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在中国纺织品问题上调门升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6:48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驻布鲁塞尔记者田帆报道 5月10,欧盟竞争部长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会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和希腊等国再次向欧盟委员会施压,要求对中国纺织品挥起“特保”(特殊保障)大棒。这些国家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求扩大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调查的范围;二是要求启动“紧急特保机制”,立即对某些中国纺织品设限。
据《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了解,欧盟委员会尚未在此问题上“松口”。虽然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曾在上月声称,欧盟可能将特保调查进一步扩大到另外11类中国纺织产品,但他也在5月初公开拒绝了某些成员国提出的“不经调查和磋商”,直接启动“紧急特保机制”的要求。 不过,在法国等欧盟大国的压力和媒体的炒作下,欧盟委员会还能“抗拒”多久尚难以断言。中国纺织品是否会真地倒在欧盟的“特保”大棒之下,也需要时间来证明。 特保成了变相配额制 中欧纺织品摩擦的直接导火索,是欧盟酝酿已久、于4月6日公布的《对华纺织服装特保指南》。欧盟在这份指南中明确了欧盟启动纺织品保障条款的必要条件、相关程序和相应措施,为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披上“合法的”外衣。欧盟声称,在中国入世议定书的第242条款中,有规定称“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一旦给进口成员造成市场扰乱”,进口成员有权采取特保措施。《特保指南》就是为了增强欧盟实施特保措施的“透明度和可执行性”。 条款并未明确“市场扰乱”的定义,但欧盟却单方面在《特保指南》中预先明确设定中国纺织品分年度的出口增长率(即所谓的“预警区”),并作为自行启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调查的标准。这等于自行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确定了新的配额管理。 中国不能太“谨慎” 对于欧盟委员会在中国纺织品问题上的调门突然升高,欧洲当地媒体和一些智库人士纷纷发表评论,认为欧盟委员会仓促行事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大压力发挥了作用。 压力之一来自欧洲纺织服装生产商,他们认为中国的廉价纺织品对当地纺织服装业造成重大冲击。在全欧洲都为高失业率而头痛的情况下,他们的诉求很有煽动性;压力之二来自欧盟某些成员国政府,特别是法国的态度最为强硬。包括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内的高层人士都出面公开呼吁对中国纺织品采取措施——法国总统希拉克一向重视对华关系,但在9日赴莫斯科参加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时,希拉克再次声称,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猛增对法国而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压力之三来自美国的“示范效应”。早在4月4日,美国商务部便宣布自行启动对中国三类纺织品的特保程序。欧盟相信,有美国在前挡着,来自中国反弹和反击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 欧盟一些法律界人士还指出,由于中国在向世贸组织发起诉讼方面一向谨慎,中国很可能吞下特保苦果。 最可能协商解决 当然,发起特保调查仅是铺平了启动特保机制的第一步。欧盟尚未真正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限制措施。欧盟有关专家还指出,鉴于中欧双边贸易的重要性,特别是欧盟希望增加自己的高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欧盟尚不至于在已经属于夕阳产业的纺织品问题上与中国闹得太僵。 实际上,曼德尔森在公布《特保指南》时便明言,欧盟希望能够劝说中国政府采取“有效和透明”的措施,对纺织服装出口进行“自我限制”。欧盟并不希望与中国在纺织品问题上进行贸易战,因为欧盟在中国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 由此看来,欧盟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威胁使用特保机制而迫使中国对纺织服装出口采取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在内的自我设限,变相地使纺织品配额制得以延长。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不排除最终欧盟会对某几类纺织服装产品启动特保机制,或者采用“反倾销”限制的可能性,但欧盟与中国极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某种协议,以确保中国对欧纺织品的出口“以一定的比例”实现持续增加。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