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郑和七下西洋的最大遗憾:未与西方文明正面接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11:57 瞭望东方周刊

  文/小寒

  郑和七下西洋的最大遗憾,是他没能与西方先进文明正面接触

  各大媒体都在纪念郑和。我不禁想起了一篇名叫《西洋》的小说。三年前,它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郑和最奇特的纪念文章。

  这是一篇关于未来的想像文字,作者设想假如郑和在欧洲和美洲登陆,历史会怎样演进?──当然,就不会有中国收回香港的一幕了,因为,那样一来,香港根本不会被占领。按照作者的推理,假如郑和能在欧洲和美洲登陆,那么,早在500多年前,从理论上讲,中国人就应该建立了“日不落大明帝国”。

  作者设想的1421年与真实历史有着绝对的不同,那一年,郑和在法国加来登陆。十天后明军兵临巴黎城下。欧洲人集结了十万大军,要与郑和决一雌雄。其中有英王亨利五世率领的三万英军,法国勃艮第公爵率领的四万法军和来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三万条顿骑士团。明军只有两万五千兵力。12月20日清晨,巴黎战役开始。郑和已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几百门大炮一阵齐射,欧洲人密集死板的方队立时倒了多米诺骨牌。战斗持续到黄昏,欧洲联军半数被歼(这使人想到电影《鸦片战争》中,大队大队的清军在洋枪洋炮前麦垛般倒下的场景)。

  更“精彩”的情节还在后面。取得了胜利的郑和并没有像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一样焚毁凡尔赛宫。但麻烦的事情出在巴黎战役结束的第二天。郑和率八千骑兵进入巴黎城,第一次看到了那些古希腊风格的雕塑,看到了波塞冬、阿波罗、雅典娜、阿佛洛狄忒……这些在明朝的土地上不可能被看到的男人女人健壮美丽的裸体被塑造得那么完美,这是西洋文化对中国远行者产生的第一次强烈震撼,这种震撼是深入灵魂的──对身为太监的郑和来说,他从来没有这样刻骨铭心地意识到自己的缺憾,自己的不完美。他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于是,他产生了回到祖国的念头。该愿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想走一条更近的路。从欧洲的地理学中郑和知道了地球的形状,知道了如果一直向西,就和向东一样能回家,于是,在巴黎大捷后不久,明朝舰队就向西,向大西洋深处驶去。结果,一头撞上了美洲大陆……这成为了郑和的悲剧。他和同行者因为无法回国,而抱头痛哭,死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但他们的后裔却创造了中国味的“纽约”。

  郑和大概绝不会想到,在他死后500多年,会出现这样的小说。他要是知道了,大概会气昏的。这无疑是一个被妖魔化的郑和。按照正常的理解,郑和七下西洋,不是去打仗的,他是一位和平使者。我们也犯不着去渲染郑和的太监身份。但是,假想的历史毕竟出现了,假想也便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也带着我们走向未来,这是一种非理性化的危险预兆吗?在假想中,一个同样具有悲剧感的问题是:如果不因为郑和是太监,中国人就不会发现新大陆。

  在上世纪末,中科院等单位有一个“天地人生”研讨会,讨论一些边缘性的话题,其中有一个主题即是研究郑和是否会进入欧洲,以及进入欧洲后,世界会发生什么改变。研究结果认为,以郑和船队的实力,是极有可能的。但是,即便是他到了欧洲,也改变不了什么。在15世纪,一个传统农业文明的代表,与一个进行着文艺复兴、正在向现代技术文明迈进的欧洲的相遇,其最终结果,可能是互不理解。然而,这也只是设想,毕竟,郑和没有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正面相遇。郑和带去的大明荣光,仅播撒于亚非拉等当时的文明后发地区。这无疑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或者说是悬念。假如郑和有机会与生活于同一时代的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相遇,历史会否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改变呢?■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