增长率9.5%,那么,到203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能够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3.8万美元。所以再用26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能够赶上美国。” 布朗同时警告,如果中国的经济模式和美国的近似,消费结构也大致相同,到2031年,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将从现在的291公斤增加到935公斤,全国的粮食消耗量超过13亿吨,相当于2004年全世界粮食产量20亿吨的三分之二。原油、煤炭、钢铁消耗量均将超过目前的世界总产量,汽车拥有量也将超过目前全球汽车总数。 布朗由此作出判断,如果粮食结构、能源结构不改变,中国人均数字赶上美国目前的水平显然会给世界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灾难”。 此文一出,立刻又引起轩然大波,国内一些媒体以“美国学者用心险恶污蔑中国是消费黑洞”、“中国消费增长造福世界,怎看中国成最大消费国”等为题对布朗进行抨击。 但与10年前相比不同的是,这次布朗基于假设的这一推测在中国高层似乎并未引起激烈的反应,同时也没有影响他在3月22日接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荣誉教授的聘书。《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磊、特约记者陈静/北京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