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松花江全流域踏访专题 > 正文

杜尔伯特草原处处碱斑 生态恢复任重道远(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3日15:04 生活报
杜尔伯特草原处处碱斑生态恢复任重道远(组图)

碱斑处处的草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杜尔伯特草原处处碱斑生态恢复任重道远(组图)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


  19日,北源记者团一行经林甸县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踏访。

  碱化痕迹处处可见

  林甸至杜尔伯特,路程53公里。在杜尔伯特境内珰奈湿地,记者团沿途经过的都是广袤的草原。但和记者想像中的却不一样,由于气候原因,泛黄的草只有二三十厘米高,而且
还不成片,时不时显露出浅灰色的土层和白色的地面。

  当地向导向记者描述着夏秋季节大草原美丽的景色,但记者注意到,在黄色的荒草中,白色的地面像头上长了斑秃一样显眼,踩上去硬邦邦的,上面一层白色的颗粒,用手一捻,就成了粉末,上面什么植被也不生长。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永胜教授说,这就是碱化了的草原。

  马教授说,草原碱化和沙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和放牧。牧草长不起来,牛羊的数量却一直在增长,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就离变成什么也不长的荒地不远了。

  恢复草原纳入日程

  好在杜尔伯特已经全面开始休牧,路边见到的大石碑上写着三个鲜红的大字:休牧区。

  据介绍,杜尔伯特在大草原的一些区域还设置了禁牧区。为了恢复草原的生态,牛羊已经不能随意进入大草原了。

  而在林甸县境内,记者也注意到了路边的宣传语:2005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休牧。

  对治理盐碱化,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务局局长李振军说,只有一个办法:用水冲刷,把盐碱成分带回土壤里。

  “但是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缺水,没有水,啥都干不成。”李振军说。

  前些年,杜尔伯特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而近两年的年降水量只能达到200毫米多一点。相反,年蒸发量却从多年平均值的1400毫米上升到了1700多毫米。

  靠天降水来解决盐碱化是不现实的,只有靠引水,恢复湿地、草原的生态功能,把盐碱成分带回土壤里,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沙区面积有多大

  我省沙区处于我国北方万里风沙线东端,主要集中于我省西南部半干旱地区。分布在嫩江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统称嫩江沙地,在全国沙漠区划上属于中国北部沙漠治理区——东北平原西部沙漠化区——嫩江下游区。

  沿嫩江干流西侧宽165公里、长40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区。

  我省每年因风沙危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亿元。嫩江沙地治理工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经过40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森林覆盖率已由建设初期的4.3%提高到了10.8%。泰来、杜尔伯特、肇源、龙江等县已初步形成了防护林体系。 本报记者 谭立顺 张同

  尼尔基水利枢纽竣工在即

  本报讯 当记者团一行离开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时候,在嫩江边一座大桥上,远处一座巍峨的大坝高出水面,当地向导说,那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

  据介绍,尼尔基水利枢纽是2001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的。工程位于嫩江干流中上游,左岸为黑龙江省讷河市,右岸为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控制嫩江流域总面积22.4%。

  工程以防洪、城镇生活和工农业供水为主,结合发电,兼顾改善下游航运和水环境。工程已于2001年6月开始一期导流施工,计划2005年12月竣工。(本报记者 谭立顺 张同)

  过度开荒 靠塘吃塘

  保护区内 人与鹤争食

  19日,记者在对扎龙湿地的走访过程看到,毁地开荒、下网捕鱼、扫荡芦苇、吃鱼成风等现象随处可见。有关管理部门介绍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未能有效解决,这些现象难以治本。

  种田放牧破坏植被

  9时许,记者一行驱车奔赴齐市所辖的扎龙湿地。接近湿地时,记者惊讶地发现,大面积被开垦成了农田的湿地随处可见。一些农户已经在翻播土地,黑土朝天的田地恰似在黄草甸上划破的块块伤疤。在靠近保护区附近,记者还看到,路边种稻后留下了一处处土坑,远处的草甸上还有成群的牛羊在“野餐”。“我们祖祖辈辈都这样生活,开荒种地算啥毛病?”面对记者的疑虑,一位正在干活的农民不解地问。

  湿地芦苇一扫而光

  沿途,记者不断看到有三轮车和四轮车拉着高高的码得整整齐齐的干黄芦苇迅速驶过。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堆着一人多高的芦苇垛。

  扎龙湿地占地21万公顷,长满了芦苇,但由于被当地农民不断收割,记者所见的都是贴地的芦苇根。

  走进扎龙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月底野生鹤就迁徙回来筑巢孵蛋了,全藏在苇塘子里。在满眼一望无际被割到根的苇塘子里,记者踏着泥水寻找了两个多小时,连一只野生鹤的影子也没看到。“丹顶鹤不能让人看着下蛋,你奔有芦苇的地方找。”一名当地人说。

  承包捕鱼网笼齐下

  一条土堤将保护区分成了两段,土堤上有一个帐篷和两辆拖拉机,再往里走,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废弃的砖砌灶台。

  在右段草甸边和左段湖泡边,两伙人正热热闹闹地下网下笼捕鱼。据在土堤右侧捕鱼的父子俩说,他们每年都交一定承包费,在这里捕野生鲫鱼,效益还不错。

  记者问,小鱼被你们捞走了,水禽吃啥。当父亲的没有正面回答,指着大泡边捕鱼的两个人说,那边是集体承包的,捕的鱼更多。

  野生小鲫摆上餐台

  离开保护区时,记者在沿途村屯看到,三五步就是一个鱼馆。据介绍,湿地里的居民就是靠种地、割苇、捕小杂鱼过日子,这种状况谁也没有办法解决。

  记者在齐市市区了解到,齐市许多饭店几乎都向保护区的渔民订购小鲫鱼,一般饭店每天十几斤,大的饭店每天几十斤,每天消耗量都要以吨来计算。

  保护无权形同虚设

  据有关管理部门介绍,扎龙保护区地跨四县一市,内有29000多人口,其中核心区有10个自然屯近4000口人。这些居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吃湿地”,灭绝式的捕捞鱼类,过度的收割芦苇等,都对鹤类栖息构成了影响。

  目前,保护区自建立起并未取得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权,一切自然资源都归属当地乡镇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使用和管理,保护区只是对鸟类资源有一定保护权。

  据悉,最近省林业厅和公安厅联合下文,其中特别提到,“湿地资源丰富的地方,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把开垦、破坏湿地作为重点进行打击”。但有关人士却直言,只要没有引起严重后果,这里的局面将难有大的变化。 本报记者 张同 谭立顺  北源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荆天旭 摄

  相关专题:松花江全流域踏访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