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东方早报:美国乞讨者的权利及其限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0:32 东方早报

  作者:高一飞

  去年以来,国内部分城市相继划出了“禁乞区”、“限乞区”,引起社会广泛争议。近来,一些城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以加强对乞讨人员的管理:5月8日大连市原则通过《大连市关于加强乞讨管理的规定》,规定了4大类禁止乞讨区域。媒体称,这是全国第一个城市加强乞讨管理的规章。6月15日,武汉市正式实施一项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
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希望在武汉12条主干道上“看不到流浪乞讨人员”。杭州市于7月1日实施的新版《杭州市城市公共交通乘坐规则》中明确规定:不得在公交车内乞讨。

  有的地方对乞讨采取明文强制限制,有的地方(比如武汉)则在尊重流浪乞讨人员的公民权利前提下,在操作上采取了以救助、疏导为主的办法,用主动救助来代替防堵。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各个城市对乞讨的管理方式、手段并不一致。这主要缘于目前禁止和限制乞讨行为尚无法律依据,同样地,有专家认为,“乞讨权”在我国法律上找不到依据。所以,各地在对待如何解决乞讨这一城市管理难题上,只能视城市“宽容”程度不同而不同。

  在美国,宪法中并没有乞讨权之说,乞讨者的权利来自于人身自由权产生的人们的行动自由权与旅游权,受平等保护权。具体来自于宪法第5和第14修正案。

  在美国历史上,殖民地时期曾颁布法律“禁止流浪者和痴呆进入殖民区域”。另外,政府还通过其他法律来对这些“危险阶层”进行控制。这些法律包括禁止在公共场所饮酒、特定场所乞讨。禁止公共场所饮酒是非常重要的方式。1968年美国最高法院在Pow-ellv.Texas(392U.S.514)一案中认定公共场所无控制的醉酒是严重的道德缺陷,构成犯罪。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1980年,新泽西州的莫里斯镇一个叫Kreimer的人因长期在该镇的图书馆过夜,图书馆认为其身上的味道难闻而拒绝提供给与使用图书馆无关的人,这时镇上的几位律师以侵犯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表达权为由起诉。第一审中,原告胜诉,但在上诉审中,法官认为图书馆是“有限制的聚会场所”,影响了其他人的权利而认定不能居住在图书馆。但该案的一审法官认为图书馆应当中立、无歧视,“味道测试是财产测试”的说法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之后,无家可归者的权利受到了重视,各种法律裁判开始从各方面保护无家可归者的权利。

  首先是在经济权利方面,1983年,纽约州颁布《可回收容器法》,要求零售商在没有“是购买者”的证据的情况下,在营业时间回购产品的240个容器和瓶子。但商店往往只一次回收10~20个容器。这就给有些以此为生的无家可归的人保管当天拾到的容器带来了麻烦。为此,1988年,“无家可归者法律中心”的一位律师提起诉讼。1989年7月,纽约最高法院法官BeverlyS.Cohen颁布命令,要求商店必须一次接受任何人的240只容器。这被认为是对无家可归者的经济权利保障的一个重要判决。

  其次,在隐私权方面。1987年8月,警察在抓捕一个叫大卫·莫尼的抢劫、杀人犯时,发现他在一个临时的铁路桥下的家———由几块席子、一个袋子、几个关上了的箱子放在高速公路桥架下的栏杆上建成,但在1991年,康涅狄格州最高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认为这也是临时的家,应当受到宪法第14修正案的保护,无证搜查的证据无效。这个判决的依据是1967年产生的“凯茨规则”,这一规则认为,要构成隐私,必须有两个条件:确实有别人还不了解的隐私;本人采取了必要的保密措施。该案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其隐私权受保护,对这个家的搜查是非法的,因此取得的证据无效。

  第三,在乞讨的地点方面。除了有特定使用目的的场所并有事前的明令禁止乞讨以外,其他场所应当允许乞讨。1989年秋季,纽约市运输局(TA)颁布了一个规定,禁止在地铁乞讨,认为这样对其他旅客形成了骚扰和胁迫。后来“无家可归者法律中心”的律师为此提起诉讼,理由是这一规定违背了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权,因为“以自己的形式乞讨是表达权的一部分,它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不安和烦恼”。一审中原告胜诉,但在上诉法院中一审裁判被推翻。纽约最高法院提出了两个理由:在地铁乞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表达思想,他们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表达的效果来看,让人感受到的是威胁、骚扰而不是政治信息。因此,纽约市运输局的禁令是合法的。其他的地点,如前面所说的图书馆等也可根据这一场所的使用目的而限制乞讨。

  美国的乞讨权,整体来说属于宪法规定的行动自由权、旅游权、表达权、财产权,但是在乞讨地点方面要受到限制。从美国的法律也可以看出,乞讨权是其他宪法权利的具体化表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允许或者不允许乞讨,而是当与其他公民权利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当考虑如何协调。但最重要的是一定地点禁止乞讨的法律本身要受到违宪审查,不合理的限制会被撤销;对乞讨者权利的侵犯可以随时获得救济的途径。

  推荐:关注中国城市乞讨现象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