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专题 > 正文

新闻会客厅:陈云与中国三代领导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15:11 新闻会客厅
新闻会客厅:陈云与中国三代领导人

陈云同志的秘书周太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新闻会客厅:陈云与中国三代领导人

陈云同志的秘书朱佳木


新闻会客厅:陈云与中国三代领导人

白岩松采访陈云同志的秘书


  新闻会客厅播出节目《陈云与中国三代领导人》,以下为节目内容。

  陈云与毛泽东主席

  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6月13号是陈云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陈云同志25岁成为中央委员,29岁成为政治局的常委,在核心领导层一共工作了57年,
这在中共中央可以说非常罕见,他自然也就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今天我们请进两位陈云同志的秘书,首先介绍周太和,今年已经91岁,49年到63年一直在陈云同志身边做秘书工作。

  白岩松:周老,首先咱们谈谈陈云同志跟毛主席之间的合作,他25岁成为中央委员,29岁成为常委,为什么那么年轻就能奠定他的领导地位?

  周太和:我观察他这个人非常聪明,对各个环境,他都是先摸清楚了,然后说话、行动,所以中央对他办的事情都很放心,毛主席不是讲过他吗,说这个人很有本事,很能干,他说话都是有针对性的,能解决问题,比较尖锐,说话都有对策,所以毛主席同党中央的同志早就了解他,认识他。

  白岩松:陈云同志是中央里经济方面的权威,是谁把他领进中央决策层来管经济,什么因素促成的?

  周太和:中央在西柏坡开七届二中全会,当时周总理就推荐,说现在国家这么大的任务,要成立个财经总机关,找一个权威人物来牵头,后来就叫毛主席推荐,让陈云同志来搞中央财经,在北平陈云当主任,毛主席当时就答应了,认为陈云这个人很能解决问题,很能起重大作用,在困难时候可以把问题解决好。

  白岩松:毛主席在49年的中间时候,当时还没建国,也面临一个难题,就是经济怎么办,当时陈云同志的压力大不大?

  周太和:那是相当大,收复上海后第一个问题是上海的经济非常混乱,而国民党留下来的乱摊子,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这里投机倒把,一切非常混乱,粮食也不够,煤炭的动力供应也不够,当时叫缺两白一黑。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有人这样描写,一笔钱本来可以买一头牛,过一个街只能买一头猪,再过一条街只能买一只鸡,再过一条街只能买一包纸烟,再走几步只能买一盒火柴,那是真是民不聊生。

  白岩松:这时候是不是陈云同志的很大挑战在这儿,不动枪不动炮我要跟资本家斗智斗勇斗经济,然后我还得赢。

  周太和:陈云就看当时的情况,就想跟他硬碰硬打几仗才行,那时候上海资本家就讲,共产党军事是十分,政治六七分,经济是大光蛋,零分。根本不相信共产党还能管经济。1950年的秋天,当时资本家他们还是有钱,他看着市场上的纱、布很缺,他说这下子共产党恐怕没多少纱布,他就买,提价的时候买,越买越高,越买越高,陈云这时候就计算了,资本家手里究竟有多少钱,他说我们想办法把我们的纱布,我们根据地的纱布集中起来调到上海来。我们看大概(资本家)差不多没有钱了,他受不了了,我们就把纱布卖出去,卖出去了把这个价钱压低,压低比市场的价格还要低。另外他不能再买了,他只有亏本卖给我,我把价钱压低。

  白岩松:用经济的手段把资本家好好地治了一下。上海这仗打赢了,毛主席非常开心吧?

  周太和:那当然了,首先是资本家的感受,他说真正用的经济办法,佩服。这下子天下安定了,毛主席听到这个汇报非常高兴,说陈云做了一件大事,说他的意义不下于军事上的淮海战役。

  白岩松:这么高的评价。

  周太和:五年计划(期间)开始还有个问题,城市要建设,要开工厂,要招工人,粮食不够吃。这个时候毛主席和党中央就把这个任务交给陈云同志了。这个时候压力很大。他说自己非常紧张,农民要拿多少,给一大扁担,城市里供应不够,他跟你叫,他说我挑着一担的炸药,前面是黄色炸药,后面是黑色炸药,哪一边也碰不着.他就昼夜地思索,白天开会,晚上他调节一下身体。我跟陈云同志是住在一起的,他住楼上,我住楼下,我们楼下前面有个台球桌,那是过去李宗仁的公馆留下的一个台球桌,他就玩上了,打台球来调节一下思想,白天思想太疲劳了,我们就陪着打台球。有时候他也请一个专家来教他打台球,主要是调节他的疲劳的精神状态。除了打台球以外,就是在院子里散步,他一步一步地走,说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大家动脑筋。最后挤了八条,陈云反复考虑,最后采取又征又配。毛主席想,陈云动脑筋,是稳当的,就按照这个办,拍板定案。当时就叫联产统购统销的决定。

  白岩松:统购统销其实史陈云同志左右思考,反复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国经济运行当中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帮主席解了忧。

  周太和:解了很大的困难。所以这两件事情毛主席对陈云充分信任。当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58年开始大跃进,后来搞群众运动了,说一亩地可以产五千斤、八千斤,钢指标可以翻番,周总理与陈云是比较冷静的,他们两位不赞成,他们这个冒进了吧,我们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毛主席当年很不愿意听这些话,当时有人提到,钢能搞八千万吨,后来计委同经委还是冷静一点,说搞1500万吨,毛主席这时候看出来了,他说这个有没有把握,还是请陈云来算一算,陈云算了一下,说只能生产1300万吨。

  白岩松:实践证明他对,因为最后生产结果大约是1380万吨。

  周太和:1387万吨。

  白岩松:这时毛主席对陈云应该又有了新的认识了吧?

  周太和:认为陈云的确是能人。那时候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现在研究真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一边,不一定多数人就是真理,这次真理在陈云一个人身上。

  白岩松:接下来的一次需要更大的勇气,今天大家听包产到户都觉得很正常,但是在6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分田入户,他做好遭受批评的准备了吗?

  周太和:陈云在大跃进以后,农村里面情况他说不了解,要下去亲自做调查,下去四次不止,我就讲最后一次,在他家乡上海青浦县小镇公社调查,他吃住都在农村,不准单独替他搞什么吃的东西,蚊子多,他也不说。15天蹲点在农村,田头、地边、猪圈都看了,他有一个印象,农民种的大田不及自留地好,第二个印象,养老母猪,公家养的工厂里养没有农民自己家养得好,农民养猪是等于跟自己儿女一样对待,特别在怀小猪的时候,搞的围护,所以他就想了,不能够大呼隆,采取三奖一包,多产多奖,多产多分吧,更先进。这个要推广可不容易,只有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要得到毛主席的同意才能推广,他就马上坐火车回北京。我们知道他的想法,我们讲这个事情不容易,他说你们怕什么,我都不怕,我现在主管全国的财政工作,要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现在看到问题,有了办法,应当赶快向中央报告,这样不会失去民心,对党对国家的经济才不受损失,绝不能退出。

  白岩松:但当时大环境毕竟涉及到私有等等一些关键词,恐怕是要引起很大争议甚至反对。

  周太和:回到北京,就是当晚就写信跟毛主席谈,大概第三天吧晚上,毛主席谈,谈的时间不长,回来以后我们问他,谈得怎么样,他说毛主席没表态,大概当时不好表态。到第二天早上,中央有的同志就传到我的耳朵里,说毛主席批评陈云不该提这个意见,这是解散集体经济,是机会主义,我当时很快就向陈云同志报告了,陈云同志听到以后很沉着,很冷静,他说我的办法并不错嘛。后来紧急在北戴河会议批评三自一包。但是毛主席有冷静的时候,有一次在火车上谈到,他很怀念陈云,讲了两句话,说国难思良将,家贫念贤妻,陈云同志做财经工作是有经验有研究的,还是把纪委,管财政的工作交给陈云办比较好,当时没做到。

  陈云与小平同志的故事

  白岩松:接下来我们要讲述的是陈云同志跟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跟邓小平同志及江泽民同志之间的合作及友情。我们第二位嘉宾是朱佳木,1981年到1985年在陈云同志身边做秘书,现在是社科院的副院长。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拨乱反正,据说当时提出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而且很早是陈云同志提出来的,当时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朱佳木:粉碎四人帮以后,应当说在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摆着两件大事儿,一件就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因为涉及的人非常之多。一件就是小平同志恢复工作,这两件事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开会之前,(当时的)中央有关的人就打招呼,说这两个是敏感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讲。陈云同志事先写了一个发言稿,他在小组会上照说不误,尽管有压力,但是他认准了这两件事应当解决,必须解决,也到了解决的时机。他在小组会上说完以后,简报组找他,就说你的发言跟中央主要负责同志的讲话口径不一致。

  白岩松:到底是不是原文照登?

  朱佳木:就是需要做点删节,那个讲话总共三百字,加上标点符号三百字,如果把这两句话去掉了就没有什么内容了。陈云同志他说,你们如果要登,你们就全文登,如果要删去这两段话,那可不行。如果必须和中央领导的口径要一致,那你们索性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反复印就完了,我们何必还要讲呢?这个事情就僵在那。当天晚上中央的那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登门到陈云同志家里做工作,谈到了将近12点,劝陈云同志把这两句话删掉,到最后陈云同志始终不同意。

  白岩松:为什么认定邓小平一定出来工作,是多年情感还是理性判断,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考?

  朱佳木:两个人从建国初期就在一起工作,彼此很相近,在一些工作的思路上,以及工作的做法上都有相近的地方,所以毛主席曾经在八大的时候,他提名陈云同志做党的副主席,提名小平同志做党的总书记,在那个时候他曾经对他们两个做了介绍,说两个是好人,厚道人,公道、能干。我想这是他们两个最主要的地方,就是相近。你说理性,我觉得也是对的,这个理性就是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多年的实践证明,粉碎四人帮后小平同志应当出来承担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陈云同志过去位置是排在小平同志前面的,但他认为小平同志应当成为全党的领导人物,主要领导人物。在陈云同志的文选即将公开发行的时候,他听说有关的部门宣传规格和邓小平文选是一样的,他就让我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打招呼,说宣传规格他的规格要比小平同志低一些。他提出了一个鲜明的口号,就是我们要团结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白岩松:第一次提出这句话。第二代领导集体更加关注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本身,这时陈云同志在经济方面的能力为国家更需要,他跟邓小平之间是怎样合作、分工?

  朱佳木:粉碎四人帮以后,陈云同志首先提出来,不仅我们要搞计划经济,而且在计划经济里面要有市场调节,那个时候我记得他曾经有一天把他写的一些稿纸交给我,让我拿去收起来,他说他原来曾想把这个东西写下去,搞成一篇文章,但现在精力不够了。我回去看了一下,觉得这张纸太重要了,讲的是陈云同志多年思考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他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的经验,苏联也好,中国也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有一个缺点,就是只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缺乏市场调节这一条,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计划经济,一部分是市场经济,国有经济里面也可以利用市场的规律。

  白岩松:小平同志跟陈云同志之间的这种合作、信任是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朱佳木:陈云同志在经济上的主张,小平同志是非常支持的,反过来,小平同志的主张,陈云同志也是非常支持,在1982年,那个时候由于我们刚刚开放,一些政策法规还不配套,有一些不法分子就钻这个空子,大搞走私,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干部,这个情况送到陈云同志这儿来,有一天他把我叫去,就指着前一天送给他看的简报,他脸憋得通红,当时很激动,他说你告诉王鹤寿同志,王鹤寿同志是中纪委当时的常务书记,这样的人要重判,否则的话党风搞不好。后来他想了想,索性我来批一下,他就把那个简报批给了当时的中央常委,就是说对于严重经济犯罪的分子,我们要严办几个,并且要登报,否则党风搞不好。几个中央常委看了以后都表示赞成,小平同志还在陈云同志批示中间画出来加了八个字,叫做抓住不放,雷厉风行,后来编文选的时候,他们这两个字有点像,分不清,以为是陈云同志批的呢,第一次打击经济犯罪的一次全国性的活动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再一个,我觉得他很重视的一条,就是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刻不容缓,当时有些同志不太着急,陈云同志对这个事儿非常着急,他说一定要加快进度,要主动选拔。另外就是要成千上万,不是选几个人、十几个、几十个人,要成千上万,小平同志非常支持他。后来在十三大的时候,陈云同志和小平同志都从中央委员会里退出来。

  白岩松:他们在工作方法上又有哪些不同?

  朱佳木:我觉得小平同志更突出的特点举轻若重,大刀阔斧,陈云同志更突出的在于他多谋善断,这个多谋善断也是毛主席对他的一个评价,还有一点我觉得他这个稳健和细致的作风在陈云同志身上更凸现,他考虑问题是比较周到的,想的问题想得很深,所以刚才周老曾经说过他要算帐,这个在陈云同志身上很明显,所以赵朴初先生看到陈云同志有一个打算盘的照片,还写了一首诗,赵朴初就是讲,唯实是求,珠落还起。加减乘除,反复对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谋深算,国之所倚。所以他这点比较突出。

  白岩松:很多人说邓小平是改革的总设计师,陈云同志怎么看待小平这些年的工作?

  朱佳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个话,据我了解,首先是陈云同志提出来的,陈云同志才重新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也成为新设立的中纪委的第一书记,这也是小平同志的建议。陈云同志对于小平同志也是非常支持的,有很多小平同志感觉到比较辣手的一些事情,他也是让陈云同志帮助考虑,有一次小平同志到陈云同志这儿来开会,我觉得也体现了小平同志对陈云同志的一种尊重。陈云同志自己就走到会客室到那儿去指挥工作人员摆沙发,当时那天去事先说的是小平同志和先念同志要去,陈云同志那个会客室比较大,那一圈沙发离得都很远,小平同志耳朵不好,陈云同志的耳朵也不好,所以要挨得近一点,所以就把那几个沙发靠在一起,他就摆好,他知道小平同志抽烟,抽烟就容易吐痰,所以他就让工作人员要摆烟灰缸,要摆痰盂,非常细。

  白岩松:这是情义的东西在里头了。

  朱佳木:主要是小平同志我觉得还是照顾陈云同志,因为陈云同志身体比他要弱。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