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欧盟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专题 > 正文

欧盟发言人谈对华军售:解禁技术准备工作已完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09:56 新华网

  欧盟对华军售解禁技术准备完成——专访欧盟理事会发言人凯勒鲁 (记者 吴黎明)

  4月15日下午,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极其罕见地花了几乎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讨论欧中关系,并对欧中关系进行全面评估,而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成为到场几百名记者关注的重点。会议前后,欧盟理事会负责外交与防务政策的发言人尼古拉斯·凯勒鲁也就成为众多记者追逐的对象。

  当天下午,本报记者在餐厅里见到凯勒鲁,我们边吃边聊,就欧中关系、主要是军售解禁问题谈了半个多小时。凯勒鲁透露,欧盟已经从专家层面完成了《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的修订工作。由于欧盟本意是想以此代替军售禁令,因此,这实际上表明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技术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然而,由于美国和日本的阻挠,加上欧盟内部仍有分歧,解禁前景仍蒙着一层阴影。

  以下是本报记者和凯勒鲁对话摘要:

  《参考消息》:解禁方面有什么最新消息吗?

  凯勒鲁:

  没什么消息。

  《参考消息》:我听说这次会议要将解禁与中国人权问题挂钩?

  凯勒鲁:

  没有这回事。虽然中国近年来在人权方面取得许多进展,但欧盟内部仍有人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有看法。虽然我们不将人权问题与军售解禁问题直接挂钩,但坦白地说,间接联系还是有的。

  《参考消息》:上个月索拉纳派团去华盛顿做解释工作,但美国没有软化其反对立场。在我看来,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最大阻力是美国,您认为呢?

  凯勒鲁:

  我记得上次也和你聊过,欧盟在解禁问题上主要涉及三个因素:一是我们要在《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问题上达成一致,好让它代替军售禁令,再就是中国的人权状况和解禁对东亚、台海局势的影响。然而,我们的盟友和盟友的朋友对东亚局势有自己的关切,我们必须向他们解释我们的立场。

  但是,上个月我们派团赴美做解释工作的前一天,你们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次我们派团去日本做同样的工作,我们的解释团在日本的时候又碰上中国民众反日情绪高涨。这当然纯粹是巧合,但就让欧盟的一番努力白费了。不过,欧盟还将继续向他们做解释工作,欧盟将继续与美国进行战略对话。我的老板(指索拉纳)可能6月份要亲自到华盛顿去解释我们的立场。

  《参考消息》:我觉得欧盟错误理解了《反分裂国家法》,你们和西方媒体只看到这部法律的最后一条,就是“非和平手段”那句话。您看过这个法的全文吗?其实,如果您仔细研究《反分裂国家法》,并把它与中国政府以前的立场相比,就能看出现在更强调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非和平手段”这句话并不是新闻,这是中国的底线,以前早说过,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非和平手段”。

  凯勒鲁:

  我看过《反分裂国家法》全文。欧盟理事会一些官员也仔细研究过《反分裂国家法》文本,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比较平衡的文本。西方一些媒体的确比较片面,但你们应该做一些解释、澄清工作。

  《参考消息》:去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关于军售解禁问题的决议时,您告诉我“今年上半年解禁是欧盟的目标”。现在,人们又开始说今年上半年解禁不可能,说要拖到明年,您怎么看?

  凯勒鲁:

  欧盟仍然致力于解禁,但没有时间表,因为欧盟各成员国在解禁前要充分考量一些因素,让25个成员国就这些因素达成一致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是个艰巨的任务。

  《参考消息》:关于《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的讨论进行的怎么样了?

  凯勒鲁:

  欧盟已经从专家层面完成了《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的修订工作。当然,这个行为规范的文本还有待提交欧盟各成员国常驻大使开会讨论,然后再提交给欧盟外长会议讨论。

  《参考消息》:能不能说说修订后的文本怎么样?

  凯勒鲁: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总体来说,修订后的这个行为规范提出的一些标准与军售禁令相比,范围更广泛、要求更严格。因为1989年欧盟还没有这个行为规范,所以就实行了军售禁令。其实现在有了完全可以代替军售禁令。

  背景链接:《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

  按照欧盟自己的计划,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后将以加强和修订后的《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予以替代。这个规范并非具体针对对华军售,而是针对所有欧盟成员国对外武器出口。

  目前的《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于1998年6月8日正式生效,该规范要求欧盟成员国在给武器出口发执照时要考虑8个标准:尊重国际承诺;武器出口目的地国要尊重人权;武器出口目的地国的国内形势;保持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对欧盟其他成员国以及盟友、友好国家的国家安全的影响;武器出口目的地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对恐怖主义的态度、结盟情况和是否尊重国际法;出口武器设备有没有被改变用途或被转口给第三国;武器出口是否对武器出口目的地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简单地说,欧盟出口的武器不能用于内部镇压、侵犯人权,也不能用于侵略他国或造成地区紧张。

  但是,这个规范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加上太原则化,各成员国根据自己的国内法有不同解释,最终标准五花八门。该规范要求,如果某一欧盟成员国否决了某一单武器出口,有义务知会别的成员国。但这一点并未落到实处。另外,按要求欧盟各成员国必须就武器出口提交年度报告,但一些成员国只提供宏观的一些数字,流于形式。

  由于这个行为规范的松散性质,当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一提上欧盟的议事日程,欧盟内部就一直为如何加强这个规范争吵不休。但观察家认为,讨论的总体方向是让这个行为规范的一些声明式条文具体化,具可操作性。另外是对各种出口武器的类别进行严格定义,对武器出口执照的发放极其严格和透明。然而,修订后的行为规范仍然没有法律约束力,欧盟成员国只能靠“政治承诺”来自觉遵守这个行为规范。实际上,一些欧盟成员国自己制订的关于武器出口的国内法比这个行为规范更为严格。

  欧盟对华军售解禁时间表一再遭到美日等反对派的阻挠

  ( 记者 吴黎明)

  去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就对华军售解禁问题形成一个决议,要求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在今年上半年的轮值期内完成关于对华军售解禁问题的准备工作,使欧盟领导人就此问题作决定。这暗示欧盟可能今年上半年解禁,解禁的决定可能于6月中旬的首脑会上作出。

  欧盟的这一时间表引起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内部一些解禁反对派们的紧张,找出种种借口打掉这个时间表,使军售解禁问题一拖再拖,甚至不了了之。

  欧盟首脑会议决议通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英国《金融时报》就在头版刊登文章,引述美国政府官员的话反对解禁。此后,美国形形色色的官员、议员均以不同方式出来放话反对解禁,甚至以终止与一些欧盟成员国的军事合作为威胁。连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赖斯在各自的欧洲之行中也亲自游说欧盟不要解禁。日本也出来兴风作浪,多次表态反对解禁。台湾当局当然也不甘落后,甚至在《欧洲之声》(一份在欧盟总部很有影响力的周报)上做整版广告反对解禁。一直反对解禁的欧洲议会上周也再次通过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反对解禁。

  这些解禁反对派提出的一个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解禁会破坏东亚地区所谓的“战略平衡”,甚至耸人听闻地说解禁会导致欧盟卖给中国的先进武器有一天会攻击美国大兵。当然,他们还拉上人权问题为借口。

  其实,欧美日等一些政界、军界人士都知道,解禁只是一个政治姿态问题,根本不可能导致欧盟对华出口高端武器和敏感技术。欧盟首脑会议决议明确要求:“任何有关决定都不应该导致欧盟成员国对华武器出口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增加和提高。”另外,欧盟修订后的《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非常严格,完全能代替军售禁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官员说,即使解禁后出现某种美国认为是敏感武器或技术的出口,美国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打掉,就像如今以色列对华军售模式一样。

  正因为如此,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上月派自己的助手率领一个代表团赴美做解释工作。本月中旬,欧盟也派了一个代表团赴日做解释。但是,美、日都没有软化其反对立场。美国在欧盟的铁哥们英国开始出来放风,对解禁时间表提出挑战,引发西方媒体新一轮的炒作,几乎没有一家西方媒体会认为今年上半年解禁能成为现实。

  4月15日,欧盟外长会议花了几乎整整一个下午讨论中欧关系,媒体关于解禁问题的讨论达到高潮。这时,作为欧盟内部解禁的倡导者,法国和德国一如既往地支持解禁。法国外长米歇尔·巴尼耶在会上顶住媒体压力,坚决支持解禁。同时,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德国议会也有相同的表态。作为轮值期间的一件大事,卢森堡当然也不会轻易言弃。

  卢森堡首相容克在会议期间也专门出来澄清有关报道,否认6月底之前不能解禁的说法。卢森堡外交大臣阿塞尔博恩也表示,欧盟将继续致力于有关工作,卢森堡将尽力找到解决方案,但这不是卢森堡独力能解决的问题。

  由于解禁问题需要所有25个欧盟成员国都点头才能通过,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无论今年6月份首脑会议是说“Yes”还是“No”,在此之前种种角力和争吵不会停止,反对派们还会制造种种借口掀起一个接一个反对的声浪。(完)(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相关专题:欧盟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