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松花江全流域踏访专题 > 正文

记者一团在浅滩上寻路前行 3小时踏寻两江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8:25 生活报
记者一团在浅滩上寻路前行3小时踏寻两江口

记者在富尔河沿岸采访村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记者一团在浅滩上寻路前行3小时踏寻两江口

富尔河面水平如镜


  “参水”之河

  向北,转了一个弯儿,二道松花江在丛山峻岭中夺路而去。

  离开二道白河,不期而遇的是一条带着点浪漫色彩的河流——富尔河,它是松花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

  流过大浦柴河林场的富尔河,河宽五六十米,水流平缓,水质清澈。记者看到,一侧的河道已经被人挖得不成样子。在此居住了40多年的张显芳老汉告诉记者,过去的河道只有二三十米,由于河边的居民越来越多,建房、采砂使河道变宽了,尽管如此,河的水质仍然很好,村里的居民从河里取出的水,沉淀一下就可以直接喝了。

  65岁的村民褚清林老人对于富尔河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富尔河发源于富尔岭,有很多条小溪汇聚而成,因为山上有很多的人参,所以村民都叫它为‘参水’河。山上的水质非常的好,我在林子里作业的时候,看到有水的地方趴下就喝,啥病也不犯,越喝越来劲。以前河里的鱼特别多,站在河边就可以清楚看到。后来因为过度捕杀,鱼越来越少了。”

  遥望两江口

  南源记者团沿河继续向目的地进发,目的地就在两江口——富尔河与松花江的交汇处。

  车至两江镇,再至两江村,西江桥静静地坐落在村头。桥下,水像镜子一样光亮平整,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为西江的二道松花江,富尔河在这儿附近汇入了松花江。

  记者在桥下取水样时看到,一个人在江上拉起了网,将很多的河蚌放在江里。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从黑龙江省来此卖河蚌的,因为这里江水的水质比较好,所以把河蚌养在水里。

  站桥上遥望两江口,河道宽阔,水流开始湍急,有一道高山挡住了记者的视线。两江口近在咫尺,团员们摩拳擦掌,准备沿江而下,看看传闻中壮观的二江汇流。江西侧群山连绵,江东侧平滩莽莽,路在哪里,大家一时踌躇不决。恰巧一个小村民在此经过,团员们几番劝说后,小村民赵光明便成了我们的向导。

  小小河汊挡路

  赵光明说:“我和村里的孩子经常到两江口玩儿,那里的江水特别大。”记者跟随着向导先爬上了一座小山头,两个大坑映入记者眼帘,坑内都是沙子。

  赵光明说:“这是村民在此取土垫地基弄的。”记者看到,这儿的地只是上面一层泥土,下面全都是沙子。随行的刘东博士说,泥土层上的植被如果被破坏,沙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走过几座山包,记者远远看到了两江口,要到近前必须得穿过山坡下面的耕地。因为前两天刚刚下过雨,地里十分泥泞,团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里走着。当走到耕地尽头的时候,一条三四米宽的小河沟挡住了记者前行的脚步。赵光明说:“这小河沟的水是江水倒灌进来的,因为上游的水电站正在放水。水电站一截流这里就没有水了。现在这边过不去了,只能走东岸那边才能到两江口。”无奈之后,团员们只能原路返回,准备从东岸再寻两江口,看看手表,此行用了一个多小时。

  跋涉到达两江口

  在小向导的指引下,团员们来到了村子东头的吊桥。这是一个木板连接成的索桥。走在吊桥上,一阵风袭来,桥身摇晃得厉害,惊得团员出了一身冷汗。过桥后是一片望不到头的浅滩耕地,踏着泥泞的田埂,团员们小心翼翼地走着。半个多小时后,记者才走出了这片耕地。小向导赵光明指着前面的山路说:“沿着这条山路过去,再有两公里就能看到两江口了。”记者们排成一排,沿着山边小路继续前行。赵光明说:“你们这个时候来是最好的了,等天气再暖和点,山里的毒蛇就出来了。”又走了近一个小时,记者突然听到哗哗地流水声,小向导说,转过弯就是两江口了。

  两江口波涛翻涌

  穿过狭窄的山边小路,记者终于到达了两江口。四周群山环抱,眼前天水一色,如此壮观的景象让疲惫的团员精神为之一振。从西江流过来的水是蓝色,在此处与淡绿色的富尔河交汇。两江之水汇聚于此,波涛翻涌,在江水中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水线,滚滚东去。此处的江面十分宽阔,而且水流十分湍急,哗哗的水拍打着江岸。

  小向导赵光明说:“没听过有城里人来这看过两江交汇,现在上游的水电站憋水,过去水电站放水的时候,两江交汇的景象更加壮观。而且这的江里还有很多大鱼,我就在江里抓过13斤的大鲤鱼。”背靠高山,眼望江水,记者不由得发出感叹:“踏查而下,源头之水至此终于有了大江的气魄。” 本报首席记者 于鸿斌 本报记者 王冠群

  相关专题:松花江全流域踏访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