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历史问题--中日关系最大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18:09 南方人物周刊
历史问题--中日关系最大障碍

日军扫荡后的惨状 图/沙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访《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荣维木

  本刊记者 陈静 发自广州

  荣维木,《抗日战争研究》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编纂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一书的中方主要参与者之一。

  教科书和历史遗留问题

  人物周刊:抗日战争已经结束60年了,您觉得现在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荣维木: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60年前的历史。现在中日两国之间有很大的分歧,具体说就是如何评价这场战争的性质。对那段历史,日本右翼和政府的保守势力,包括日本的友好人士,和我们都有很大的分歧。

  我想在对待历史认识问题方面,教科书问题是一个风向标。这本教科书有很多内容否定日本战争的侵略性质,看完以后,感觉什么事情都是中国挑起的,战争的原因在于中国,这完全是颠倒黑白。4年过去了,还是这个认识,说明日本的右翼和保守势力在历史问题上,没有一点前进,这是非常不好的立场。

  人物周刊:除了您刚才提到的历史认知问题,中国民间现在也有很多向日本索赔的诉讼,比如劳工、慰安妇,总的来说战争遗留问题有哪些?

  荣维木:战争遗留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刚才说的史观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怎么评价这段历史。战争民间受害者索赔诉讼,是另外一个问题,当然开始的时间也很长了,现在有几十起。看来也是困难重重,包括慰安妇的诉讼、劳工的诉讼、细菌战受害者的诉讼等等,没有一件有令人比较满意的结果。日本社会右倾保守化,反映在这个诉讼方面,也是非常典型的,它不认罪,不承担战争责任。

  人物周刊:造成该局面的原因?

  荣维木:比较近的原因是日本社会的右倾保守化。从历史上看,这个原因在于国际社会对于日本战争责任的追究不彻底。战后有两个法庭,纽伦堡法庭和东京法庭,纽伦堡法庭对德国法西斯,东京法庭是对日本,这两个法庭的审判结果是不一样的。德国对战争的认识在世界上公认是比较好的,他们的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个总理,也进行了很多的赔偿。

  但日本不是,这和美国有很大关系。1945年二战结束,本来应该建立一个好的和平秩序,这是大家的共识。很不幸的是冷战的局面出现,1947年美国的杜鲁门主义出笼,遏制共产主义世界的发展。这种情况下,中国又很快爆发内战,而且国民党失败了,美国认为在亚洲要扶植一个对西方阵营有利的国家,于是选择了日本。

  我个人认为东京审判对战犯的追究是不彻底的。有些人是甲级战犯,但由于美国扶植日本,这些战犯先后被释放了。甲级战犯岸信介,1956年甚至当上了日本首相。还有一些战犯在战后或者从政,或者从商,在日本的政界、企业界有很大的势力,这对于日本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导致了逐渐对战争侵略性质的淡化和否认。

  解决问题要靠政治

  人物周刊:中国民间受害人士到日本索赔,很难成功,这其中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本身也存在着举证不足的情况?

  荣维木:主要的障碍还是日本政府或者社会有倾向性,对战争责任的认定没有一个很好的态度。

  人物周刊:近年来,我们看到有些人在帮助民间诉讼,像王选,这些人多吗?

  荣维木:我觉得法律界的人有一些,特别是日本律师界的帮助,中国的这些诉讼,如果没有日本友好人士的帮助,是不可能的。在国内也有一些,比如康健,做劳工诉讼;王选,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团的团长;也有一些学者给予支持,比如史实方面的认证、出庭作证等。

  人物周刊:我们在历史研究方面,获得的资料多吗?

  荣维木:逐渐的发掘还是有的。比如说,关于细菌战,中央档案馆现在发掘了一些,原来研究731细菌部队比较多,现在南京的1644部队也有了材料,也可以研究了;1855部队,是设在北京的,研究得不是很充分。

  日本学者对史料的发掘比我们做得好。比如中央大学的学者吉见义明,在美国和日本查了很多史料,他编的《慰安妇史料》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很好的参考。现在史料被不断发掘,在国内,或者在美国和日本。但是有些史料当时确实是被日军给毁掉了,像细菌战,当时有命令。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这些战争遗留问题,最终该如何解决?

  荣维木:所有的战争遗留问题,不是学术问题,是政治问题。史观可以在学术层面剖析,但是史观的改变有一个立场问题。

  战争遗留问题,包括战争赔偿,还有领土问题,钓鱼岛的归属,这些都不是学术能解决的,是政治问题。

  政治问题的解决,靠学者来进行学术研究肯定是不行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首先要取决于日本对于中国态度的改变,现在影响中日关系最大的障碍就是历史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想战争遗留问题是没法解决的。我们编著《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就有这个目的。

  人物周刊:您觉得我们的普通民众清楚地了解60年前的抗日战争吗?有没有一些认识误区?

  荣维木:对于抗日战争,我们的教科书里面描述得并不是很多,不是很充分。

  至于误区,编写教科书或者专著,有方法的问题。方法如果不太恰当,有可能是误读。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过去台湾说共产党不抗日,游而不击,三分应付,七分发展,坐大了;我们在1980年代以前,也是说国民党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是我们说抗日战争之所以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统一战线发挥的威力,这是不能否认的。

  现在学术界已经有了很大转变,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是立功的,只能这样说,两个战场同等重要,缺了哪个都不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