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纪伟国 高考志愿填报的指路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5:32 新世纪周刊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最关键的只有几步。”高考在即,无数学子和家长被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而此时关于所填 报志愿的选择就显得沉重而又神圣。

  近日,在全国几大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一个名叫纪伟国的人成为最受欢迎的嘉宾。虽然他本人已远离高考多年,但 其从事的工作却与高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身份是高考志愿填报及考试心里调节专家。

  面前的纪伟国显得斯文而又秀气,简单寒暄后,纪伟国爽朗地笑着说,“现在我是一个管理者,确实理性多了,沉稳 也是必须的,小时候可不是这样。”他说话的语速很快,思考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将头歪向一边。

  我的野蛮童年

  纪伟国今年31岁,他说自己在上中学以前最擅长的就是打架。5岁那年夏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到山坡上去玩儿,被 几个大孩子怀疑偷了他们洗澡的衣服而挨了一顿打。回家后,纪伟国拎起斧头就往外跑。母亲见状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追了出 来,“你要去干吗?”她扯着嗓子对儿子的背影喊道。

  “报仇。”纪伟国回答了一声,转眼就跑出了母亲的视线,来到了大街上。虽然住在同一个村子,纪伟国却并不知道 那个欺负他和小伙伴的家伙住哪儿。犹豫了一会,他拉住一个路人打听,明确了目标之后,他带着“武器”冲进了那个家伙的 家门。

  屋里有很多人,纪伟国学着大人的语气向他们发问:“这是XXX的家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举起斧头砸 向了人家的铁锅……

  “一屋子的大人当时都看傻了,有个眼疾手快的一把从后面将我抱了起来,骗我说,这不是他家……”

  “我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出了名的能打架,同龄的伙伴受了大孩子欺负总是找我去给他们报仇,经常手里随便拿个 东西,追得别人乱跑……初中的一次跟同桌打架。受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好像就从那一次开始,慢慢变成了好孩子。”

  找对自己的职业

  纪伟国的简历这样写到:法国ENPC工商管理硕士,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国区项目总监,1999年起 研究职业生涯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引进了NBCC(美国认证咨询师管理委员会)的GCDF项目……

  对于中国人来说,“全球职业规划师”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以前只知道城市、街道这些立体的东西需要规划,“职业 ”这么一个抽象的东西如何规划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纪伟国先生这样解释:“很多人上了大学,可能当时考虑最多的就是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哪个行业 赚钱最多,参加工作以后才发现:自己虽然赚了很多钱但是一点也不快乐,每天生活在忧虑、彷徨之中。”

  “于是就跳槽,跳不好的话可能又陷入到另外一个圈子里,如此反复多次。当其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时,很多时 间已被浪费掉了。而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别人从一开始就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接下去的交谈当中,记者得知,纪伟国现在从事的职业,也是其经历了一番周折才为自己选择的,他说自己是个幸 运的人。

  高考那年,纪伟国的理想是能够升入同济大学。当他得知自己以6分之差落榜之后,只得无奈地选择了郑州轻工业学 院,而后又被稀里糊涂地分到了机械专业。1998年大学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了国内著名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

  新员工在海尔需要经过半年的实习期,在实习期内,按照集团的要求,纪伟国做过生产线的工人、销售、研发和管理 的工作。他朦胧地感觉到如果能够从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将来可能会有发展的空间。

  正在这个时候,海尔对员工进行了一次“人才测评”,希望通过一套心理测量的考题来判断出每个员工的兴趣、性格 和价值观,依据得出的结论来分配不同种类的工作,以便扬长避短。

  这套心理测试让纪伟国一下子联想到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正是由于海尔这样的大公司,能够提供尝试不同工作的机 会,才能让他最终在实践当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且找到了位置,而大部分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

  下班后,纪伟国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这种测评在国外已经有了七八十年的发展历史,许多世界闻名的大企业都在应 用,它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解决在工作当中遇到的困惑。

  而在当时的国内,它还只能引起少数人的重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纪伟国开始对“人才测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决心以此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

  遭遇滑铁卢

  1999年,纪伟国离开了海尔集团,他找到了几个志趣相投的伙伴,打算把在西方发达国家广受欢迎的,包括职业 测评在内的一系列科学的心理测试方法引到中国来。为此,纪伟国专门去同济大学学习了相关的知识。

  “对我和伙伴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我们了解到国外有这样的统计数据,这个行业每年都有十几亿美元的产 值,有很专业的人才。最主要的是,国内的年轻人急需这种正确的引导。”

  “高校的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希望能够科学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说这番话的时候,纪伟国 藏在眼镜片儿后面的一双眼睛闪烁着智慧而坚定的光芒,这也许正是来自于他所推广事业目前所获得的成功。

  和任何事业一样,纪伟国的开始不是特别顺利。起初,他向青岛市的几所中学介绍了一套“测评”的方法,这套“测 评”就是目前引起人们关注的高考志愿填报辅导。

  在测评进行当中,许多学生家长来到教室跟孩子一起听。看到“人气十足”的场面,纪伟国心里第一次感到一种成就 感,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把他推进了万丈深渊。

  个别学生家长在看了学生的测评问题之后,十分生气地站起身拂袖而去,临出门的时候还不忘评判纪伟国,“这是什 么辅导!完全是算命的!你们完全是骗人!”还有一位家长一边摇头一边对他说“怎么可能做几道题就能选择好专业呢!简直 是胡闹嘛!”

  这是纪伟国职业规划师生涯当中的滑铁卢,那一年他28岁,看起来比现在还要年轻。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相信一个 比自己的孩子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为孩子一生做出的判断,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纪伟国回忆说:“我的压力很大,一腔激情去做这件事被拒绝、怀疑,我几乎没办法向人们解释我的理念和价值观。 ”

  “测评”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纪伟国和他的伙伴们开始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载体,他们认为如果把“测评”的内容放到 网上,就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2003年春天,纪伟国完成了一套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测评系统,在调查中得知,清华大学也在计划开展类 似的测评,于是其就主动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在得到认可之后,清华将这套系统放到了校园的网站上,供大学生使用。

  “那次推广我们做得很成功,我们的测评从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很受大学生的欢迎,后来从清华大学相关部门的工作人 员那里了解到,在我们测评推广的最初一个星期里,清华上下全都紧张起来。他们每天24小时观察着校内论坛,足足紧张了 两个星期,生怕学生们会跳起来集体要求换专业……”

  后来的事实表明:校方的担心是多余的。这套测评系统受到了学生们空前的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评,学校基本掌 握了在校生的心理状况,清华大学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市教育指导中心的一等奖。

  这个小插曲恰恰说明了当今大学生们正在经历或者即将面临的一个困惑——自己选择的专业跟适合从事的行业是不一 样的,但是这种“测评”的可信度又有多高呢?记者向纪伟国提出了另一个疑问。

  “职业测评和职业生涯辅导是两个东西,测评只是让你明确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习惯是什么,它不会告诉你一个最 终的结果。对于测评者来说,他的受益是在测评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的自我探索过程。当然,我们也会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艺 术型的考生一般会喜欢画画和音乐,而常规型的考生是不喜欢变化的。”

  目前,全国已经有170多所高校在使用纪伟国的测评系统,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了只有更 清晰地认识自我,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

  挑战型的人

  纪伟国说,在没有接触到现在的职业以前,他对自己的兴趣和自身习惯也感到模糊,但是现在,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 是一个挑战型的人。

  大学刚毕业时,跟纪伟国一起到海尔集团参加面试的一共有6人,其中一个由他爸爸陪着,轮到纪伟国面试的时候, 那个父亲稀里糊涂地跟在他后面晃了半天,纪伟国当时已从考官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丝惊讶,他们把那个父亲当成了纪伟国的家 长。

  面试结束之后,直觉告诉纪伟国,这次面试没戏了。回去之后,他却越想越不甘心,最后决定到人事经理的办公室去 一趟,把情况说清楚。

  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人事经理在面试当天就把他否决了,一个大学生连面试都要父亲陪着,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 的出息。

  “我总是喜欢去做一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儿,其实我已经知道了面试的结果就是失败的,但我还是要去争取 ,因为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就像当初我选择从事职业规划这个职业一样,很多人说中国没有这个东西,我是不会成功的。”

  “但我不这么看,我认为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我的测评系统才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

  “况且,当时中国没有这个行业,也就等于没有竞争,这个市场是空白的,我为什么不把它填满呢!”

  生命不容消磨

  在为高中生做高考的心理辅导活动中,纪伟国曾说过,高考也好,工作也罢,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让学生们将来能 够过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需要更多地引导他们做生涯的探索。

  多一些心理经验,多一些评估的方法,让他们有更清晰的价值观、兴趣、性格,选择适合的职业、专业,那么将来的 工作会很快乐。

  记者面前的纪伟国无疑是工作并快乐着的,正如之前说过的那样,他在这份具有挑战性的行业里找到了成就感。

  纪伟国还向记者讲述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案例:一个四口之家——父母和姐妹二人,姐姐在国外读财务,回国后做财务 总监,工作非常出色。因为姐姐的成功,所以父母认为妹妹也该做财务管理,而且一定能像姐姐一样优秀。

  于是,妹妹在父母的干预下也去从事了财物方面的工作,但妹妹实在不喜欢这个专业,她觉得每天都是重复,每天跟 数字打交道,对她来说是一种虐待。

  当妹妹的一份测评交到纪伟国手里的时候,他马上做出了一个判断,“这个人做什么工作都可能会很出色,唯独不能 做财务。”

  之后,他又告诉“妹妹”她不能从事财物工作的原因在哪里,帮助她重新建立起从业的信心。

  “其实我想说的是,‘妹妹’在专业的选择上是非常失败的,她浪费了大学四年,又浪费毕业以后两年的时间才找到 自己在社会的位置,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纪伟国补充道。

  没有目标最可怕

  纪伟国告诉记者,其实他也曾经有过迷茫的阶段。由于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感到十分沮丧,他在高中时为将来设计 的,读完大学再上研究生,再读博士的人生计划完全成了泡影,致使他在进入大学后一年的时间里都感到茫然。

  “那是一段没有目标的日子,每天都在混沌中度过,可怕极了。”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马上制定了一个短期的目标 ——加入学生会。

  “当时我们学校有规定,大学二年级以前不允许当学生会的干部,为自己定了这个目标后,我就一直在努力,因为我 知道原来的理想已不能实现了,我要寻求新的发展。”

  经过努力,纪伟国终于如愿以偿,但很快他又陷入了新的迷茫,他形容说那些日子的感觉就像永远行走在黑暗当中, 看不到曙光一样。

  “大学的最后一年,直到去海尔参加工作以后的半年时间,我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总是在反思我所走过的道路,不 知道错在哪里。”

  直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的生命当中不能失去目标,获得成功的关键还是依靠自己的奋斗,而我所做的工作只 是画出几条不同的路线为学生们提供参考。”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