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大陆行实现真正的双赢(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3:29 时代人物周报 | ||||||||
连战30岁还帮人“压床” 一次握手穿越了60年的岁月。4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跨越时空的世纪握手,注定将为历史所铭记。 连战是创造这一历史的主角之一,这次行程也了却了他多年来寻根问祖的心愿,这是
“我很期待,也很高兴,但也带有很多伤感。”连战说。这不是千山阻隔,而是历史的辛酸。 防空洞里的童年 连家原籍福建漳州,明末迁居台湾,到连战已经是第九代了。但连战的出生地在西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连战的祖父连横便把独子连震东送到祖国大陆,告以“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设祖国”。经国民党元老张继的介绍,连震东加入国民党。次年,国民党政府拟将西安作为陪都,成立了西京筹备委员会,张继任主任,把连震东带到西安。 连战出生两个月前,连横因患肝病在上海去世。弥留之际,他叮嘱连震东说,中日之间必有一战,若即将出生的孙儿是个男孩,则取名“战”字,寓有自强不息、克敌致胜之意。 果然,抗日战争在第二年全面爆发。在日军的轰炸声中,连战度过了他人生最初的几年时光。至今,连战仍记得,每天上得最多的“课”就是跟着老师钻防空洞。跑得慢了就可能被子弹扫中,血肉模糊。 童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其影响无疑是深远的,这或许也是连战为什么把他到西安的首站安排在后宰门小学(连战当年就读的作秀小学)的原因吧。 1944年,连战因父亲工作调动而来到重庆,然而轰炸仍没有停止。两年后,10岁的连战随母亲离开了大陆。从此,和许许多多的台湾人一样,在岁月的流逝中,连战再也没能跨越那道浅浅的海峡。 台湾“四公子”之一 连战号称台湾政坛首富。台湾报刊1993年对台湾百家富豪排名,连战家产总值就已高达300亿元新台币,名列第12位。 自打从大陆回到台湾之后,连战就没再过过一天苦日子。连横是晚清和民国初年台湾的一代大儒,在台湾有着崇高的地位,连震东则在台湾政坛叱咤40多年,历任“行政院内政部长”、“政务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总统府国策顾问”,职位显赫。 在这样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连战自然过得要比一般人更加无忧无虑。连战上初高中的时候,连震东开始官运亨通,从小酷爱体育运动的连战除了是学校的篮球、游泳等项目的校队队员外,还常在淡水打高尔夫球,玩伴都是高官富商子弟。郊游、参加舞会更是样样都来,收集邮票和唱片也成为他的嗜好。在台湾,他和钱思亮之子钱复、沈宗翰之子沈君山、陈诚之子陈履安并称台湾“四大公子”。 对于被纳入“四大公子”,连战有他自己的解读:“所谓的‘世家子弟’,背负的极可能是沉重的传家使命与不可不成材的自我激励,滋味相当壮烈,非妄封我‘四公子’的人所能想象。” 从学者到政客 玩归玩,到了临近中学毕业的时候,连战在父亲的督促下,还是下苦工夫猛啃书本,考上了台湾大学政治系。从这时起,连战不再年少轻狂,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 1961年,连战以全A的成绩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与外交学硕士学位,4年后取得该校的政治学博士,并与当时的“中国小姐”方结婚。连战也在这时开始为人瞩目。 婚后第3天,29岁的连战登上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讲坛。1968年,受台大校长钱思亮之聘,连战回台湾担任政治系客座教授。在台大,连战前后呆了6年,这段时间恰逢台大政治系教授新旧交替,连战有了一个施展抱负、好好表现自我的机会,他打破门户、延揽各方人才,为政治系开创一个更开放的研究环境。 连战在学术行政方面的优异表现,得到了蒋经国的青睐。据说,蒋经国经常找这位他眼中的青年才俊促膝长谈。1972年5月,蒋经国“组阁”,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有着良好家世渊源和留美教育背景的连战得到重用自在意料之中。 从此以后,连战正式从学界转到政坛发展,并一路平步青云。踏入政坛的连战仍保持着学者风度,行事低调、内敛,不喜张扬,尽量避免曝光,凡事不抢第一,这或许跟父亲对他的教诲有关,父亲曾对他说过“为官要如骑脚踏车,头不断地点,脚拼命地踩”。但与此同时,这种性格也易给人留下一种不好的印象,古板、不容易亲近。 “他这种性格很适合威权时代,但非常不适合媒体时代。”连战传记的作者一语道破连战性格中的软肋,威权时代,他知道怎么对长官负责,所以会升迁得很快,可是对于一般民众来讲,似乎看不出他曾经为哪些事真正努力过。 2000年台湾“大选”,作为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连战以惨败收场。国民党结束了在台湾半个世纪的执政地位,连战也遭受了他从政25年来的第一次重创。可怜的两百多万张选票使连战如梦方醒,在选举结果出来当晚的记者会上,他眼含热泪地说:“希望大家不要气馁,不要失去了斗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当前来做我们自我的检讨和改革,来日方长,我们后会有期。” 改变,才有希望 改变,才有希望。正如连战所著的这本书名字一样,他在选举失败后放下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笑容增加了,经常走入基层,接近群众,逛夜市,吃小吃。为了拉拢更多年轻人的选票,他去听萧亚轩的演唱会,和年轻人一块挥舞荧光榜;上台湾最搞怪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在被小S问到“第一次”发生在什么时候时,他含蓄地说,30岁还帮别人“压床”,引来一阵爆笑。 这在2000年之前是很难想象的,台湾《联合报》记者王玉燕说,过去连战下乡,人家不是嫌他的手脚没地方摆,就是嫌他的眼睛没地方瞟了,总觉得他在表演。而现在不了,感觉他有心,不是在作戏。“他过去给人感觉非常优柔寡断,2000年后,他变得越来越有魄力了。”《中国时报》评论员朱建陵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2004年3月,两颗莫名其妙的子弹使志在必得的连战再次遭遇“滑铁卢”,而这一次的失败对于连战来说,几乎等于政治生涯的终结。 连战愤怒了。他向“中选会”提出选举不公的诉讼,并号召群众到街头进行抗争。所有这一切都跟他过去敦厚的形象大相径庭,他说不是输不起,而是在捍卫民主。 虽然输了选举,但却因此做了一回真正的斗士,让很多民众不得不对这位政治人物另眼相看。在去年底的“立委”选举中,面对民进党气势汹汹的“割喉战”,连战带领国民党坚守住了阵地,泛蓝阵营赢得了“立法院”的多数席位。 连战不再参加2008年的“大选”几乎已成定局。在这样的时刻,一心不服输的连战选择了到大陆参访,并漂亮地完成了他一直期盼的“和平之旅”。 “这一次下这么大决心,而且这么快提前来大陆,我想他在追求一个历史定位,而且绝对是可以达到的。”王玉燕直截了当地评论道。而连战在北大演讲时所说的一句话也似乎在暗示着这一点,“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你不来做,谁来做,我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来到这里。”-本报记者 刘俊 发自西安、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