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有悖自由贸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6:37 国际先驱导报 | ||||||||
正在巴黎访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5月5日表示,纺织品是发展中国家有竞争力的行业,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有悖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可以增进各国福利,为何会被发达国家冷落? 【作者】傅勇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诺贝尔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如果经济学理论可以选美的话,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一定会摘得桂冠”。的确,该理论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遵循“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都会无一例外地增进本国福利;而任何限制自由贸易的做法都会损人损己。 然而,世界似乎并没有像经济学家那般地痴迷于理论本身的优美。中国自身的遭遇是最直接的明证。从“入世谈判”到“入市之辩”(指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我们一路走得并不平坦。最近,从纺织品井喷危机到温州鞋俄罗斯被扣,“中国制造”在世界各个角落攻城拔寨的同时,也备受围追堵截——自由贸易的天空并不明朗。 自由贸易这样“美”的逻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在“比较优势”理论支持下的自由贸易理论也不例外。比较优势理论虽几经发展,但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即假定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竞争是唯一的方式。这无疑为“比较优势”理论涂抹了一层田园式的色彩。因为,除了成本优势因素外,国际贸易还是国家利益博弈的载体。商品交换的好处很多时候会受到诸如政治、军事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一、谈判地位决定获利程度 自由贸易虽然能够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但实际交换比例的确定并不和谐。假定面包和帽子的交换比例只要在1:5和1:10之间,贸易双方都可获利。但是最后的价格到底如何无疑是一个煞费苦心的讨价还价过程,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这要由各国的相对实力来决定,而限制商品自由进口自然成了政府保护本国利益的一种手段。 二、世界趋同,有人喜欢有人厌 对于富裕国家来说,自由贸易在增进本国福利的同时,也可能削弱自己的竞争地位。我们知道,自由市场类似于一种不存在任何壁垒的连通器。通过国际贸易,各国的要素收入会趋同。这表明,虽然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交往可实现互利,但发展中国家将会在此过程中向发达国家靠齐,实现“世界大同”。然而,这是发达国家愿意看到的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认为一个国家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本国居民收入的绝对提高,另一个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相对提高。国家之所以关心自己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是因为保持对别国的相对优势是谈判能力的源泉;而谈判能力是确定价格,进而优化本国贸易条件的关键。 这样看来,对发达国家来说,自由贸易显然是把“双刃剑”,既能增进本国福利,也能给落后国家提供“后发优势”。发达国家不愿与大家平起平坐。毕竟,大多数人都原意做一个手握大权的封建君主,而不愿做一位现代公民。虽然前者没有家电、汽车,但却享有无上的权力。所以,国际贸易永远存在,但永远不会完全自由。 三、形成对本国市场的冲击 贸易虽然能增进国家整体福利,但可能会损害一部分人利益。从中国进口鞋子和服装,欧盟可以将相应的劳动力和资源转移到其他部门,比如去酿造更多的葡萄酒,以此换到更多的鞋子和服装。但是对本国生产鞋子和服装的工人来说,他们可能要面临失业,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竞选上台的政府很可能会受到企业的游说并限制鞋子和服装的进口,自由贸易也由此被束之高阁。 四、谁来迈第一步 最后,自由贸易还可能陷入臭名昭著的“囚徒困境”。假使贸易双方都知道实现自由贸易的好处,也愿意尝试,谁先迈出“友好”的第一步呢?即使两国达成了协议,谁又能保证对方会信守诺言呢?最后,贸易的自由化只能试探性地亦步亦趋地“爬行”。随着谈判国家的增多,达成一致的难度也会越大。结果,世界各国就像一团互相钳制的螃蟹,在自由贸易的光明大道上寸步难行。 总之,实现自由贸易就像上天堂,每个人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道路仍布满荆棘,要分享自由贸易的甜美果实,所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智慧,还有时间。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