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海军少将的海洋强国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1:23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张卓人

  中国的国运是“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对海洋划界和海洋资源的争夺是未来的热点,这也正是各国都把海军作为国防建设重点的缘由所在。

  郑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部第六任部长。作为新中国海军将领的代表人物
之一,在郑明的心中,有一个中华民族海洋强国的梦。

  因为姓名的缘故,很多人误以为郑明是郑和或郑成功的后代。事实上,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们只有海缘”,郑明说,“海非常亲切地把我们联系起来。”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明末,都是中国造船史、海洋史上的辉煌事件。“郑成功的壮举继续了郑和下西洋的民族精神。我研究‘二郑’,就是因为他们特别重视海洋,在经略海洋上有远见卓识,对我们民族和国家有贡献。我们要通过纪念他们来重视海洋,去解决海洋问题。”郑明说。

  2005年春天,胡锦涛总书记将“郑和宝船”模型赠送给连战和宋楚瑜。郑明认为,这是党和国家肯定连宋大陆行和郑和远航一样,体现了和平奋斗的精神。而发扬郑和精神,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海洋意识,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情系海军军备

  郑明1933年出生在福建海边,生长于落后的旧中国,大海在郑明童年的印象是黑色阴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郑明全家经上海、青岛、天津、大连海路逃难,颠簸于茫茫大海,浪花在郑明的记忆中是流离的缩影。1949年,郑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专注于船舶研究。为了振兴海洋,入伍参加海军,以后与大海相伴一生。

  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和当时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接见外国海军参谋长时说,我们的海军还不够强大,我们的肖司令要出访只能坐飞机。这句话让在场的郑明终身铭记,并激发强化海军军备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自此,郑明对海军军备科技情有独钟。

  1984年,时任海军装备技术部副部长的郑明,陪同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应邀出访英国海军,住在英国核潜艇基地参观,实地考察、比照中英潜艇科技技术的差异。

  科学技术是海军的第一生产力。郑明上一次随团访问英军,在参观英国训练潜艇时,无意中发现了英军遮掩的核潜艇。郑明反复向英国海军提出参观考察的意见,经不懈努力,这一次终如愿以偿。“中国海军科学技术的提升,促进着国家海洋文化的崛起”,郑明感慨。

  重视海洋文化

  除海军科学技术提升外,海洋强国的建设还需要海洋文化底蕴的支撑。

  1995年,郑明听到孙子背诵广东省教委批准出版的《新三字经》:“我疆域/广无垠/黄土地/育斯民//从昆仑/到海滨/山和水/皆可亲/”。

  这几句话让45年前就参加了海军的郑明大惑不解:“咦,不对啊。从昆仑,到海滨,只到海边,那么中国海域到哪里去了?”

  于是郑明写了《〈新三字经〉在海洋问题上的疏误应当引起重视》等一系列文章,开始向上反映,并将意见一直反映到了国家“两会”上,以后在全国引发了对“中国到底有多大”,以及关于海洋国土再认识的讨论。

  后来,国家教育部门专门发文做出了纠正,修改为:“我疆域/接天涯/从昆仑/到南沙//黄土地/育万家/山和水/皆入画/”。

  可郑明还是心痛地说:“上千万册已经流传出来了。”

  2000年,“‘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公布后,在全国征询意见。与海打交道一辈子的郑明敏锐地发现,纲要长达几万字,但仅五处提到海。

  细心的郑明注意到,纲要写到高科技的时候,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等都有,唯独海洋科技被漏掉。为此,郑明撰写了《对我国海洋战略的思考》。

  这份报告从全国1.7万份建议书中脱颖而出,获国家发改委(时称国家计委)“十五”计划献计献策征文一等奖中的第一名。

  海洋资源是争夺关键

  对海洋重视,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一次,郑明在看大奖赛时,主持人问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是谁,被考的人没有一个回答是郑和。

  实际上郑和航海的时候,哥伦布、麦哲伦、达伽玛等等,都还没有出生呢。而且郑和七次出访都是和平使命,和当时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亲密与友好的外交关系。此后,郑明每一次为中小学生作报告,都说起这件事。

  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还有着18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

  令郑明时常感到不安的是,目前多数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并不强,许多人对于中国沿海星罗棋布的6000多个岛屿印象不深,许多文章甚至中小学教学材料里有关中国领土的表述,往往忽视对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强调。这种模糊的海洋意识在官方的一些重要文件里也时有体现。

  郑明指出,尽管世界许多国家之间仍存在陆地边界之争,但说到底,陆地边界之争已非常有限,对海洋划界和海洋资源的争夺才是未来的热点。这也正是各国都把海军作为国防建设重点的原因之一。

  “我之所以积极地说这些事情,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海洋,提高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很多人之所以不重视,是因为不了解。”郑明还以“三农”问题为例,“都说中国土地不够,那我们可以搞滩地,海水都可以种菜啊。”

  “物化”宝船 纪念郑和

  郑明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分析,中国的国运可以说是“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

  郑明介绍,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目前有两大工程要做。第一是古船复原工程。据悉,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复原过本国历史上的著名古船,但这些古船至今的历史最长也只有500多年。“如果我们复原出郑和年代的古船,那就是600岁的古船,是世界第一”,郑明说。

  郑明认为,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不能虚化,我们应把郑和宝船“物化”,让它更直接地呈现出来。郑明估计,这项工程可能需要几千万资金,而国家没有这个计划,只能是民间来做,社会来做。

  第二个是航海工程。沿着郑和600年前航行过的道路,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学者型军人郑明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很早就有,郑和下西洋使它的开拓达到了一个顶峰。郑和用航海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海洋文明——中国是一个愿意与外国人进行友好、平等的往来的国家。

  在郑明看来,这对增强国民海洋意识,开展中外文化友好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海洋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