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七七事变七问:为什么是卢沟桥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9:47 南方都市报
本报专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全面解析卢沟桥事变前后中日战局 前言 一寸河山一寸血。 在又一个7月7日到来的时候,今天,我们自残般地祭出那一段惨烈的历史。 六十八周年前的那个夜里,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7月7日的枪声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这一天投下长达八年的暗夜,遮覆了3500多万同胞的尸首;这一天刻印着一个民族心灵上难以愈合的伤痛;这一天记录着中国人的难以忘却的仇恨和耻辱。 我们广泛地采访了历史的参与者——抗战老兵,我们史海钩沉试图复活那一段苦难的图像,向历史的深处发问,探求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积弱百年而绝处逢生,回溯这早已逝去的一页,目的并不止于舔舐伤口与庆幸胜利。 铭记国耻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寻求长久的和平,尽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一阵大雨,带走了南京城内的酷热,空气中吹来丝丝清凉。 68年前,卢沟桥事变爆发,这是中华儿女全面投入抗日战争的标志。这一事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全面抗战的标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采访了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宪文教授。 离张教授办公室不远,当年的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公馆正静静地听着稀稀落落的雨声,如今这里被称为斗鸡闸。68年前,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还在四川进行整军工作的何应钦被蒋介石急电召回,正是在这一座小楼里主持战事。 1 为何事变发生在中国腹地卢沟桥? 答:七七事变前,日军在中国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平津一线。这时驻守平津的中国军队是29军。1935年日本成功地通过一系列策动把国民党中央军逼出华北,签订了《何梅协定》等。中央军撤出后的权力真空被宋哲元的29军填补,29军是西北军系列,当时有37、38、132、143四个步兵师,第9骑兵师和一个特务旅,加上保安部队总兵力约10万人,成为华北能与日本抗衡的主要力量,曾和日军在1933年长城抗战中有过交锋。 日本策动宋哲元成立“自治政府”,被宋拒绝。 1937年前,日军已经从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对平津形成合围之势。 日军在华北的驻扎可以追溯到1901年的《辛丑条约》,当时日本派了2600多名驻屯军,命名为清国驻屯军,司令部在天津,兵营在天津海关寺和北京东交民巷两处。1912年更名为“中国驻屯军”。 1937年,“中国驻屯军”司令部辖河边正三为旅团长的第四旅团,约6000人,分驻北平、天津、通县、山海关等地。日军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失败后,在通县扶持殷汝耕成立一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基本上把冀东22县划入势力范围。 而这时候的日本军队要再进一步发展扩大侵略的话,也必须要占领平津。这是华北最重要的两个都市,南下有几条铁路,从北平到绥远,津浦铁路、平汉铁路,不占领怎么办呢? 进一步的战争要有一个借口,要挑起事端,导火线,于是有了卢沟桥事变。他也可以不选择卢沟桥,而选择别的地方,比如丰台,他总要选择一个地方,挑起战斗,然后扩大。 事实上,日军这一系列的侵略行径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先到中国军队控制范围的深处取得一个“点”的驻兵权,这个“点”一般都在铁路线上,然后自己制造事端反诬中国军队,再通过政治和军事讹诈,获得对大面积领土的侵占。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