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专题 > 正文

新闻资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12:01 新华网

  新华网京7月8日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为纪念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遇难的30万以上死难同胞而建,也是中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专题纪念馆。

  江东门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中国军民的地方,也是遇难同胞的丛葬地之一。为悼念遇难同胞,南京市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纪念馆,目前该馆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3000平方米。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环境建设上突出渲染了南京大屠杀的主题氛围。纪念馆进口处镌有“死难者300000”字样,馆内广场上由大片鹅卵石铺地,象征着白骨累累,寸草不生。广场周围枯树断墙,气氛凄凉。小道两旁,安放着“中山码头”、“草鞋峡”等17块形状各异的小型碑雕,它们是南京全市各地所立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的缩影和集中陈列。呈断垣残壁状的围墙上镶嵌着“劫难”“屠杀”“祭奠”三组大型石刻浮雕,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日军杀、烧、淫、掠的累累暴行。广场西南角矗立着用花岗岩垒砌的“遇难者名单墙”和立雕——《母亲》。母亲悲愤地伸着手,仿佛要在尸骨堆中寻找失去的亲人。

  纪念馆半地下的主体建筑--史料陈列厅、“万人坑”遗骨陈列室分布于广场周围,外形分别为坟墓和棺材形状。侵华日军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万余名遇难者遗体丛葬地也已于近年对外开放。纪念馆外的祭奠广场上建有“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和平广场上则矗立着警醒世人的和平大钟。

  截至2005年6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已累计接待中外参观者110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日本观众50多万人次。目前已成为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外配合国家开展民间外交及国际和平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2004年3月1日,该馆实行免费对外开放以后,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访问。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先后引进了《纳粹屠杀犹太人展》、《日军侵华70年史实展》、《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东史郎日记案资料展》、《日本画家镰田茂男先生油画展》等10多个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展览;纪念馆先后在美国旧金山、丹麦奥尔胡斯、日本大阪等30多座国外城市举办了展览、证人证言集会及和平交流活动,吸引了国外各界人士达30多万人次参与,成为促进国际友好交流、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与诚意的重要窗口。

  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将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扩建,届时纪念馆规模将是现在的3倍。(完)

  相关专题: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