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民党大陆行实现真正的双赢(4)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3:29 时代人物周报

  宋楚瑜 不做大哥好多年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2000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台湾“大选”时,曾就其两岸关系和时任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阎学通教授进行过一番连线对话。宋楚瑜当年表示,如果
当选,将促成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以降低两岸敌对关系”,并引用肯尼迪的名言来表达对当时紧张的两岸关系的看法:“我们并不害怕谈判,但我们不能在害怕的情况下进行谈判。”

  如今,在13亿大陆人民的热情欢迎之中,宋楚瑜跨海赴约踏歌而来,与大陆进行一次备受冀望的和平之旅,既不存在“害怕”问题,也没有所谓的“敌对”。

  “湖南人中的湖南人”

  1942年,后来军衔高至中将、与蒋经国私交甚笃的湖南军人宋达,为他的长子取名叫“楚瑜”,冀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如无瑕之玉般杰出的才俊。宋楚瑜没有辜负其父的用心,30余年在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台湾政坛屹立不倒,堪称“不倒翁”。他亲民爱民、事必躬亲的特质,长期得到民众的赞扬,被认为颇具蒋经国的遗风。

  在台湾,宋楚瑜是那种“很外省”的政治人物,被称为“骡子脾气”。台湾政坛的“湖南帮”人数不少,他则是“湖南人中的湖南人”。

  据传,台湾记者曾经问宋楚瑜如何理解“中国人”的概念,老宋反应:“屈原是楚国人,孔老夫子是鲁国人,曾国藩是大清国的重臣,可是他们都是中国人嘛!俺老宋就是楚国人(即湖南人),也是中国人,当然也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长大的台湾人!”

  对素来坚持的政治理念,宋楚瑜表现出决不妥协的强硬一面。湖湘文化崇尚“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核心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都对宋楚瑜的学养经历与政治生涯打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和痕迹。

  幼年时代的宋楚瑜并无过人禀赋,他自认童年是个“木讷、内向的孩子,学业成绩乏善可陈”。1959年,他遵从父亲意愿报考大学联考理工组落榜后对父亲说:“我的志向不在理工,盖林肯纪念堂的是学理工的人,可是坐在中间受人纪念的,却是学政治的。”宋达为此深受感动,同意他学文。第二年,宋楚瑜考入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就读,1964年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宋楚瑜从政大毕业后服兵役两年,1966年赴美国深造,于1967年获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国际关系硕士学位;1971年获天主教大学图书馆系硕士学位;然后他又到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在此期间,宋楚瑜认识了年长于他的夫人陈万水,有趣的是陈万水最初答应为宋楚瑜介绍对象,没想到最后入局的却是自己。

  1974年,宋楚瑜获得政治学博士后,在导师及时任台湾“新闻局长”的钱复的大力推荐下,返台担任“行政院简任秘书”,为蒋经国当英文翻译,宋楚瑜从此开始了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1978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卡特突然宣布自1979年元旦起与中国大陆建交。这一消息传到台湾时已是12月16日凌晨时分,时任“行政院新闻局副局长”的宋楚瑜感到非常犯难:如果贸然闯入蒋经国官邸虽可“直达天听”,但也很有可能“天威难测”,工作不保;可是一旦延误到次日清晨再行禀告的话,就有可能贻误“军机大事”。最后他决定直闯七海官邸,在凌晨两点把蒋经国从睡梦中叫醒。

  此后,蒋经国对宋楚瑜的胆识、勇气与魄力,以及他的危机处理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功夫激赏有加。在担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期间,台湾还先后经历了“中泰宾馆事件”、“美丽岛事件”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宋楚瑜成功地扮演了台湾当局代言人的角色,其驾驭舆论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1981年,宋楚瑜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4年10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次年升任秘书长。

  首位民选的“台湾省长”

  蒋经国1988年初逝世后,宋楚瑜开始了与李登辉长达近20年的恩怨情仇。在国民党内“拥李”与“反李”的多次派系斗争中,宋楚瑜得罪了不少党内元老和干部。外界对他的评价也出现两极化,不喜欢他的人认为他是“善投机、重权谋”的“大内高手”,喜欢他的人则为他辩称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果将政治比喻成一场赌局,宋楚瑜是台湾少数不知道“输”是什么滋味的政治人物。1993年2月,他被李登辉任命为台湾省主席,这一职位即将于1994年开放民选。面对“末代省主席”以及可能从此被流放的命运,宋楚瑜决定彻底丢掉国民党政争的包袱,为自己打造另一片天地。他一进省政府,就马不停蹄地到大小乡镇巡视,并一再宣称省主席的办公室在台湾省每个角落。在宋楚瑜的领导下,“省府团队”的工作效率奇高,不管哪里出现风灾、水灾,总能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在1994年12月首届台湾省长选举中,他以高达60%的支持率当选,以外省人的身份挫败了民进党提出的“变天”诉求,就连李登辉也深为震骇。

  在任台湾省长期间,宋楚瑜“全台走透透”,踏访了全台309个乡镇,不但获得民众的认同,也培养了广泛的人脉关系,这也是宋楚瑜在2000年敢于脱党参加“大选”的底气所在。此外,宋楚瑜还不断扩大地方自治权力,许多原属台当局管辖的财政、人事权都收归己有,令其与“中央”的矛盾逐渐加深。李登辉自此对宋楚瑜冷处理,因为与当时连战的“政治个性”不强相比,宋楚瑜显得太过权谋且难以驾驭。

  “中道理性”

  在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时任首届台湾“民选省长”的宋楚瑜和时任首届台北“民选市长”的陈水扁,是最受欢迎的两位政治人物。与陈水扁在民进党中脱颖而出不同,宋楚瑜后来在国民党内和泛蓝阵营的处境要艰难得多。

  1996年12月,在李登辉的主导下,国民党和民进党在“国发会”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开支为名,达成“冻省”协议,停止“省长”、“省议员”等公职的选举,以此达到“废省”和“废宋”的目的,宋楚瑜也由此成为最后一任“民选省长”。宋楚瑜因坚决反对“废省”,同李登辉的关系迅速恶化。1996年底,宋楚瑜向国民党递交辞呈,被连战挽留,他以“请辞待命”的方式做完了剩下的两年任期。1999年,宋楚瑜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以独立参选人身份参加2000年“总统”选举。在以微弱劣势落败之后,宋楚瑜趁势组建了以“人民第一”为宗旨的亲民党。

  宋楚瑜解释创党精神时称,中华传统文化和政治文明的精髓之一在于讲求“中道”,亲民党就是要追求不偏不倚的精神,秉持温和理性不走极端。因此,宋楚瑜和连战当初在国民党内,乃至后来的泛蓝阵营内部虽然均存在着微妙的竞争关系,但宋楚瑜始终抱持尊连态度,在两党的多次合作中“以德报怨”,积极主动地让步。尤其是在2004年“大选”后,泛绿阵营试图大挖墙角(国民党内“蓝皮绿骨”者为数不少),瓦解国民党迫使连战下台,宋楚瑜在关键时刻力挺连战,避免了国民党乃至整个泛蓝阵营分崩离析局面的出现。

  有些人说“宋楚瑜是国民党叛将”,认为他“自立门户”导致了国民党的分裂,进而丧失了执政地位。实际上,宋楚瑜是被国民党、确切讲是被李登辉所逼而无奈出走。从当年发挥“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帮助李登辉当选国民党主席,到一度“情同父子”的李宋关系,再到最后“反目成仇”,宋楚瑜有太多的无奈与有口难辩。也有人质疑宋楚瑜当初不遗余力地支持李登辉的深层动机,但是连蒋经国在世时都没能识破李登辉的“庐山真面目”,又有什么理由来苛责宋楚瑜呢?

  在2000年“大选”的关键时刻,李登辉决意“弃连保扁”,抛出子虚乌有的“兴票案”,给民意支持率一直遥遥领先于扁连的宋楚瑜以重创,最终以30万票(两个百分点)的劣势输给了陈水扁。如果李登辉导演“连宋相争,阿扁得利”的戏剧性一幕,胜出者可能就是宋楚瑜。也一种观点认为,在2004年台湾“大选”中,如果泛蓝阵营不是推出“连宋配”而是推出“宋连配”的话,那么“3·19”枪击案的两颗离奇子弹,也将很难让阿扁得利,因为以宋楚瑜的辩才,不会让陈水扁在“大选”前夕的两次辩论中大幅缩小两个阵营的支持率差距。

  迈向“最后一搏”

  2004年底台湾“立法委员”选举之后,宋楚瑜致力于推动岛内政党和解、平息蓝绿纷争,并促成了“扁宋会”,这些举动曾引起不少泛蓝支持者的疑虑,担心“橘子变绿”和亲民党倒向民进党。然而,宋楚瑜及其领导下的亲民党不仅始终坚持“一个中国”与反“台独”的既定立场,而且成功地把陈水扁领导的民进党当局拉向中间路线。“扁宋会”十点共识有力遏止了“台独”活动在岛内的进一步蔓延。

  陈水扁虽然内心颇不情愿看到宋楚瑜在泛蓝阵营坐大,并有可能成为泛绿阵营在2008年台湾“大选”中的最大对手,但为了突破两岸僵局以避免民进党在两岸事务中被边缘化,在两岸事务上“欲说还休”、“欲迎还拒”的阿扁不得不借重宋楚瑜擅长沟通和斡旋的长处和他的大陆背景,通过他打破两岸关系僵局、代为传话与铺路。

  虽然宋楚瑜有“阿扁密使”之嫌,但是倘若宋楚瑜能够成功地将阿扁拉回到中间路线,迫使以民进党为主体的泛绿阵营正视岛内形势与国际情境,逐渐与“台独”路线脱钩并回归“九二共识”的话,那么宋楚瑜将立下大功一件。

  宋楚瑜大陆之行的历史使命与抱负,当然是为谋求台海和平与稳定、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与此同时,他也在为亲民党的前途,以及自己远未终结的政治生涯预做规划。除了致力于两岸关系的改善与突破之外,宋楚瑜的大陆之行还可能产生附带效果:一是进一步改善他在大陆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要努力改变相当一部分大陆民众认为他“权谋善变、立场不稳”的看法;二是以实际言行来争取大陆方面对他的信任乃至支持,从而为2008年三度代表泛蓝阵营出马参选台湾领导人奠定基础。

  宋楚瑜意识到,“国共合作”可能存在一定的历史包袱与现实羁绊,而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并与民进党当局有着良好互动关系的亲民党,如果能够通过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达成一定默契和共识的话,将对泛蓝阵营在2008年重夺执政权更有助益。秘而不宣地为连战送机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带老母同行返湘祭祖的新闻效应等表明,宋楚瑜不仅把自身的首次大陆之行视同“政治第二春”,也将此行看作是他政治生涯“最后一搏”。再者,相比高深莫测的王金平和尚显稚嫩的马英九,宋楚瑜的资历、经验、能力与名望,或许更为符合岛内泛蓝支持者的高度期许和广泛期待,也更能应对来自泛绿阵营的挑战。

  即将告别政治生涯的连战以过人的胆识与魄力,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国共两党追求和解、海峡两岸致力和平的一页大写历史。宋楚瑜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止于此,亲民党曾公开表示,宋楚瑜志在突破连战登陆并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很显然,只要宋楚瑜努力秉持“牺牲小我来成全大我”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进而抱持一种“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气度与超然姿态(这也是宋楚瑜多年来纵横台湾政坛念兹在兹的一句政治名言),积极着眼于民族大义,正确处理好两岸和平稳定大局与个人政治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他的大陆之行就不会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失望。-特约撰稿 吕义国

[上一页] [1] [2] [3] [4]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