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央视共同关注:流浪街头的辍学儿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16:16 央视《共同关注》
央视共同关注:流浪街头的辍学儿童(图)

流浪的儿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共同关注:流浪街头的辍学儿童(图)

流浪的儿童


央视共同关注:流浪街头的辍学儿童(图)

流浪的儿童


央视共同关注:流浪街头的辍学儿童(图)

流浪的儿童回到母亲身边


  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4月13日播出节目“流浪街头的辍学儿童”,以下是节目实录:

  4月2号凌晨5点多钟,南京市秦淮区白鹭洲派出所民警张殿兔同往常一样执行巡逻任务,当他和他的同事走到离夫子庙商业区不远的红旗桥时,突然发现桥下排水泵房旁的露天水泥地上好像躺着人,张殿兔走近一看,水泥地上竟然躺着五个十来岁的小孩,其中还有两个
女孩,五个孩子蜷曲着依偎在一起,冻得直哆嗦。这些小孩怎么会睡在这里,在他们身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警察:就是这个地方。

  记者:当时你发现有几个人?

  警察:五个小孩。

  记者:那当时是什么时候呢?

  警察:凌晨五点钟,就在4月2号凌晨五点钟。

  记者:你们当时是怎么发现的呢?

  警察:巡逻的时候,我们每天夜里巡逻。

  记者:那当时你们看到这几个小孩的时候,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

  警察:当时他们就躺在这上面,横七竖八的睡着,但是被褥很少,都蜷缩在一起,团缩在一起比较冷,天气早上五点钟,当时天气还是比较冷的。

  张殿兔和他的同事将这五个睡意朦胧的小孩带到了派出所,并给他们买来了水和吃的东西。

  张殿兔(南京市秦淮区白鹭洲派出所):到派出所以后,我们发现一个是身上比较脏,另外一个就是比较饥饿,当时小孩比较饥饿,他们已经两天没吃饭了,于是我们买了面包,买了水。

  通过交谈得知,这几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11岁,其中两个小孩还是亲兄妹。他们结伴来南京已经有近20天的时间,白天沿街乞讨,晚上便露宿街头。

  张殿兔(南京市秦淮区白鹭洲派出所):他们吃过之后,通过交流他们讲,几个小孩出来,一个共同的特点,厌学,就是不想上学,在家不想上学,就逃离家出来了。

  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学校、离开父母在异地流浪呢。20多天的时间里,这些孩子又过着怎样的流浪生活呢?

  白鹭洲派出所民警张殿兔告诉我们,由于这些孩子都不愿意说出他们的真实家庭住址和姓名,无法和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只好把这5个孩子送到了南京市救助管理站。4月7号,记者赶到了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南京市救助管理站。

  南京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他们反复询问和耐心说服,这五个小孩的家庭住址已经基本核实清楚,家在南京市六合区的两个小孩两天前就已经被家长接走。剩下的三个小孩都是来自苏北的宿迁市。

  黄平(南京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其中有两个是兄妹两个,现在和当地的派出所联系,据说两个小孩父母亲作水果生意,还有一个小孩家里是搞瓦匠的,只有一个父亲,母亲没有了,所以家庭比较特殊,

  张牛,13岁,家住江苏省宿迁市堡子镇西门村,辍学两年。

  张小花,张牛的妹妹,12岁,辍学两年。

  在南京市救助站的儿童保护区,记者见到了张牛。

  记者:当时是怎么出来的,记得吗?

  张牛:记得。

  记者:告诉叔叔好吗?

  张牛:我是从家里坐车来的。

  记者:你一个人吗?

  张牛:不是,还有三个。加我是三个人。

  记者:加你一个是三个人?那你当时哪来的钱呢?

  张牛:是那一个女孩给的。女孩给我两百块钱坐车到这里。

  张牛告诉记者,给钱的那个女孩叫刘芳,13岁,是他妹妹的同学,住在隔壁村里。当时,就是他们三个人偷偷一起坐车来南京的,现在这个叫刘芳的女孩也在救助站里。

  记者:你当时怎么想要介绍他兄妹两过来呢?

  刘芳:因为我们认得他们两个人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正好他们几个正好不上学了,我想就南京去,我就直接告诉他们,当时他们也想来,上南京找工作。他说在家都让人家看不起,叫我们都来。

  张牛妹妹:我们想出来,找工作赚钱回家盖屋子。

  刘芳:他们家连房子都没了,他们家根本连房子都没有,因为他们家的房子被他爸赔着本卖了,所以没房子,房子还是人家给他的。

  记者:你当时为什么要和你小妹一起出来呢?

  张牛:玩,出来玩。

  记者:你现在应该是上学的时候,怎么想着出来玩呢?

  张牛:我不念了。

  记者:为什么不念呢?

  张牛:已经不念两年了。老师说我学习不好,我退学了。

  和张牛一样,张小花和刘芳都只念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就没再上学。

  刘芳:我们都学习不好下来的,给学校老师惹事,所以下来。

  记者:是自己不愿意念,还是家里不让念。

  刘芳:我自己下来的,那里感觉没意思,学习又学不到头脑里面,我就下来了,那少浪费点钱。

  记者:你干吗不去上学?

  张小花:我家没有钱上学,要不上在家弄饭给我爸吃,我爸天天赶集卖水果,没人弄饭,我就在家弄饭给我爸吃。

  据这些孩子讲,他们手上总共三百块钱,光是车费就用去了一大半。一开始他们想在南京找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但最后都没有找到,过了几天钱也用得一干二净。

  张小花:出来一个工作都没找到,找一、两天都没有找到,我们就不找了,找地方睡觉了。

  记者:那你当时没钱怎么办呢?

  张牛:没钱我就睡在桥底下。

  记者:那平时吃饭呢?

  张牛:要着吃。

  刘芳:跟那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要的。

  记者:能要着吗?

  刘芳:有时候给,有时候还不给呢。

  记者:就是没有钱的时候,也没有饭吃的时候,你们靠什么生活你们几个人?

  张牛:我去拿饭店那块,翻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都捡来吃。

  平时,三个小孩都在南京最繁华的夫子庙商业街附近游荡,靠乞讨、拾荒来勉强填饱肚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认识了五、六个比他们稍大的男孩。

  记者:你们当时怎么碰到其他几个小孩?

  张牛:在花园里,他们拿刀说打劫,我说我身上没钱,他身上都有一把小刀,一把小刀。

  刘芳:他全部告诉我们,他是抢劫的。他叫我们跟他干,他们要跟他们干,我说别跟他们干。

  张小花:他们说,带我去溜一圈,我就跟他们了,跟他们去他,给我带到那破楼上,叫我跟他睡一觉,他们是打劫的,我们吓的,我们要下来,他不给我们下来。

  无奈之下,张牛兄妹和刘芳三个小孩只好和这些人一起住在一栋旧楼里头。

  刘芳:我遇到他给我五、六块钱,他给我,我就买点东西吃的,叫我们买拉面吃的。

  张小花:我们就问他们过一次,一见到他们他们就给。

  张牛:有时候还不给。

  虽然说这帮专门干坏事的小孩有时也给他们一些吃饭的钱,但这些钱并不是白给,他们三个小孩还要为这些小孩出去要饭,甚至被强迫学干一些违法的事情。

  张小花:他们叫我要饭给他们吃,我们要饭了,要很多的饭,都给他们给吃了。

  刘芳:他们都是买刀的,买的水果刀,就架在别人的脖子面前,人家不给,有时候出一点点血,人家拿钱给他,他就跑了。

  乞讨、拾荒,被坏人威胁、欺负,很难想象这三个十来岁的孩子,在20多天的时间里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经历。南京市救助管理站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这几个小孩被送到救助站后,工作人员给他们都洗了澡,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每天按时就餐,并耐心地与他们交流。尽管如此,这几个小孩都还不愿意呆在救助站,甚至还想方设法逃跑。

  南京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每年有2000多个在街头流浪的孩子接受救助。而据他们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独自在外流浪。

  戴阿根(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我想主要就是家庭管得不严,或者管严了,就是管的方式方法有问题,造成了大量的离家出走,经常被父母打了,或者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了以后,回家了以后,父母这个打了他一顿,揍了他一顿,负气就跑出来了,这些情况也比较多。

  虽然在救助站吃喝住穿都不用愁,但大部分接受救助的小孩其实都不太愿意接受救助。

  救助站工作人员:大部分都不愿意,大部分都是不愿意来的。

  记者:为什么,你问过他们没有?

  救助站工作人员:我问过他们,了解调查过,其中每一个孩子来的时候,我都问过的,大部分都是在外面自由自在地流浪惯了,他也适应了外面流浪的生活。最起码他没有约束,在外面自由自在的。

  一般情况下,在核实完家庭地址后,救助站就会派专门的工作人员护送他们回家。但最让救助站工作人员头疼的是,一些孩子被护送回去后,又再次地出来流浪。

  曾建强(南京市救助管理站):我们通过核实,核实他的身份,搞清楚了以后,比如说我们把他送回去了,他有的又会跑出来,又会流浪到社会上,这个比较是我们比较棘手的,就是没人管,即使家长把他送回去,也是教育方式比较简单,他又会出来流浪,这个是我们遇到最麻烦的。

  在这次接受救助的孩子当中,刘芳已经是第二次到南京,而对于张牛来说离家出走和挨打一样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南京市救助管理的工作人员非常担心,张牛兄妹、刘芳这三个小孩和其它孩子一样,回家之后还会跑出来。但对于救助站来说,送他们回家这是唯一的办法。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刘芳和张小花两个小女孩都表示愿意回家,但张牛还是坚持要留在南京找工作。

  据了解,目前我们国家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方式主要以送回家安置为主,对暂时无法送回家的孩子则安置在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保护中心等救助机构。但这种安置和救助办法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的问题。

  戴阿根(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要来自还是从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这个流浪儿童的责任,另外这个我想我们国家要出台一个建议,出台对流浪儿童管理的一些规定或者规章,或者办法吧,这样来规范这个社会家庭以及各个方面的责任,是谁的责任,谁来承担,这样子流浪儿童,我想会少了。

  2005年4月8日下午,在南京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张牛、张小花和刘芳回到了家乡江苏宿迁市堡子镇。

  张牛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准备将他们兄妹俩送去学点技术,再也不会让两个孩子外出流浪了。

  张牛的父亲:本地不有(地毯厂)嘛,我家的的闺女13、4岁了,我打算把她送到那里面去学习打地毯,像里面又要找熟人,学材料仪器做服装的,我打算把她送那里面,把她哥哥送到里面,等他学习学习,学会一点以后也好出去打工。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