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国民党大陆行实现真正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3:29 时代人物周报

  送别连战的时候,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大陆将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大熊猫。这是一个台湾各界期待已久的讯息,也将连战的大陆行推上了又一个高潮。无论各方对连战此行做何评价,但没有人会对他的这个成果表示怀疑。不要忘了,就连骂连战骂得最凶的那些“绿色立委”都忍不住在给熊猫取名的事上插一嘴。

  “这里我没有办法形容内心的感激,只有一句话,谢谢,谢谢再谢谢,祝大家万事如
意,谢谢!”5月3日中午12点30分,连战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表临别感言。

  此时的连战应该是颇有成就感的。8天7夜的大陆之行,他带回了大陆方面的善意,还有他已然确立的历史荣光——作为国共第三次握手的推动者之一,他和胡锦涛“跨越60年的握手”将作为一个象征被定格在历史上。

  4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下午3点,北大厅大门敞开。连战在红地毯上稳步向前,随行人员停步。在他面前不远处,胡锦涛已经站立等候。

  快走近了,连战加快脚步。在两人相距大概两米时,胡锦涛率先伸出手,并向前跨了一步,连战随即也伸出手。在经历了60年光阴,跨越了两个世纪的辛酸和一湾浅浅的海峡后,手终于握在一起。

  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评论说,胡连握手“是让台海两岸亿万人民荡气回肠的一个剧力万钧的高潮”,“震动了朝野和世界舆论”。事实上,在连战8天7夜的大陆之行中,“震动朝野和世界舆论”的,并不止这次会面。经过56年隔阂后再次相聚,带给中国人太多的惊喜,连战的言行也被赋予更多的象征色彩。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长达一分钟的握手后,胡锦涛发表了欢迎致辞,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他着重提到了孙中山,强调他“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并说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说这话时,连战在一旁轻轻点了点头,这一细节立即被媒体注意并加以解读,认为“孙中山成为两人会面的最大共同点”。

  连战的答谢辞更感性一些:“我也很坦诚地来跟各位提到,那就是这一趟来的并不容易。”连战此时表情严肃,“我们没有办法在此时此刻再来改变历史,但是未来却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相信‘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和胡锦涛一样,连战也用“历史性”来定性这次会面。他说,海峡两岸绝对应该避免继续对峙、对抗,甚至于对撞,要的是和解,要的是对话。

  双方随后进行了不公开的会谈,原本预计16点45分召开的记者会因为会谈延时而拖50分钟。会谈的直接成果是《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观察家们敏锐地注意到“愿景”是一个在大陆新出现的词——此前这个词只在台湾被普遍使用,另一个新词是“体认”。

  台湾岛内媒体纷纷刊发胡连握手的大幅照片以及会谈的消息,认为“这一握,握出国共新关系”。世界三大通讯社当天都播发了胡锦涛与连战会谈的消息,称“这是台湾海峡两岸的历史性会晤”。

  “母校”演讲

  与严肃的会谈相比,连战在北大的演讲由于相对“民间”而更热烈和随和一些。

  因为北大的特殊地位,在北大演讲被视为一种高规格的政治待遇,多位政要登上过北大略显局促的办公楼礼堂的讲台。

  平素严肃和刻板的连战在北大流露出罕有的幽默和风趣。连战首先以“倍感亲切”做开场白,“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其母赵兰坤曾在燕京大学就读。

  在演讲中,连战提到蒋经国和邓小平,指出两人都在关键时刻做了关键决定,扭转了历史方向,并用四川话模仿邓说,“改革开放的路线要管一百年,用他四川的话讲‘动摇不得’。”

  连战暗批民进党,“有一种批判,认为我到这里来,是为了进行所谓第三次的国共和谈,所以我的目的是要‘联共制台’,那个‘台’下面还是有个‘独’字。”话音刚落,全场掌声一片。他强调,台湾走对路才能有出路,“不能够让‘制宪’、‘正名’、‘去中国化’、武断的‘台独’时间表来打破我们整个幸福的基础。”此话一出,又是掌声雷动。

  在近一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听众共报以19次掌声和5次笑声,连夫人则在热烈的掌声中,上前亲吻夫君作为鼓励。演讲完毕游览未名湖时,北大学生打出了“中山不死,国共求同”的标语,一些游人则打标语“连哥您让人感动”。

  “中山美陵”

  4月27日,连战在南京拜谒中山陵。这是时隔56年后,国民党最高领导第一次拜谒中山陵,所有访问团成员均是一身素衣。

  连战行进时不时向两边游客挥手致意,游客们则高声问好,并报以热烈掌声,一位游客高举“连哥您好”的标语。这样热烈的场面此后多次出现,连战及国民党访问团在南京夜游秦淮河,在北京游览故宫和在上海游览黄浦江时都受到游人样的欢迎。

  上午9时23分,司仪宣布祭祀开始,连战特意整理了一下头发。访问团成员向中山先生坐像行三鞠躬礼,司仪宣读《祭告总理文》:“清季末世,内政失修,外患迭乘,屡订条约,丧权辱国,生民涂炭,其谁能救?惟我总理,独抱远识,洞烛潮流,倡导革命……缅我总理,大功至德,千古一人,一人千古。凡我党员,恪遵遗命,共勉振兴,再造中华。”

  连战肃立,面色深沉,露出几分悲切。

  拜谒完毕,连战用简体字为中山陵题词“中山美陵”。随后在博爱坊前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语气舒缓,短短5分钟讲话赢得了11次掌声。讲话中,连战几次在称呼前加上了“亲爱的”。他特别提到今年既是孙中山逝世80周年,也是抗日胜利60周年,“让我们在21世纪的时候,真正地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这句话第二天被登在了很多报纸上,并被放大突出。

  另外一场祭奠则私人得多。5月1日,在西安清凉寺,伴随着曲调哀婉的陕西秦腔《柳青娘》和《苦寿庵》,连战带领家人在祖母坟前上香、跪拜、敬酒并诵读祭文,终遂了60年的夙愿。

  当天下午连战飞抵上海,次日拜会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这次会面再次表示出国民党对“汪辜会谈”和“九二共识”的肯定。中午连战以“经济双赢、互惠互利”为题向台商发表演讲。这是连战大陆行的最后一个主要日程,以经贸话题结束,当是一个理想的句号。

  媒体盛宴

  为备战连战的大陆之行,各路记者早在4月中旬就兴奋起来。台湾方面的随团记者有130多人,加上驻大陆的20多名记者,紧盯连战的台湾记者就有150人左右。

  4月28日,记者在北京饭店大厅内看到等候连战出来的记者站满了半个大厅,其中以港台记者居多,电视台的记者多为年轻人,穿戴随意,而文字记者则普遍年龄偏大,其中不乏头发花白者。

  连战拜谒中山陵的活动有500多位记者报名采访,光记者就坐满了十多辆大巴。北大演讲时礼堂二楼200个专供媒体记者的座位同样座无虚席。

  大陆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媒体关注焦点。台湾媒体报道说,南京市动用“特级”保护规格接待连战:不仅在高速公路上先行净空等待连战车队,连战座车前导车共有3辆,以示尊重。据了解,这种规模仅数年前接待卡斯特罗时动用过。政府派出的安全人员超过150人,从连战一到南京下飞机开始进行保护,对靠近者层层安检,随行的记者亦不例外。

  《时代人物周报》记者在北京饭店看到,安全人员都穿黑色西服,带盾牌型标识,很客气地要求记者遵守规定,稍微向后一点。连战在故宫游玩时,大陆安全人员对着镜头说 “小布什来才有这样的规格”。

  真正的双赢

  在“胡连会”后以新闻公报的形式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两党提出了“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等五项主张。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议”,连战在5月2日的临时记者招待会上说,已向胡锦涛提议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他说返台后会积极督促当局,就该项主张做准备。连战还透露说,国共两党将建沟通平台,将设立和平发展和经贸文化两个论坛。

  公报中提到“进行农渔业合作,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问题”,大陆随后在5月3日宣布扩大开放台湾水果准入并对其中10余种实行零关税,这和连战访问前向台湾农民保证促进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相呼应。另一个突破是在“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上,大陆高调释放善意,提出“包括优先讨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

  评论界认为,不仅国民党通过此行取得了岛内两岸交流主动权,壮大了声势,中共方面也通过这次连战大陆之行“得分不少”。胡锦涛和连战会面时的随和表现通过电视直播传到了海峡两岸:先是主动走向连战伸出友谊之手,“深而有力的握手,吸引百计传媒注视及全世界的目光”,随后在连战介绍长子连胜文时,胡锦涛特别问其千金何在,然后与处在后排的连惠心握手。这些举动无疑有利于改进中共领导人在台湾民众中的形象,《中国时报》称胡锦涛为“一个务实主义者”。

  甚至胡锦涛的红色领带和连战的蓝色领带也被赋予了对应的政治意义:联系到此次连战大陆之行会见的中共官员几乎清一色的红领带,有评论者说现在岛内除了“蓝橘绿黄”之外,“红色力量”也开始实质性介入。《联合早报》评论说,在连战“登陆”之际,胡锦涛其实也在空中“登台”:台湾的中国电视公司、东森、年代、TVBS,还有绿营的民视等都进行了现场直播。

  并非所有人都为两岸的交流感到欣慰,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在4月29日当天“想到胡连会连战重提‘一中’”而痛哭流涕,“台独”的总代表李登辉更是如坐针毡。“上半场已经结束了,这下半场如果不入局,民进党将失去历史的主导权。”《中国时报》社论评价两岸关系说。本报记者 马昌博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