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张仃:清气满乾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4:31 央视《大家》 | ||||||||
著名画家张仃 央视《大家》播出节目《著名画家张仃:清气满乾坤》,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人们常说艺术家需要天分,但是有天分却并不一定能够成为艺术家。一个有着艺术天分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他天分的成长和发挥。许多人在现实面前就会逐渐丢掉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天分,但是也有人反而会通过现实的磨砺和激发,使得自己的天分迸射出灿烂的火花,我们今天要采访
解说:2005年4月27日,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次画展包含了张先生作画70年以来不同年代创作的百余幅作品,包括漫画、装饰画、年画、国画、壁画手稿、焦墨山水等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这么多种类的绘画作品全部出自一个画家之手,是极为罕见的。 年近90岁的张仃由于听力不好不爱说话,这次开幕式的发言是在夫人的说服下才勉强同意的。 张仃:朋友们,我是个乡下人。但是我受的教育也不完备。 解说:张仃画画并没有人教,他出生在辽宁北镇的农村。很小的时候,他画的彩墨画就被乡亲们当成年画挂在家里欣赏。 张仃:我很小就喜欢画画,有时候我哥哥他们上学校有彩色粉笔,我拿着彩色粉笔,东北都是黑漆大门,我用彩色粉笔在大门上画。我最早画的什么?我最感兴趣的出丧,我画个《出丧图》。 主持人:为什么呀? 张仃:它有纸人纸马穿着衣服戴孝。 主持人:您看着热闹? 张仃:乡下没什么好看的,又是闹秧歌送葬,我对这个东西有兴趣,我就画个《出丧图》。结果我家长看见了——我的本家子的二大爷,就把我训了一顿,他说你怎么画这个东西? 解说:这次画展中展出了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其中漫画的数量最少,只有4幅,并且已经不是原作。而漫画对于这个涉猎如此广泛的大画家来说,却是他走上艺术之路的开端。张仃14岁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被日本侵占,张仃只身进京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他气愤于国难当头学校还在教画君子兰,于是画了大量揭露社会黑暗的漫画,可惜这些早期的漫画已经不在了。1936年,张仃漂流到南京,开始了职业漫画家的生涯。在那里他举目无亲又值国破家离,于是他把原名张冠成改为张仃,取孤苦伶仃之意。他的性格也是冲动焦躁疯疯癫癫,以至于后来在同行中成了“神经病委员会委员长”。 主持人:这个神经病委员会的委员长,这个绰号怎么来的呢? 张仃:因为我当时就是要求抗日,国民党他不抗日,我心里非常烦,我有时候就发神经。你比如说我在南京的时候,我刚做了一身白的西服。到了报馆,同仁开玩笑,因为我穿衣服乱七八糟的,忽然穿了一套白西装。他说你真漂亮,他那有校对的红墨水,我就倒给他看。当时我就是这样子。 主持人:为什么这样子?就是因为心里有愤怒? 张仃:我非常烦。冬天北平美专下雪,堆了堆雪。同学就开玩笑,他说张仃你不敢钻到雪堆里,我就钻到里头。因为当时心里头非常烦,后来拉我也不出来。 主持人:我们理解的漫画都是要有一些幽默在里头,但是您的漫画从来没有幽默? 张仃:我主要是讽刺,没有幽默,人家说我的漫画没幽默。 解说:张仃的漫画也透着东北人的率直性格,他塑造了很多日本军阀的形象。1936年他画的《玩偶大观》敏锐地揭露了日寇在玩弄满洲国傀儡,官僚资产阶级在玩弄女人,国际上的凶神恶煞在玩弄法西斯的国际局势。那时,著名漫画家丁聪就在上海看到了他的漫画。 丁聪:我非常佩服他,因为我们无论怎么样——我是生在上海的,一直长在上海的——我们画的漫画都是那种轻轻飘飘的,没有份量。他抗战爆发就跳出来,他也真是画得好,又重又厚,学是学不来的。后来我一想,没办法,他是东北的真正深受侵略压迫的人,他有一种感情。你没有,你怎么能画得出来? 解说:上海漫画界的领袖人物张光宇最先发现了张仃,张光宇主编的《时代》经常把张仃的漫画发在封面或者封底。随后很多漫画刊物争相向张仃约稿,《时代画报》杂志的主编叶浅予说:“漫画刊物的编者们好像发掘了一座金矿,舍得用大篇幅发表他的作品”。一次张光宇故意扣下了应该寄给张仃的稿费,想见见这位从未谋面的漫画家。 张仃:张光宇扣了我的稿费,他是要跟我见见面。 主持人:扣了稿费故意让您过来拿。 张仃:我从南京到上海,我到上海以后,给他发表的漫画很多,他以为我是东北的很高的、很大的汉子。 主持人:看您的画这么有力量? 张仃:他结果一见面,哎呀,他说:张仃你是小赤佬,没想到你这么小。 主持人:那时候个儿也小,年龄也小。 张仃:十几岁。李可染也是这样子,看我画的山水画——在西安展览的时候李可染看见了,李可染那时候还没画画呢——他也是以为我是一个大汉子,也碰见我:哎呀,他说张仃你怎么这么年轻? 解说:张仃的职业漫画家生涯仅持续了两年,就因日本军的全面入侵而告结束。上海南京沦陷后,张仃选择了延安。 解说:1938年,在大上海非常有名气的19岁漫画家来到了延安。在那里他给丁玲、萧军等进步作家画了一批漫画肖像,但是有人并不欣赏这些作品。 张仃:结果人家批评我,说我丑化革命作家。当时好像革命文化人不能用漫画画。 主持人:您发现在延安,这种要求跟过去的环境不一样了? 张仃:不行了。漫画我就不画了。 主持人:因为这个就放弃了。但是那个时候是您主动想留在延安? 张仃:我想留下,当时脑子有革命的要求,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鲁迅的作品。我喜欢参加革命,我对共产党抱有希望,所以我是坚决想留在延安。当时统战部来找我谈话,我没有介绍信,什么关系也没有,我就这么一个普通的美术工作者。他们说一些官话,就是说“你到外头开展工作更有影响”。后来呢,我留不下。有先到延安的朋友,他说你给毛主席写信,我就直接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这样毛主席给我回封信,虽然不热情,但是他还是很负责的,他说你拿着这封信找周扬。这样子我拿着信找的周扬,就安排在鲁艺当教员。 解说:漫画事件一下子让个性桀骜不驯的张仃成为鲁艺的“异类”,他一赌气离开了那里。张仃依然延续着他的怪脾气,被称作“延安三大怪”。 主持人:您在延安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 张仃:我是“延安三大怪”之一。“三大怪”有一个是写诗的叫塞克,这个人也是怪。还有一个人是唱歌的杜矢甲,唱bass(低音),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他是鲁艺的音乐教员。 主持人:您说说您那时候有多么怪? 张仃:比如说我们三个人在路上,穿的衣服也不是完全延安的衣服,我穿了一双马靴,塞克穿个俄罗斯的衣服,杜矢甲呢,我有一个旧毛毯当时给他设计用旧毛毯做个外衣,这三个人的衣服就很特别。所以人家说我们是“延安三大怪”。有时候路过有门岗的地方,他说“你们干什么的”,我们从门口路过很生气,我就上去抓他脖领子,我说“你是干什么的?”我当时因为这样子,就变成了有名的“三大怪”之一。 解说:今年90岁张仃性格依然率真,19岁的他显然很不适应延安的生活。两年后,张仃离开那里去了画家聚集的重庆。但是没多久皖南事变爆发,张仃再次回到延安。这次他选择了丁玲担任主任的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那里,停止了漫画创作的张仃改行做起了装饰设计,开始用他的艺术天分美化延安的军民生活。 张仃:在“文抗”(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因为他们都是写文章的我是画画的,跟他们的关系还都不错。所以后来在“文抗”——那有一间很大的空房子——搞个作家俱乐部,我(负责)整个筹划。在那个很苦的条件底下筹建了一个作家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搞成了以后变成延安的一个文化中心,毛泽东、林彪他们礼拜六跳舞经常要到俱乐部来。 主持人:您在延安搞出一个很时尚的地方。 张仃:这个俱乐部,延安那么个条件我都是就地取材,把折叠椅用灰的毡子绷上,还扎了两个蓝边,还有一个酒吧间。 主持人:卖什么酒? 张仃:就是白干。卖酒是谁?是肖军的夫人。 解说:张仃还为作家俱乐部设计了一个会徽。在延安进行大生产运动时,他为大生产的产品设计包装,并在八路军礼堂举行的展览会上,画了一张3米多高的工农兵张贴画。 张仃:那个大的展览完了,在联防军政治部又把它搞成小型的展览,后来美军观察组到了延安,他们一批还有外国记者他们来了全看了这个展览,看了以后他们说“我们在重庆都没有看过这么精制的展览”,他们对这个展览评价很高。 主持人:没想到山沟里头会出现这么摩登的东西? 张仃:毛主席给题词叫“更精更好更进步”,不要自满,要“更精更好更进步”。 解说:张仃以他的艺术品位,最终赢得了延安的接受和肯定,成为陕北黄土地上一个无师自通的设计大师。诗人艾青称赞说:“张仃到哪里,摩登就到哪里。” 解说:1992年,在张仃离开延安近半个世纪后,他再次回到他曾经非常熟悉的黄土地。在那里,他和老乡们过了一个热闹的新年。张仃的研究者王鲁湘也陪同他来到延安。对于张仃来说,延安是他少年成名之后一个及时的沉淀和重塑。 王鲁湘:一个非常浪漫的艺术家,他突然来到了一个非常讲究组织纪律的这样一个环境,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家要放弃掉你的很多的个人的个性,那么这对张仃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考验。他必须完成这个转变。经过在延安的七年多将近八年,应该说他最后大体上完成了这个转变。他这个时候已经知道,作为一个艺术家要表达的不仅是自己的、个人的东西,而很多的东西是组织安排的,他也必须去完成它、去接受它。 解说:正因为在延安的经历,建国初期,张仃又开始为新中国设计国徽、全国政协的会徽,担任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的总设计。张仃成为“包装新中国”的首席设计师。从包装延安到包装新中国,使得张仃成为装饰设计公认的大师。此后他又频繁出国,负责一系列国际展览的中国馆的设计,这个国际舞台再次充分地展现出了他的设计才能。1956年在法国参加巴黎国际展览会时,张仃用欧洲没有的竹子设计了个小花园,展览会一结束就有富商要整座买下作为收藏。张仃的设计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中国,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只能透过照片看到当时的现场。而真正让中国人自己感受到张仃设计创作的大手笔,则是1979年,他为刚刚落成的首都国际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 王鲁湘:首先它的地点的敏感性,在此之前北京没有国际机场,那么这时候在北京建了一个国际机场,这个国际机场进进出出的人都是外国人,这等于是中国通向世界的第一个窗口。在这个窗口我们让这些进进出出的外国人的眼睛看什么,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安排,可以一无所有全是白墙,也可以全部是毛主席语录。 解说:张仃选定的壁画是肖慧祥的《科学的春天》,他自己创作的大型重彩壁画《哪吒闹海》,以及袁运甫和袁运生兄弟的《巴山蜀水》和《泼水节》。但是《泼水节》中正在沐浴的裸体少女,却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主持人:当时也是一个开创性的事情,当时没有人敢把这个裸体画在首都机场这样中国的窗口的地方?当时为什么您敢坚持把它画上去? 张仃:我觉得它不是色情的东西,它是画少数民族的一个节日,我觉得没有问题,将来群众会理解。 主持人:可是您担不担心会有领导会有人来指责您批评您? 张仃:没有关系,我主要想的是艺术,没想那么多。 解说:当时的报纸头条报道说“中国最大的人体壁画将被挖掉”。作为壁画作者的哥哥,画家袁运甫甚至得知,中央领导专门批示了对于壁画的处理。 袁运甫:既然你有这样的理由,我暂时挡一挡好不好?我想等到我们大家都认识了以后再说。挡着以后过了一阵子呢,好多人都来揭开这个帘子,来看里面的画。不断的这样子,觉得也是一个新奇的事。既然这样子不方便,餐厅里面老来揭开,这个也不太好,干脆就用木板先钉了。 解说:就这样这部分壁画被用木板整整遮盖了20年,至今墙上还留着厚厚的木板的痕迹。 王鲁湘:而这个壁画群里头,我们得到什么信息?首先审美意识的苏醒,我们在壁画里头看到了绚丽的色彩,看到了美丽的人物的形体,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优美的线条,这些东西已经和我们久违了。那么一个民族,如果它的审美意识苏醒了,说明这个民族的一切一切都会跟着苏醒。 解说:1956年张仃去法国为巴黎国际展览会设计中国馆,而那次的巴黎之行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一年,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世界级大画家毕加索。而张仃在16时,就凭记忆复制过毕加索的《小丑》来揭露社会黑暗。那时,已经80多岁的毕加索住在法国南部坎城,他在他的海边别墅接待了张仃一行。 主持人:您见到毕加索之前在您印象当中,毕加索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张仃:这个人我没想到,我的个子很矮,他在西方人中算是很矮的了,你看那照片跟我一般高。我小时候——在美专念书的时候,我第一次在有钱同学家里头看见毕加索的画册,当时我非常喜欢毕加索的画。那么这时候我有这样的机会,我想拜访拜访他。我当时准备了两个中国的门神,我想送给他,门神最代表中国的民间艺术,我想他一定很喜欢。 主持人:您相信他一定会喜欢吗? 张仃:因为我知道,他对中国的东西知道的很少。后来呢,代表团那个政委说“这不能送,太封建”,不让我送。后来我没办法,另外带着一部精印的齐白石的画册送给毕加索,毕加索看了也很高兴。我这门神没送成,送了一部齐白石的画。 主持人:您相信毕加索看到您送的门神会喜欢? 张仃:那当然会喜欢,我知道的。因为他呢,他过去最早搞立体派,他吸收黑人艺人,各方面艺术都有,东方艺术他没看见过,所以我说他看见中国的门神一定高兴地得不得了。最后没看见。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