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收藏“浙军”:从炒房到炒艺术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5:13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袁华明

  盛世藏宝,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对于各式各样的“宝贝”越来越有兴趣了。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既有经济实力也有文化底蕴,收藏“浙军”已经成为中国收藏界最活跃的力量,在世界各地的收藏品交易市场上都能见到浙江买家的身影。而一场由浙江博物馆等主办的“盛世藏宝—2005浙江民间收藏品义务巡回鉴宝活动”也于5月14日正式推出,
历时两个月左右。义务鉴宝范围覆盖全省,巡回地点包括杭州、绍兴、台州、温岭、宁波、温州、衢州、丽水、湖州和嘉兴,一向低调的浙江收藏界正在悄悄展示自己独特的内涵。

  从炒房到炒艺术品

  五月底以来,A股市场继续大跌,上证指数一度跌破千点大关,再度刷新了八年来股指的最低纪录。跟股市一样,楼市近段时间也经历着阵痛。然而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同为世界三大投资渠道的艺术品市场,却依然牛气冲天。据了解,5月份,在杭州、北京、上海等地举行的艺术品拍卖会高潮再起。谢稚柳的《高山松茂》在香港苏富比以962万元的高价成交;估价500万至700万元的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在中国嘉德以1171.5万元成交;张大千的《雅宜山斋图》和李可染的《爱晚亭》,也分别以737万元和682万元的高价成交。

  按国际通行的说法,一个国家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条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000-2000美元,而中国沿海地区和内地一些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已达到这一水平。去年,在北京及国外的大型拍卖会上,许多重量级的拍品都被浙江的买家高价收走。由于买卖艺术收藏品不但容易兑现,而且还容易避开管理机构的监管,因而艺术品市场成了部分热钱潜伏的“安乐窝”。目前,由浙商特别是以温州商人为主联手组成的几个投资团体正在悄悄进军收藏品拍卖市场。

  从炒房到炒艺术品只是新近的一个动态,不少实业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各类收藏品。业内人士认为,收藏品市场与房地产、股票市场向来保持着一种跷跷板的关系。由于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景气,投资过热的楼市又在政府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开始呈现降温趋势,很多人觉得房地产风险太大,认为古玩收藏才是最保险的投资。

  大量热钱砸入其中也印证了收藏品市场之热。在浙江有不少拍卖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品拍卖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除了为公司征集拍品、组织拍卖,也在扮演着另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就是为一些投资客选择合适的艺术品进行投资,在圈内被称为“掌眼”。这个“掌眼”的队伍今年上半年忽然扩大起来,除了拍卖公司的专业人员,很多画家、画廊经纪人和一些艺术品投资专家也加入进来。业内人士估计,在浙江这个队伍已经有两三百人。替人“掌眼”的队伍为何会迅速扩张?记者了解到,主要是很多“门外汉”大量进入艺术品拍卖行,其中很多就是房产商和炒房客。这批新成员已经占到整个队伍的20%左右。他们有资金,但没有专业技能,不懂艺术品的真假却又想在这个市场淘金,所以只好聘请那些懂行的人代为投资。据一位“掌眼”透露,眼下这个隐性群体的收入相当高。一般来说他们有两种提成方式:在投资金额中按5%—10%提成;或者按实际收益金额的20%—30%进行提成。从这个提成额度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投资客既然肯把投资金额的5%—10%给“掌眼”者,说明他们对于艺术品投资的预期收益要远远大于5%—10%。业内人士分析,“掌眼”的大量出现是大量热钱砸入市场的表征。

  2004年6月,浙江一位资深的收藏品投资顾问认为,收藏品市场的涨势已经差不多要见顶了,投资者要谨慎介入。但是现在,他又推翻了上述论调:“收藏品市场至少还能火上几年,其上涨空间还很大。”让他得出这一和他原来判断相反的结论的依据是,近段时间大量资金涌入给收藏品市场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当收藏成为一种乐趣

  对于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来说,更多的是把收藏作为一种乐趣。

  近年来,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艺术品收藏在民间迅速兴起,收藏人士遍及社会各阶层,收藏品包罗万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间收藏者已有六七千万人。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赵雁君介绍说,浙江民间收藏较为发达,其收藏规模和水平在中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进入20世纪80年代,浙江民间收藏经过一段低潮以后,又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近几年,浙江民间收藏活动空前活跃,涌现出众多民间收藏大家和各种民办博物馆。

  浙江新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跃龙是当地一位出了名的观赏石收藏家,这位同时也是浙江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的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收藏最大的感受就是曾经拥有,工作之余细细把玩确是件乐事,他还写了很多“赏石物语”。徐跃龙说,收藏要有眼力、魄力、实力,作为一般的收藏者而言,从中寻找乐趣是最大的收获,当然为了升值用于投资的买家除外。

  据浙江省收藏协会秘书长贺善达先生介绍,中国古文物种类繁多,目前收藏的人也是各有喜好。两宋以来及至明清,手工业高度发达,各种介质如景泰蓝、漆器、料器、各类织物等均可用于加工成精巧的饰物及用具。特别是明清两代,都有一段相对较长的稳定时期,国富民强,文化发达,从皇家到民间尚古之风大盛,涌现出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如明清古徽州民居的砖雕木雕、苏杭刺绣、江浙福建的青田、寿山石雕等等。大量的中国传统纹饰图案也正是籍助于这些美仑美奂的手工艺品而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成为不少收藏家的阁中宝物。

  海外媒体率先注意到中国民间收藏家们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些中国收藏家的非同寻常的一面:与1980年代日本投资者蜂拥进入国际艺术品市场搜集凡·高的作品及其他西方艺术品不同,中国许多收藏家对本国的文物更感兴趣。

  “收藏经济”浮出水面

  事实上,被称为“文物超市”的全国文物艺术品展销会已经举办了十届,西湖文物现代艺术品博览会也举办到第三届。但其影响力却一直未突破地域限制,杭州艺术品经营者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去年浙江艺术品市场异军突起,极度红火,形成与上海、北京“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要想借助这股上扬的行情,就必须以规模取胜。

  2005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刚落幕,杭州也迎来了一场艺术的盛会。“第三届中国西湖文物·现代艺术品博览会、第十一届全国文物艺术品展销会暨2005浙江世贸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于6月3日至6日在浙江世界贸易中心举行。此次博览会主题定名为“收藏艺术,艺术生活”,这八字主题恰恰和刚结束的2005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的主题“艺术收藏,艺术生活”“不谋而合”。2005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以比去年翻两番3000多万元的成交量落幕,杭州这场打着同样招牌的艺术盛会是否也能赚个盆满钵满?此次展销会融入在“第三届中国西湖文物·现代艺术品博览会”之中,又延续了前两届“古玩杂件、书画、瓷器、玉器、古旧及仿古家具、现代艺术品”等展览内容,同时,2005年浙江世贸春季艺术品拍卖也在6月5日与博览会同期举办。

  全国各地的民间收藏品市场多在20世纪90年代开办,初创时期,业务都比较单一,一般以邮票、钱币、磁卡为主,随着市场的竞争,逐渐呈多样性发展。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单一的业务没有那么多的社会需求量,残酷的现实逼迫经营者们多处找米下锅。比如杭州收藏品市场1997年初开业时也是以经营邮、币、卡为主,运作了几年,道路越走越窄,举步艰难。市场管理者为了摆脱困境,决定向经营古玩领域发展,于是,在2002年申办了《文物监管物品经营许可证》,形势随之扭转,步入了良性循环;重庆集邮古玩市场更是把旧货(生产资料)和收藏品搭配在一起,以聚人气,生意也很红火;其中小城市的收藏品市场,有的与书琴棋画为伍,有的与花鸟鱼虫做伴,有的与典当拍卖联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践证明,凡是市场以综合性杂项为主的都走出了困境。再放眼望去,我们又发现一个现象,在全国的中心城市中,单打一的收藏品市场却能固若金汤,比如北京的马家甸邮币卡有限公司、北京西站文化广场等,原因是地处国际大都市,往往在单打一的业务上起着龙头批发市场的作用,其辐射力是其他地区城市无法抗衡的。上海卢工邮票收藏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最为明显,全国的邮币卡市场几经风雨,大多数经营难以为继,卢工市场却始终如一,帅旗不倒。特别是在全国收藏品市场普遍惨淡经营、风声鹤唳时,这里顾客进市场还收1元的门票。这种特有现象,离不开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中国经济中心的前提。

  民间收藏品市场与其他吃、穿类必需消费品市场不同,是靠定向的消费群(有一定经济实力、文化水平、闲情逸致的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赖以支撑的。它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内的买方力量,这种买方力量不能与消费类商品的买方群相提并论。2001年上半年,杭州市城郊开业的工艺品市场,其环境、场所、硬件堪称一流,一楼为花卉苗木,二楼三楼为收藏品。按其市场管理者的顺向思维,该市场周围是有将近10万人的高档楼盘新开发区,购买潜力不可估量。但事与愿违,黄金周长假中,前来装点花卉的婚车在一楼门厅摆起了长龙,人气极旺,遗憾的是没人往二楼三楼跑。市场管理者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探索,领略到了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威力,随即对市场二楼和三楼的业务进行了调整。还有,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偏远地区所办的收藏品市场,开始红红火火,最终由于区域内实际的买方力量不足,其龙头市场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是浙江省余姚市的周巷收藏品市场。20世纪80年代初创办,当时不仅开了浙江省民间收藏品市场的先河,在全国也属先声夺人,甚至在国外也有很大名气。但随着省会等中心城市收藏品市场的相继开发,周巷收藏品市场尽管在104国道旁,但距余姚市却要搭乘40分钟车,劣势显而易见,其区域内部的买方力量与省会等中心城市绝然不同,龙头市场的帅旗也就易帜了。区域内买方力量对卖家的吸引力也是不能忽视的,安徽省歙县、黄山一带的收藏家,较之于去合肥,宁可翻山越岭往杭州方向跑,用他们的话说,浙江有买家。他们非常了解买家们的个人喜好,彼此间合作十分密切,可以提前预售,也可以赊帐拖欠。这种在一定区域内自然形成的买卖产业链,一旦形成了格局和规模,对稳定民间收藏品市场的作用是很大的,许多行政手段也望尘莫及。所以,在全国一些不具备相对较强买方力量的中小地区,经常会冒出较大规模的民间收藏品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民间收藏品市场必须审视区域性经济对其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尽可能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比如成都收藏品市场就开设在杜甫草堂旁,与风景名胜相得益彰,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旅游经济所带来的商机。市场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作为民间收藏品市场的管理者,对区域性经济和买方力量的把握,只能因势利导,不能逆向行驶。

  低调的浙江收藏家

  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收藏品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但只要具有好的眼力,往往能获得高额的回报。“浙江人投资收藏品越来越理性了。”浙江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一位经理说。现在浙江民营企业家大多聘请一些专家组成智囊团,帮助鉴定宝物,许多买家经验越积越多,非常专业。

  不会说普通话,更不懂英语,金轮集团老总陆汉振每次出国参加拍卖会,都会带上助手姚海芳和外语翻译。在拍卖会上,姚海芳更多扮演着一个传声筒的角色。“我就相当于老板的代言人。”他说。姚海芳在金轮集团内部的头衔是金轮艺术馆馆长、金轮集团艺术部经理。而他的实际职责,就是陆汉振的专职古董研究与购买顾问。陆汉振的金轮集团雇佣了上万名员工,拥有亚洲最大的摩托车轮胎原料帘子布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但如今人们更加关心的,似乎是陆汉振收藏的上千件价值连城的中国古代瓷器、青铜器与玉器的故事。

  50岁的陆汉振至今只会说宁波话,但他颇有些得意,“我恐怕是第一个在嘉土德、索斯比操着宁波腔买东西的人”。 2003年10月,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陆汉振以150万美元竞得一件清代宫窑瓷器,他最终的报价是预估价格的10倍。陆汉振立即引起了香港及海外媒体的关注,《华尔街日报》撰文描述那次的情景,“45岁的陆汉振戴着一个大型的玉指环和钻石手镯”,“以惊人的报价购得一个装饰有蝴蝶的清朝陶瓷花瓶”。

  金轮集团总部大楼的三楼,就是陆汉振保存和展览收藏品的地方。这个超过1500平方米的大型展览厅被命名为金轮艺术馆,一个外人眼中的神秘所在。1000 余件从宋代官窑到清代后期宫窑时期的瓷器,被按照年代顺序和工艺种类,放置在一个个单独的玻璃展柜里。

  《华尔街日报》断言,中国购买者正在世界各地对中国艺术品提出高额报价,并因此拉高了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伦敦一位著名东方艺术品交易商则通过媒体向同行们报喜:中国这些新出现的艺术品收藏者已开始拜访伦敦和纽约等地的私人交易商了!他评价说,“这种情况和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大国时出现的情景完全一致”。

  在海外的拍卖会上,陆汉振并不是惟一的浙江人。据业内人士透露,最近几年,几乎每年10月前后,江浙沪的一些大型旅行社便组织特殊的赴欧美旅行团—旅行团的成员基本上是一些收藏者,他们到欧美的目的并非欣赏异域风情,而是到当地的拍卖场与古玩店采购中国艺术品。徐其明在拍卖会上的表现同样引起了海外媒体的注意,《华尔街日报》把徐其明形容为一个“穿着并不合体的蓝西装,戴着镶钻金表的中国暴发户。” “每一次竞价都兴奋地挥舞手中的塑料牌 ”。然后《华尔街日报》写道: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兴起。徐其明注意到了海外媒体的报道,他反评论道,说到中国经济的兴起,这些报纸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不过他不太同意对他个人形象的描写,“我是个很追求生活品质和品位的人,从我挑选的收藏品层次就看得出来。”徐其明目前的收藏品大约在百件以上,他的收藏原则是“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 他偏爱古代皇室使用过的瓷器,认为“这样的东西才是精品,有品质,合身份”。参加拍卖会之前,徐其明自己会对拍品图册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在国内近10年的收藏经历,使徐其明非常相信自己的眼光,“我买东西,首先要自己满意,我看这个图册,对好东西会有感觉。”

  2004年10月,由于频繁光顾世界顶级拍卖会,浙江慈溪的20多位民间企业家收到了世界两大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的宴会邀请信。10月30日,这些民间企业家出现在香港万豪酒店的晚宴上,两大拍卖行亚洲区主席向他们举杯致意。与他们同座的,大多是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大亨。这次宴会,不仅标志着他们成了两大拍卖行两天后举行的拍卖会的贵宾,也标志着中国人已经成为国际文物拍卖市场的重要力量之一。

  收藏浙江

  规模庞大的收藏“浙军”故土情深,很多浙江籍收藏爱好者对出自浙江的藏品情有独钟,他们的收藏品几乎可以勾勒出浙江八千年的文明史。

  让陆汉振和徐其明们大出风头,以至于竞拍海外市场的故事为国人知晓的,应该算是两年前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家有宝藏”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陆汉振们拿出来的收藏品令浙江省博物馆的行家们大吃一惊:商代的鼎,上古时期氏族文化时代的玉,唐代的镜,元代青花瓷,宋哥窑瓷,明洪武釉里红瓷,清三代官窑瓷这样的珍品,目不暇接。浙江省博物馆社教部主任赵幼强非常肯定地说,展品在质量上已经超过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浙江省博物馆立即找来了国内文物研究界、考古界最顶尖和最德高望重的专家进行鉴定。赵幼强回忆,故宫博物院85岁的瓷器鉴定权威耿宝昌老先生见到如此高质量的古瓷后激动不已,不要人搀扶,站着一件一件仔细观赏了整整一天;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青铜器权威冯承源老先生断言浙江私家收藏在品质上已经可以和国家博物馆媲美。

  浙江省收藏协会秘书长贺善达认为,浙江众多的收藏家收藏了大量的浙江本土藏品,这与浙江经济发达程度有关,更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所以有很多浙江的收藏家热衷于对浙江本土藏品的收集。

  有人关心私人收藏的“宝贝”将何去何从,尤其是那些从海外市场上买回来的文物会有怎么样的命运。永康林炎集团总裁李林炎在接受采访时说,最难忘的经历是参加国际拍卖会。“身边坐的都是外国人,展台上都是多年前从祖国流失海外的‘家传宝’,这时你忍不住会有念头,一定要把它们买回‘家’。”虽然拍得藏品后,大多数买家都受到过升值的诱惑,但很少有人再将国宝卖到国外去。赵幼强说:“藏宝的企业家中,很多人都表示百年之后自己的藏品将成为国有财富。国有博物馆的兴盛离不开民间藏宝者的支持,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就曾说过:没有民间收藏,就没有今天的上海博物馆。”未来浙江的国有博物馆可能真的会从这些企业家那里获得这些无价之宝。 -

  收藏热背后的市场悖论

  -观察记者 袁华明

  在方兴未艾的民间收藏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和互相欺诈等不良现象,尤其是部分收藏者由于缺乏科学的收藏理念和收藏知识,收藏假古董现象甚多,个别人甚至因此陷入倾家荡产的地步。而一些不法分子还趁机倒卖国家禁令的出土文物,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民间收藏市场的发展。

  热钱新目标下的市场悖论

  有人说炒楼不如炒收藏品。

  但是热钱新目标下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市场悖论。按照常理,收藏品之所以价格不菲,就在于它数量的稀少,“物以稀为贵”。如果数量很多,也就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了。

  但是现在大笔热钱砸向收藏市场,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有多少珍贵的“宝贝”?

  不少人士认为,对于收藏本身,一般基于三种考虑:长期收藏,满足爱好;作为投资,追求升值;作为礼品,馈赠亲友。也有一批竞拍族的目的很简单,纯是为了投资。他们资金充裕,却不太懂行情,一旦介入,往往出手大方。《华尔街日报》曾经描述过一位温州商人的香港拍卖经历:从事温州鞋业的陈先生出现在拍卖会上,每次报价的时候,都兴奋地挥舞着手里的塑料报价牌,而其他经验丰富的与会者只是通过谨慎的点头,来表达自己对于拍卖品的兴趣。

  可供收藏的“宝贝”确实是有,但数量应该是有限的。去年年初,有位商人找到浙江某画家,预付了30万元。商人被允许年底时从该画家一年作品中挑选10幅。而到了12月时,该画家作品的行情已经一路走高,平均起拍价就已超过了3万元,行家预计每幅作品的市值都将在5万元左右。一年下来,30万就变成了50万。但这位商人也就只有10幅,画家的能力和作品数量都是有限的。于是人们没有理由不怀疑收藏市场的猫腻。

  当然,收藏界人士也指出,现在对收藏概念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解,按照原来的理解,收藏品应当是极其稀少的。但是现在一些人对收藏的看法不太一样,也有人收藏过期的报刊、邮票、粮票等,比起古代玉器、瓷器等珍贵历史遗存数量要多得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越少越精的收藏品价值就越高,从这个角度看,报刊、粮票的价格远远不及古代瓷器,这些价格便宜的收藏品也会受到一般收藏者的欢迎但不会被投资者相中。

  赝品充斥市场

  “盛世藏宝—2005浙江民间收藏义务巡回鉴宝活动”5月28日到达温州站,当地400多位收藏爱好者携900多件“家宝”排队等候专家打分。令他们失望的是,经专家鉴定,其中七成器物是假货,三成真货的年代也以清末时期的居多。

  温州市区的陈先生小心翼翼地将家传的五件瓷器用布层层包裹,排了二十几分钟的队等候文物专家鉴定,遗憾的是,这五件瓷器均为仿制品。而王先生就更冤了,他贪图便宜以一万多元的价格从市场上购得一幅山水大家陆俨少的画(陆俨少的画价格大多在10万元以上),结果被专家认定是假的,一万多元打了水漂。前来鉴宝的收藏者中不少人并不懂得欣赏玉器,只一味地追问玉器的年代,期望通过玉器增值来赚钱。假玉一般从市场上一些贩子手里低价购得,很多人因此贪小失大。

  在收藏界,假画泛滥于拍卖活动,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市场上究竟有多少赝品?因无法作确切统计,众说纷纭。有的说多达90%,有的说超过一半,有的说占三分之一。但众口一词的是,大拍卖行真货稍多,小拍卖行信誉较差,一些中小型拍卖会几乎没有一张真品,“满眼皆假”。假画从何而来?有关人士透露,在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从绘画、题款到裱贴的“一条龙”。制假、做旧手段不少,最常见的是“套棺材”—搜集不知名的破画进行剪裁,配以旧的绫子、绢子、轴干装裱好,使其受潮、变旧,甚至蛀虫。不少人临摹名人作品,装裱好,把字画放在点柴火或烟煤的厨房里熏,效果逼真。此外,用烟灰和烟油涂抹新画,放进专门的烘烤房里,经过高温和化学药剂处理,也能乱真。与此同时,贪利者陆续开发新手段,让假画生产更上一个“层次”。有的参照图录,把印鉴做成照相版,连专家都难以辨别;有的翻拍原作,放置在玻璃板上直接勾描,既快又好;有的一边制作假画,一边伪造港澳地区出版的画册,以“证明”该画的出处,引诱书画爱好者上钩。

  作为收藏鉴赏专家,贺善达经常受邀去全省各地鉴赏收藏品。“浙江的收藏品市场不少,人气不弱,但分散零乱,赝品泛滥且诚信度不高。”他如此描述浙江收藏品市场的现状。据记者了解,杭城人气最旺的“二百大收藏品市场”以地摊为主,平时少有人光顾。但每逢周六的赶集日,500多个摊位却常常人满为患。人群中甚至有来自山西、北京、天津等地的买家、卖家。据行内专家介绍,市场内多数是仿制、复制的赝品,普通收藏者或投资者想在此间捡“漏”的机会并不大,但业内人士也语带保留,不敢说这里仿制、复制的具体比例。同样,宁波、嘉兴、温州、金华等地的收藏品市场也多以传统的地摊式及直接钱物交易为主,没有任何保障买卖双方的措施,这让高端收藏品交易处境尴尬。因此,作为民间收藏的一级市场,浙江省的古玩字画市场正面临越来越高的经营管理需求,一些在扩张中的市场亟需整顿和规范。

  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收藏文物首先要提高鉴别真假的能力,平时多看资料,多向专家请教。如果是真品,还要关注文物的品像,年代不同、质量不同,价格会相差很大。另外,对珍贵的书画、丝织品等,在收藏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一直裸露在空气中会对收藏品造成损害。

  根据《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也就是说,即使原告拍得的画是赝品,只要拍卖行不是知情而故意隐瞒,就可免责。在一篇洋洋洒洒、密密麻麻的《拍卖规则》中,记者看到“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的字样确实在其中。《拍卖法》的这一规定,引来了法律界人士众多质疑:无论是真还是伪,也无论买家在竞拍时是否知道作品是假的,只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成交后便可概不认账,这样的保证条款为拍卖行逃脱责任留下了漏洞,导致了一些拍卖行有胆量进行伪品拍卖,有的拍卖行甚至可以自己组织人制作假画,拿来拍卖。前有高额利润刺激,后有法律漏洞可钻,假画泛滥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探索诚信经营

  对于收藏市场上赝品充斥的现象,作为收藏大省的浙江开始探索新的收藏品诚信经营机制。

  在收藏品交易中最大的风险就是遇到“假品”和“赝品”。从个人角度而言,专家建议可通过调整收藏心态及增长鉴定经验来规避风险。而从经营实体角度看,由于至今文物鉴定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鉴定机构,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所以如何在市场经营管理上着手控制买卖双方的风险成为关键。“普通的收藏品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交易需求的变化,收藏品市场必须向着一个更加诚信、有着完善服务及品质的现代化市场发展。”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吴山通宝城”项目的浙江吴山通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位于杭城吴山商圈延安路最南端的“吴山通宝城”,就是这样一家现代化的商场型收藏品市场,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是一家集艺术收藏品展示、交易、鉴定于一体的商业中心。“为了控制交易风险,我们特意在招商户中设置门槛。工艺品只允许原产地品牌商进入,同时,古玩字画等高档次收藏品则以京、沪、港、澳等地大客商为主,希望吸引真正的玩家。”他这样介绍。

  尽管按照国家已颁布的《拍卖法》第六十一条,只要拍卖行声明对拍品的真伪或品质不作保证,便可不承担责任。法律界人士提醒,即使是“真迹拍卖”,消费者也应自我保护,尤其要注意具有双方合约性质的发票,拍卖行开具的发票应写明是某某名家的作品,而不是什么仿作,否则消费者有权要求拍卖行履行自己的诺言,即“如有赝品,无条件退赔”。

  另外,从浙江省收藏协会了解到,该协会将陆续吸收团体会员,这些团体会员基本上就是各收藏品经营者。协会拟向20家左右经营商店或市场颁发诚信经营证书,参照其他商品质量保证的方法,对这20家左右经营商店或市场出售的各种收藏品先行鉴定,并贴上鉴定标签,让买家放心。此举如果试点成功,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

  投资收藏品的风险

  -观察记者 袁华明

  眼下,收藏品已经成为各方投资者看好的行业,在资本的刺激下,收藏品市场近年来呈现火爆局面。一位文物市场监管负责人也表示,一股巨大的文物藏品投资热潮正在形成,继股票、房地产之后,文物藏品已成为浙江民资的新目标。浙江的收藏界受到全国的瞩目,收藏品投资市场也逐渐成型。

  收藏品投资的几大风险

  当前,北京是艺术品竞拍价格最高的地方,因此,有些浙商不是在北京买,而是在北京卖,把在其他地方淘来的宝贝投放到北京市场赚取利润。“散兵游勇资金少,往往很难拍到精品,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抱团出击。”浙江博物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国外一些大集团公司,文物采购早已成为一项业务,他们有专门的基金会和部门参与主要国际拍卖会,几千万美元也不算大数目。在杭州,目前也出现了专门做艺术品投资顾问的公司,他们帮客户代理投资艺术品市场,并允诺一年10%甚至20%的收益。这种经营模式虽然在杭州艺术品市场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不少人认为一年20%的收益并不难做到。这成了吸引投资客的一个因素。

  但收藏品市场同样存在很大的风险。

  收藏品本身具有风险性。一是流动性风险,收藏品市场相对于一般的投资品种,市场参与者少,标准化程度高,受人们的偏好影响很大,流动性较差,当急需现金时,可能不能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甚至找不到合适的买方。二是赝品风险,收藏品单位价格高,又没有标准化,一些不法分子有很强的造假动机,而且造假的技术越来越高级。为防造假,首先要掌握收藏品流通的资料、数据,同时应在合法的流通市场获得收藏品。三是安全性风险,收藏品是有实物的,实物的磨损就是价值的削减,确保收藏品的妥善保管十分重要,谨防破损、污渍、受潮、发霉、生锈,也不能随意加工,否则收藏品会变得一文不值。

  市场风险也存在。收藏品的价格一般比较稳定,它的收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而逐渐提高,不要抱着暴富的心态从事收藏品的收藏。收藏品的价值与所处时代的审美观变迁有很大关系,只有从提高自身修养的角度从事收藏品的投资,才会得到最大的收益。有人认为,风险与收益不是呈线形关系,而是一条凸向纵轴的抛物线。其含义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如果把风险比做汽车的油门,投资收益比做速度,刚开始时稍加油门就能得到速度的提升,当达到一定速度后,即使把油门踩到底,车速也很难提高。也就是说随着风险的增大,收益率在相对地减少。所以,在理财中人们都在寻找最佳的理财组合方案,以便在同样的风险下获得较稳定和较高的收益,或者在同样的收益下承担较小的风险。

  并非稳赚不赔的行业

  对很多人来说,对收藏品投资的同时也伴随着某种经济利益的期望,希望能带来财富增值。上海博物馆前研究员宋明明对上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私人博物馆的兴起进行过长达一年半的调研。“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家来说,除非对收藏有兴趣爱好,他们收藏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文物的保值和增值。商人的身份注定他们的收藏绝大多数是经济行为,因为文物的价值是难以衡量的。”宋明明举例说,上世纪60年代初,她家祖传的一块护身玉仅卖了0.6元,而现在至少要卖到上万元。

  在业内甚至有人明确提出这样的说法:“买错了不会亏,买对了一定大赚。”收藏品市场在很多场外投资客眼里成了一块投资宝地,他们觉得只要不买到赝品就能稳赚不赔。

  有人说,浙江民间买家投资收藏品,往往出手狠辣,针对性强,就像炒股票紧盯板块一样。以书画为例,如果看中哪位画家的作品,只要市场上冒出一张,就收掉一张,力度很大。一般情况下,浙江投资者普遍追捧中低价位的浙派作品,这些作品最受本地收藏家的认同,出手相对容易。在去年温州汇丰拍卖公司组织的拍卖会上,七幅周沧米的画作悉数落入温州商人囊中,其中5张成交价超过4万元,而当时周氏作品价位徘徊在2万元左右。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的私人金融顾问郭先生认为,收藏品市场之所以让投资客产生稳赚不赔的看法,主要基于财富效应。很多人去买一纸万金的书画,并非为了欣赏或收藏,而是认为自己可以以更高的价格转给下家,可是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最后接手的那个“傻瓜”。现在投机资金从楼市撤出来,就是担心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投资风险须慎重面对

  一位资深投资顾问指出,眼下收藏品市场的形势确实很好,而且这个市场跟楼市的一个很大区别是无关国计民生,所以不会遇到像楼市这样的政策调控。但是楼市可以成为一个大众化的投资市场,收藏品市场却注定是小众化的,不懂收藏品投资的人很容易买到赝品。而且即便不是赝品,在大部分艺术品身价上涨的背后,还是有小部分并没有涨。“现在收藏品市场的形势不错,但是投资者的心态很乱,这不是好现象。”这位投资顾问这样表示。

  负责联系浙江民间收藏者的浙江博物馆副研究员赵幼强说,我们国家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也有过一阵收藏热,那时的收藏家比现在成熟。因为那些收藏家大都有家学渊源,从小就受到熏陶,在收藏的同时还能给后人留下一些理论著作。而现在的收藏家一般都是搞企业出身,收藏是“半路出家”。“现在这些收藏家也经常请我们过去,解决一些收藏方面的问题。省内主要是瓷器收藏为主,瓷器的稳定性较好,所以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字画、青铜器的收藏要求较高,保护工作做得不是太好,像收藏字画的专柜,很难达到恒温要求,难免使收藏品受到一些损坏。”赵幼强说。

  除了市场风险外,收藏品还存在保护问题。他们担心的是收藏品的硬件不如国外,很多国外的博物馆进馆前都有除尘、除菌等严格程序,国内则相对欠缺。拍到收藏品后首先体现了第一大功能——收藏,现在的大买家都实现了;其次就是管理、保护和理论研究;最后就是如何利用它、对外公开展示、教育大家。这一点有的收藏家已经在做尝试,但绝大多数收藏家还处于自赏阶段,普通老百姓想看都看不到。据了解,对于私人收藏品,国外的一些大财团大都成立了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与人共赏。国内近期来说,虽然客观上还受到一些限制,但公开展示肯定是一种趋势。当然还有安全问题,买了巨额保险还不放心。操办陈洪绶《花鸟图册》回归诸暨老莲书画院的陆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也曾打算将画册定期展览,但考虑到安全问题,在买了巨额保险的同时,也只是亮相了半天时间就将画册放进了银行保险箱,平时没什么大活动就不拿出来。毕竟一个书画院还是不能和博物馆相比,像这种上档次的作品,保安措施和场地要求都比较高。宁波一收藏家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对外公开展示,会碰到许多问题,几位收藏家联合起来和博物馆合作,不定期展出比较可行。

  收藏品投资,可以“一鸣惊人”,也可能“一沉到底”,风险和收益都很大,适宜眼光独到、有两把刷子的人。“囤肥居奇”自古以来便是商人的制胜武器,也是收藏品投资者挣钱的不二法门。但是,识别什么是“肥”、“奇”,何时出货,可得比老鼠都精,更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收藏品投资中须考虑几个问题:

  ●发行量:一般来说,发行量越少,就越易增值,就越值钱,所谓“物以稀为贵”。

  ●存世量:存世量与发行量有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存世量小,收藏品变得珍贵。

  ●需求量:需求量很大,造成供不应求局面的收藏品,即使发行量很大,或发行时间较短,也较易升值。

  ●炒作因素:市场炒作,会使收藏品价值上涨较快,但如果是暴涨的话,就应当谨慎了,因为人为炒作痕迹过浓,会严重背离价值规律,导致暴跌。

  ●题材:热门题材的收藏品,特别是较有政治意义或较有历史时代意义题材的收藏品,很容易升值。当然,其他题材很有特色的收藏品也易升值。

  ●种类:如果属于热门种类,或虽还未热起来,但较有潜力,也有增值的可能。

  ●时间因素:一般来说,历史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

  ●设计因素:设计美观,较有观赏价值的收藏品也有增值的可能。

  ●“原始股”:收藏品刚发行时,基本上是按面值买的,所以亏本的机会相对较少,增值的快与慢,高与低决定于多种因素,就看各人慧眼所选的“股”了。-

  收藏热点趋势预测

  -荀一潮

  收藏理念随时代发展的同时,收藏范围也在随时代扩大,过去收藏品仅限于古董、陶瓷、字画、玉器等十多种,现在已经高达600多种,收藏门类几乎无所不包,大到汽车,小到筷子,都成了人们怀旧收藏的对象。那么究竟哪些收藏品会成为下一个阶段的热点?

  2008年奥运相关藏品

  举办奥运会孕育的将是无限商机与投资机会。近期,一些眼光深远的国内投资者,正在审视奥运会给市场带来的重大投资机遇,尤其是涉及2008北京奥运会的集藏品,更是投资重点所在。随着雅典奥运会的落幕,2008北京奥运会的集藏品发行即将拉开帷幕,而作为传统集藏市场的三足鼎立板块——邮币卡也将从今年开始发行。

  事实上北京奥运会的邮币卡藏品,在申奥之际就抢得先机。获得主办权次日,各种祝贺的邮品纷至沓来,不仅给大量集邮者增添了奥运题材邮品的收集,整个市场也进入了奥运题材热,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题材将成为今后数年中集邮业务利润增长点。

  中国当代书画油画

  一些艺术品投资市场分析人士说,在中国油画市场呈现连续攀升态势后,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品也有望形成后发制人的积极局面,从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看,中国当代绘画价格有可能形成持续走高的态势,艺术大家的经典作品和非主流画家的一般作品的市场价差也会更加拉大,由此形成的不同档次的艺术品收藏投资群体之间的选择差异也会更加显著。

  从各次拍卖总体举牌叫价情况看,中国当代书画96%的成交率超乎预期,许多主流画家的经典作品大都经过十余次的举牌叫价才能落槌成交,显示了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市场潜力。

  古铜镜

  一直以来,铜镜备受冷遇,市场价位基本上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与其他同时期的青铜器和文物比较,价位明显偏低。但是近年来铜镜市场正在由冷变热,逐步成为新的投资亮点。嘉德2004春季大众艺术品拍卖会上,国内首次大规模出现在拍卖会上的143面历代铜镜,全部以高于预期价格顺利成交。其中一面唐代的铜镜“平脱银庭院仕女游乐图”,更是以45.1万元的创纪录价位成交,远远高于拍卖前的15万元估价。据拍卖行人士分析,从参拍人数、现场举牌及落槌价格情况分析,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收藏铜镜的队伍,历代铜镜正在呈现出受市场追捧的积极态势,有望形成新的收藏与投资热点。

  老票证

  当代新崛起的热门收藏品中,其中粮票、旅游门券、布票、油票等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老票证,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而一些更早时期的票证,如股证、早期门券等,则更是吸引着过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的人们“忆苦思甜”情结。

  与其他收藏品如陶瓷、玉器、书画等古董比较,老票证的历史较短,大多为20世纪出现的,少量的如股证等是20世纪以前就有萌芽的。近几年老票证收藏非常热火,据笔者观察,全国各地创办的涉及老票证的民间收藏报刊不下200种。

  网站创刊号

  创刊号的内容一般都比较讲究,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开端,会在创刊号上特别下功夫。而且一般来说创刊号数量少,发行初期印刷有限,有些刊物没出几期就停刊了,创刊号更成为孤本。

  现在有人收藏“网站创刊号”。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每天都有旧网站消失新网站诞生。互联网页的所谓创刊号收藏,是收藏网站的首页。网站首页经常更新,最早的首页往往是精心制造的,数量有限,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网站首页的收藏,可以采取打印、照相、软硬盘保存等方法。

  今年收藏热点

  20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收藏热点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

  一是与中国电影百年有关的收藏品。“中国电影节”、“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长春电影节”、“西安(成都)电影节”、“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百年’国际研讨会”、“香港中国电影节”、“中国电影插曲、音乐大型巡演”、“《大众电影》百万读者评选”等,令观众将目不暇接。民国电影老期刊、新中国电影画报中的“五朵金花”—《大众电影》、《上海电影》、《上影画报》、《长春电影画报》、《电影故事》等的早期品种、“文革”前的电影海报、1976年前的电影宣传画和电影版连环画等将如日中天。

  二是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的收藏品。2005年5月8日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拉开序幕。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将是“传媒大腕”,反映“二战”的书、报、刊会迎来一轮新读者、新收藏群体。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家提前购藏二战精品,世界反法西斯史料必将领涨民间书报刊收藏市场。将有超过60位亚洲各国元首、欧美国家领导人、各大国前任首相云聚“北京2005年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活动。60部新拍摄的电影、电视剧,60台大型文艺庆典活动,60座大中城市及“日本受降地”主题庆典,“台湾结束日本占领回归祖国”主题展演、香港澳门抗日展、海外华侨抗日展、中美空军抗日展等将铺天盖地般吸引国人的视线。

  此外,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70周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等有关的藏品也会比较热。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