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日薄西山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11:51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贾葭报道

  刘仰根已做好准备,与他相处了一辈子的西山毛边纸永别

  龙栖山造纸作坊老板刘仰根,曾习惯着这样的生活——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围着自己承包的造纸作坊,里里外外预备当天需要的材料。五十上下的他,工作量比手下健硕的造纸
工人还要繁重。

  但最近他开始不得不清闲起来,几乎只能三天才开一次工。

  面对仓库里积压的500多刀毛边纸,刘仰根感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这是他承包龙栖山造纸作坊的第四个年头,可情况只比他的前任更糟。在此之前,这个位于福建将乐县的作坊已经更换了四任承包人,他们之所以放弃这个祖上传下的古老作坊,无一例外因为钱。

  建于宋代末年,已经持续生产了700多年毛边纸的龙栖山造纸作坊,即使它有着“中国现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手工造纸作坊”的金字招号,也只能和那些业已失传的古老工艺一样,渐渐沦为历史的过客。

  西山纸贵,世代御用

  龙栖山造纸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宋代。彼时福建竹纸未能称善,蔡襄在闽为官,禁用竹纸,盖因 “诉讼未决而案牍已零落”。至南宋,竹纸质量始优于他省。藏书行家都知晓,福建建阳麻沙本的纸张,均采用邵武、三明、延平诸地所产之竹纸。而建阳在南宋时期一跃成为中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

  清人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说,将乐纸以杨家山的京纸和龙栖山的西山纸最好。西山纸柔韧细腻,色白如雪,久置不腐。据传,《四库全书》刻印之时,清廷曾派员往将乐县购买龙栖山所产之西山纸,专为刻书之用。

  西山毛边纸的造纸原料是嫩毛竹,必须经由28道复杂的工序,历时一年多才能造出优良的西山毛边纸。古时候亦有“西山纸贵”之说法。当地造纸业的辉煌期出现在民国时期,百余家作坊年产纸5万余担,为闽省之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央政府对龙栖山的西山纸实施统购统销政策。西山纸亦作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线装本的专门用纸,而广为人知。仅仅用于《毛选》的西山纸,就达640多吨。

  这些典故在刘仰根和他的工人那里,已经烂熟于胸,他们甚至还能讲出更多别人不曾知晓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与他们以及他们手中这些纤弱的西山纸,渐行渐远。

  刘仰根说,他总是没法子给后辈更多的关于西山纸的描述,因为他们的后辈,已觉得那些叙述中的辉煌,那么陌生和不可思议。

  历史开出的工钱

  20年前,远近的造纸作坊尚余60多家。而现在,龙栖山造纸作坊,是福建将乐县甚至三明市,仅存的一家。作坊位于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一片竹海里。一间大屋是工场,连通隔壁的烘焙房。外面则是浸塘和碾槽。

  不时会有少量的旅游团成员在工场的里外转悠着,工人们无措相迎。可10元钱一张的门票,让他们依然觉得眼前的这个破败作坊似乎并不值得来参观。甚至更有不屑。

  1998年,无法维系的龙栖山造纸作坊划归将乐县旅游局管理,作为一个景点对外开放。然而,由于参观人数极少,杯水车薪的门票收入远远不能承担这个作坊的开支。

  劈料工人陈活仙年届四十,他承担的工作是把嫩毛竹砍下山来,劈成小片,搁在浸塘里。这是造纸的第一道工序。陈活仙每天干十多个小时,工资是15元。

  踏料是最累的工序,就是把经过压榨的毛竹片踩成碎泥一样。一般人干这个吃不消。一次踏料是生产五刀纸的原料,要四个多钟头。反反复复地踩,踏料工人庐乾生体力充沛,他每天工资16元。

  刘全美是刘仰根刚请来帮忙挑纸的工人。此前的挑纸工吴林水生因为弄破了挑纸的竹帘,被老板扣了10元的钱,于是就不干了。刘全美是接替吴来的。但他也没有想在这里多干几天。他没有讲价钱,他跟刘仰根达成的协议是,他白做几天活,刘仰根借给他2000元。

  十来岁就开始学造纸的刘全美,迄今已经45年了,他说,这个手艺快要失传了,后生都去城里赚钱了。他还说,单卖毛竹或者是竹笋,也可让他生活好得多。

  龙栖山造纸作坊在上世纪六十年代40人造纸,日产40刀纸。七十年代30人造纸,日产30刀纸,八十年代20人造纸,日产20刀纸,九十年代10人造纸,日产10 刀纸。现在是5人造纸,3天一次,造5刀纸,1000张。

  刘仰根说他请不起10个人,即便是政府给他补贴给他优惠,也已力不从心,无法承担。

  纸仍贵,心已远

  县旅游局产业科的陈永国说,旅游局对龙栖山造纸作坊有补偿,每生产一刀纸,旅游管理局要赔掉将近二十多块钱。旅游局每年免掉刘仰根的山本费一万多块钱,减轻作坊的经济负担。

  山本费就是承包毛竹山的费用。刘仰根承包了300多亩毛竹。但是用于造纸的毛竹只有117亩。他说,其他毛竹产品的费用,全拿来补贴造纸这块儿了,即便这样,也还是不敷用。刘的妻子算了笔账,开工一天,他们就要付50块钱的各种费用。而这样的成本,使得手工毛边纸的价格居高不下。

  世代造纸,没念过一天书的刘仰根抽口呛烟,咳着说,“这是四大发明之一嘛,总该把这个纸做出来吧。如果不做那也行啊,但说得不好听一点,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做这个的,没有做下去是很对不起老祖宗的。但做这个东西是真的很累,谁也想不干!不是说有没有想过,其实是天天都在想不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手工纸业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市场优势。机器造纸的速度和产量是这些老工人们所不能想像的。八十年代中期,统购统销政策取消,这些有着40多年造纸经验的手工艺人,渐渐意识到维系他们祖辈生活安乐的手艺已不仅是他们生活的依靠,他们仍然的坚持,更像是,可以最后守护的一个理想。

  但现在,连他们也已准备好,与他们世代流传的西山毛边纸,永别。

  漫山遍野的竹林里,还回荡着这个作坊整日“伐木丁丁”的声响,要不了多久,这样的声音便成绝响。

  那时候,也许习惯了互联网的人们只有通过《天工开物》的插图,才能体会到古人薪尽火传的用心。-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强力推荐:
滚动新闻实时浏览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