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1:51 新世纪周刊

  撰文/尹中立

  美元贬值是由美国经济的现状决定的。长期以来,储蓄水平过低、消费水平过高,一直是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目前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一跌再跌,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美元的一举一动会直接牵动世界经济的神经。

  在外汇上,由于人民币“专盯”美元,加之中国又是一个外汇储备大国,所以美元大幅度贬值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不言 而喻。

  2005年初,中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6099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国国库券。美元贬值等于 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缩水。另外,美元贬值还使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资产相对便宜,资产价值下降。

  美元贬值使中国的进口物品价格上涨。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机械、精密仪器、石油、天然气、钢铁、矿石、 水泥、木材和粮食等。国际石油市场以及其他原材料市场大都是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使中国进口货物的价格“水涨船高”。

  美元贬值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增大。美元贬值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它将使中国的出口遭受巨大打击,并 可能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美元首先服务美国政治

  出于推动美国经济全面复苏这一总体目标的需要,布什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美元贬值的短期效应,对布什去年 11月份的成功连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布什重新入主白宫后,美元一直在“有序贬值”。

  目前,美国的巨额赤字,即经常项目赤字和政府预算赤字大幅增加,2004年估计分别达到6000亿和4130 亿美元。除此之外,美国长期的超低利率以及金融丑闻的频频曝光,致使美元持有者信心受挫。这些也都是美元走向疲软的重 要因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元虽具有世界货币功能,但它首先是美国的货币,涨也好,跌也罢,必然一切要为美国的政治 经济利益服务。

  人民币的“弹性机制”

  美元疲软不一定就意味着美国经济的疲软。出于激发经济活力的需要,美国政府对美元狂贬非但视而不见,甚至还人 为地诱导美元下跌。

  《华尔街日报》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的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美元贬值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这不仅能减轻美国的 外债包袱,还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逆差。从目前效应看,美国政府似乎已“做到了这一点”。

  但对中国而言,由于10年来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所以近年美元走软而下跌,显然不符合我们的经济利益价值取向 。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关注,已体现在国务院及金融监管高层领导的视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宣布“随着市场的变化,中国将逐渐实行人民币弹性汇率机制”。温 总理同时指出,实行人民币弹性机制必须考虑: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经济体系完善,金融体系健全;要有科学的方案,以 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考虑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中国要对周边国家负责,要对世界负责。

  汇率调整 条件成熟

  之所以说汇率调整的条件成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世界金融市场的认可。几乎全世界所有重要经济体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就是各国愿意在新的更高的汇率下 与人民币交换。

  第二,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国际收支已经出现失衡,目前每天至少净增5亿美元以上。

  第三,“贸易条件恶化”迫使中国经济必须尽快完成发展战略的转变。由于美元汇率不断走软,中国单位产品换回的 价值量在减少。作为资源匮乏国家,这种“贱价甩卖”方式开拓市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

  为此,我们应该采取“资源节约型”战略,调整贸易商品结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用最少的出口换回最多的进口。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学者,专注于金融等经济课题研究。)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顺逆差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情况:

  图表清楚表明,在讨论和判断人民币汇率问题时,要考虑双边汇率变动对整个大贸易格局的整体影响。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