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一个时代的精神胎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7:08 新周刊

  他主编的《读书》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胎记,铭刻着一代人甚至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国家的思想追求和文化梦想。 今天,不管那些缅怀1980年代的人想从那个时代找回什么,都绕不过《读书》。

  文/夏楠图—张海儿/新周刊

  74岁的沈昌文坚持7点之前起床,甚至更早,他上网搜集资讯,装在两个U盘中随身带着。这个当年引领1980 年代知识界主流的《读书》杂志主编,现在最喜欢说自己是一个知道分子。当他背双肩包、挂MP3、骑单车出现时,三联书 店的员工们都亲切地称呼他“沈先生”。已经历人生过大半的沈老,越活越像一个少年,他自己定义:“不良老年。”13岁 离开正规学校,拜师学手艺,19岁在穷愁潦倒之际考入出版社,当了校对,以此开始他的出版生涯。尝过失业失学的苦,一 直以宁波人的祖训当成“活命哲学”:“除死无大事,要饭永无穷。”

  “接手编《读书》以后,大吃一惊,原来现在要做的事,需要独立思考,不能只靠‘乖’吃饭。”多年后,提到后期 “专编”《读书》时的感受,沈昌文写道:“1995年底得悉要把《读书》彻底交出,起初颇感突兀,海外朋友更有种种猜 测,而后细想,也并非不是好事。因为我过去所依赖的各位,特别是《读书》诸帅,或为古人,或已退隐,现在再想要用‘无 能’的旧法编杂志,也没辙了。我实在不是编‘思想评论刊物’的料,历史的这一页,应当翻过去了。”个人经历和心态变化 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巨变。他主编的《读书》,曾是中国读书类杂志的范例,更几乎成了一种精神胎记,铭刻着一代人甚至 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国家的思想追求和文化梦想。20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知识界开始对1980年代突然有了一种颇具神秘感 的集体缅怀。不管人们要到1980年代去找回什么,都绕不过《读书》。

  今天,沈昌文每天勤于奔赴各种饭局,朋友来自海内外。采访当天,他中午的饭局是谈《万象》,下午的约会是3个 法国人要通过他了解北京餐饮业。他乐于拿自己的吃喝玩乐经四处招摇。月底,他还要参加一个“关于网络与书”的论坛,主 持人就是他,他特意说:“那天我要穿西装。”

  相关专题:新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