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印战略合作将冲击国际政治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8:39 瞭望东方周刊

  超越比较,寻求共赢,是中印走向战略合作新高度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大块头”。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时,毛泽东主席以中国古典名篇《离骚》中的诗句相赠:“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

  今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则引用了一句印度古诗来回应记者关于中
印关系的提问——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中印建交55年之后,温家宝总理于4月9日至12日访问印度。中印友好合作将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新方向,此次访问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观察点。印度《亚洲世纪报》说,这次访问是“世界将瞩目的一次握手”。

  超越酸甜苦辣的55年

  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中国和印度的确堪称“相知”。当时,中国在自己粮食不充裕的情况下,多次向印度出口大米,令印度感受到“一种伟大的友谊”,而印度则向中国提供了朝鲜战争需要的麻袋。

  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中印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声明发表的6月28日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纪念日。

  此后爆发的中印边界冲突曾使中印关系蒙上阴影。直到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访华,中印关系才开始逐步改善。

  到了2004年11月,温家宝在老挝首都万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时说:“中印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这个高度并不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简单回复。“那个时候的中印关系是不全面的,许多问题被掩盖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吴永年研究员说。而现在的关系以正视双边的问题为基础,是对历史的一种超越。

  目前,除了边界问题未获完全解决外,中印关系近年来发展越来越顺。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期间,印度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华政治活动。而在印度争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问题上,中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但表示联合国安理会扩容首先应该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事实上为印度“入常”增添了砝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傅小强研究员认为:“现在中印正在进入一个开创战略合作的新时代。”

  战略合作时代的到来在此次温家宝访印期间就有望结出果实。边境问题是中印关系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4月1日,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透露,温家宝访印期间有可能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共识。

  “推动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是此次访问的一个看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吴永年研究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吴永年说,2004年中印贸易额为136亿美元,贸易额虽然增长很快,但总量仍然太小。温家宝访印期间,中印两国将在经贸、农业、科技、旅游合作上签署一系列协定。

  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印中两国正处在“重新发现对方”的阶段,而这次访问“标志着印中关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可以说,“战略合作时代”为中印“重新发现”的“新阶段”提供了最恰当的注解。

  辛格多次表示邓小平是他学习的榜样

  超越历史的背后是国家外交理念的改变。

  事实上,1988年之后中印关系仍然有过不愉快的插曲。1998年印度进行了地下核爆炸,面对国际社会的批评,印度将原因归于“中国威胁”。

  印度国防部长乔治·费尔南德斯由于宣称“中国是印度潜在的头号威胁”而被称为印度“头号对华强硬派”。然而,2003年4月,他却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访华的首位印度高官。不久,中印举行了历史上首次联合海军军事演习。

  费尔南德斯访华和联合军演的背后是“中国威胁论”的消退。“中国的表现最终使印度认识到中国并不是威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骥如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他说印中两国间不存在不和的理由,也没有对对方构成威胁。他说:“只要我们坚定地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敏锐地感受相互的关切,尊重彼此的平等权利,我们两国就能够把我们的友好进程继续下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一次被重提,不过这一次基础要牢固得多——除了政治层面之外,中印在经济上也正在进入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

  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被媒体称为“亚洲版北约之父”的纳拉帕特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说,印度总理辛格是邓小平的推崇者,“辛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邓小平是他学习的榜样”。

  同样,改革取得不俗成就的印度也同样能够为中国提供启示。此次访问印度期间,温家宝将前往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科技发展基地参观并在当地会见科学家,了解印度在发展科技方面的经验。

  正如瓦杰帕伊在北大演讲时所说,“印度在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管理和财务服务方面有优势,可以与中国在硬件、建筑和工业等方面的专长进行互补。”

  沈骥如认为,中印之间可以合作的方面很多——比如两国都是石油进口国,在购买石油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认为,中印劳动力价格都很低廉,确实存在竞争关系,但仍然有很多领域可以合作。“合作中的竞争关系对中印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关系”。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孰优孰劣、印度能否追赶和超越中国一度成为学界和媒体的热点话题。事实上,中印政府正在超越比较,寻求共赢,这正是中印走向战略合作新高度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一山难容二虎吗

  按照传统的地缘政治学说,“一山难容二虎”——像中印这样两个相邻的地缘大国将很难成为朋友,60年代的中印冲突、冷战期间苏联拉拢印度对中国进行钳制都是例证。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印这两个人口总和超过世界人口总数40%的大国最终选择了战略合作和互惠互利。专家认为,这是继欧洲一体化之后对传统国际政治思维的又一次颠覆。

  “中印合作将为大国关系注入新的内容,”傅小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事实上,中国已经将印度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而不仅仅是地区大国来看待。”

  他认为,从亚洲层面来讲,中印关系的突破可以增进亚洲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从国际层面讲则将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并且促进南南合作。

  近年来印度与美国交好引发了美国是否会影响中印合作的怀疑声音。

  对此,吴永年认为,印度是个大国,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这并不足为奇。曲星教授则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要想避免第三方对中印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关键是要处理好中印关系,如果处理得好,第三方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正如2005年1月印度外长纳特瓦尔·辛格在新德里第七届亚洲安全会议上所说,印中两国正在以相互理解及可接受的途径来解决边界等双边问题,“亚洲需要和平和发展,那些还带着‘实力制衡’以及‘利益冲突’等旧脑筋的人,已经跟不上如今快速变化的时代了。”

  专家认为,如果中印能够进一步增强互信,战略合作能够顺利展开,将会给国际政治带来一次全新的理念冲击。 记者 舒泰峰 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