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还活着谁也别想砍一棵(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8:35 内蒙古晨报 | ||||||||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累出来的病。(晨报首席记者 叶飞摄影) 村主任站在谢恭德以前的房子前说,20年前这里都是沙子现已绿树成荫。(晨报资料图片 摄于2004年5月) 后面的对联: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老人为着这个景象一直努力着 (晨报首席记者 叶飞摄影) 谢恭德,身后是他父母以及妻子的照片。(晨报首席记者 叶飞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首席记者 叶飞)道去年他76岁,老咳嗽。 他老了,干不动了。要不然大白天我不会在屋里找到他。以往的这个时候正忙着种树,他根本闲不住。现在不一样了,身体的原因,他只能待在家里。 村里的人都说他这是累出来的病,他的儿女们也这样说。毕竟,种树这营生太苦太
我在5年以前就听说了他的事情:说磴口县新河村有一个老汉50多岁的时候想起去沙窝种树,一种就是20多年。为了种树老汉可下辛苦了,沙窝里头进不去车,就用空酒瓶背水浇树。一天十来趟,肩膀都磨烂了……后来有人出50万要买他的这片林子,被老汉骂走了……现在他还有两三万的外债。 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听来的。磴口县委宣传部的新闻干事说:"把他的故事拍成电视剧上中央电视台播都没问题,而且不需要什么艺术处理,保证能让大家感动得掉眼泪"。对此我深信不疑。 他家住在村子里的最北边,土坯房。到他家要经过一大片树林。夏天去最好,杨柳成排,灌木丛生,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些都是他们一家辛苦的结果。 4月初的一个大风天,我去拜访他。还是顺着那条从东到西的沙土路,走到尽头就是他家。一间土坯房和矮墙围起来的院落。我进去时,他正歪躺在炕上,靠着被子睡着了。我往他跟前一凑,醒了。 他招呼我坐下,然后问我找谁。我知道,他已经想不起我是谁了。"我是《内蒙古晨报》的记者,我在去年10月来过一次。"我又介绍了自己,并且说这次并不是采访,只是过来看看你。他说,"真不好意思,你来看我,我却不知道你的名字"。其实,来过他家的人很多,记者、领导干部都不少。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他怎么会记得清楚? 还和上次一样,从20多年前讲起。从甘肃民勤到内蒙古磴口,从抗美援朝战士到村支书,从漫漫黄沙到绿树成荫,从壮志雄心到人到暮年。日子总在回头看的时候,才显得太匆匆。他说的时候,不由得感叹,剧烈的咳嗽会不时地打断我们的谈话。 我总是要做出一幅很认真的样子来倾听,这样他会更高兴。他说,你能来我就挺高兴,已经很久没有人愿意走到他的小屋来听他讲了。儿女们每天忙着地里的活,只在吃饭的时候才能见个面,每天能陪他说话的只有炕上的那只大猫和他那两个没上学的小孙子。在年前,和他一起住的小儿子一家三口晚上还在他那屋看电视,过年的时候县政府给他送了台电视,那台旧电视搬到了小儿子那屋,他们也就不怎么来了。一个人看电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半夜起来关电视,屏幕上都是雪花。 他的小屋基本和我去年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一进门一个高低柜,靠窗户是一个三人沙发,沙发对面就是炕,炕前是一个土盘的炉子。炕上一张小矮桌子,这是用来他吃饭以及来客人时放水杯用的。正墙上去年还挂着他自己写的字画,过年的时候也被儿子换成了福寿图,它是这个小屋里最亮的颜色。 现在他的生活很简单,白天看会儿书,天气好的时候就出去溜达一会儿看看地,晚上再看看新闻。有时候几个小孙子过来就和他们玩一会儿,他会冷不丁从哪个口袋里掏出几块糖来。这对小孩子很有吸引力,有时候孩子们就是冲他的口袋来的。 他家我去过两次,但是我不知道他们全家有多少人。每次来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一个人待在屋子,他的儿女们则在地里忙。去年冬天,他发了一次火,他使劲地跺着拐杖骂道:我还没死呢,你们就等不上啦?!原因是他的儿子们背着他卖树,毕竟欠账的日子不好过。上次有人出50万买他的林子被他骂走了,他说:只要我还活着谁也别想砍一棵树! 他叫谢恭德,家住磴口县新河村,老党员、老兵、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治沙造林专业户。从1984年他动员几个儿女一起治沙,20年来共治沙5000多亩,种树600多亩。他现在有片林子,也有5万多元的外债。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