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专家呼吁改革黄金周制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4:20 北京青年报 | ||||||||
黄金周刚刚过去,各省就开始报账,新闻媒体上出现了大量旅游收入数据。据全国假日办5月8日披露,7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与去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这些数字来看,“黄金周”的确体现出“黄金”二字的含义,也就是说,国家利用长假来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目的充分得到了实现。 在黄金周制度实施之前,我国休假制度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法定假期太少、假期过短
增设法定假期无疑是人性化的措施,适当延长假期不仅能让国民得到充分休息,也能增加就业岗位。但是,黄金周的设置是全体国民集中休假,当数以亿计的人口一起外出旅游的时候,公共资源立即捉襟见肘,不仅每个旅游者得到的服务极其有限,就连他们看到的风景也被无限摊薄。新华社一则报道说,在一些旅游景点,游客上厕所至少要排队二十分钟,许多著名景观则完全被游人所覆盖。如果国民付出高昂的成本,获得的却是劣质的旅游产品,我们是无法把这命名为“以人为本”的。黄金周几年来的实践一再暴露出这个矛盾:原本是一次休假,却变成了国民的疲于奔命和突击花钱。 黄金周的第二个问题是,数量过于庞大的流动人口让交通资源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同时,旅游区不得不按照“峰值”来建设服务设施,这些设施在黄金周过后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带来了极大的浪费。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对著名的旅游胜地都采取了人数限制的措施,而我们现行的黄金周制度却对旅游资源采取了杀鸡取卵的做法,显然,这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另一个比较隐蔽的问题是,黄金周所带来的旅游和消费收入并不见得是真金实银。黄金周提供了一次集体休假,但并没有创造出新的旅游品种与新的消费方式,黄金周里的进账实际上是将国民的消费能量“浓缩”起来,创造了一个刺激消费的表象。比如说,此次黄金周期间,北京销售手机近80万台,销售金额超过10亿人民币,这个进账实际上与黄金周没有什么关系,即使不实行黄金周,该买手机的人早晚还是会买,而在黄金周买了手机的人,自然以后就不会再买。以此类推,全国467亿旅游收入中,相当一部分也是积攒和“浓缩”而成,并不是完全由黄金周创造出来的。一旦明白这个道理,黄金周的成色也就打了很大的折扣。 人性化的社会呼唤假期,但是,休假制度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假期的质量,黄金周恰恰在质量问题上不够过关,因此,设计一种更加人性的制度对它进行“升级换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在黄金周已经暴露出许多弊端的情况下,仍然着眼于它的进账,而采取抱残守缺的态度,不仅不利于国民的休养生息,也不利于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均衡和持续发展。作者:蔡方华 相关专题:2005年五一黄金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