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两岸迎来“机会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1:50 新世纪周刊

  撰文/刘宏

  两岸关系的回暖,民间经贸交流的加强,使人们对两岸间的进一步合作,充满了期待。

  2005年7月台湾新党代表团将赴大陆参访。与此同时,岛内政治光谱最偏“台独”的
激进政党“台湾团结联盟” (简称台联党)主席苏进强召开记者会,表示愿意与大陆交流。

  另外,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也多次宣称,希望与大陆领导人在美国等第三地会谈。

  种种情况显示,虽然现阶段两岸之间实现政治性会谈和官方协商仍有很多困难,但在台湾民众求稳定、求和平的压力 下,下半年两岸关系极可能继续向缓和方向发展。

  交流是本

  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是兼具“对美模式”和“对日模式”的复合型交流。诚如,“对美模式”和“对日模 式”涉及的是中国外交,而两岸关系在性质上属于中国内部事务,仅在形式上呈现出与对美、对日交往过程中类似的特点。

  所谓“对美模式”,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中美虽然在政治上有接触,大使级会谈一直断断续续。但民间经 贸、文化等的交流在规模、层次上都极为有限。

  “对日模式”则与此相反,中日间的官方接触很少,政治和外交关系长期低迷。但以经贸、人员、文化、体育等为内 容的“民间外交”蓬勃发展,这种“民间外交”长期累积的能量,最终为1972年实现中日关系外交突破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

  上世纪80年代末蒋经国开放大陆探亲前,两岸民间交流基本处于停顿状态。1992、1993年前后两岸海基会 和海协会举行了准官方性质的谈判,在机制上为两岸民间交流打开了通路。1995年后两岸政治关系陷入冰点,岛内“台独 ”势力逐步坐大,但两岸民间交流仍十分频密。

  数字两岸

  根据国台办统计,1987年台胞来大陆的人次仅4.66万,2004年达到368万人次,1987-2004 年累计3388万人次(台湾总人口不到2400多万)。2004年两岸贸易额为783亿美元,且近3年均以超过30% 的速度增长。1988年前台商累计来大陆投资项目是437件,合同资金6亿美元,实际利用0.2亿;2004年则上升 为4002件,合同资金93.06亿美元,实际利用31.17亿。

  如此广泛的民间人员和经贸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接触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使台湾民众能够理解并支持台海和平 稳定,反对“台独”势力进行“台独”挑衅和冒险。

  2005年3月,被视为“绿色台商”(支持“台独”政治社团)的许文龙发表公开声明,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反对 “台独”,给民进党当局以沉重打击。

  因此,各种形式民间的交流虽然不容易促成两岸政治关系的重大突破,民进党当局也不太可能放弃其“台独”主张。 但这些交流厚植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迫使民进党当局不能不考虑到岛内民众和工商界的呼声,放缓其“台独分裂”言行。

  民意使然

  新党代表团访问大陆,和台湾省农会积极推动台湾水果出口大陆两件事正是上述民间交流的体现。显示继上半年各项 积极互动后,下半年两岸间仍充满机会,保持两岸稳定仍是岛内主流民意。

  这是因为台湾民意支持两岸缓和。台湾民调分析专家盛治仁曾针对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后的台湾民意走向分析说, 连宋访问大陆宣告了“台湾麦卡锡”时代的结束。过去主张“两岸和解”被解读为等于“统一”、等于“一国两制”、等于“ 卖台”、等于“中共同路人”的政治攻击“不再能够发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效用。

  另外,以具有延续性和权威性的台湾《联合报》民调中心历次调查为例,认为“两岸关系趋向紧张”者,从3月中旬 《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后的47%、降至连战访问大陆后的17%,再降至宋楚瑜访问大陆后的9%。

  而觉得“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人则从连战访问大陆后的31%升至宋楚瑜访问大陆后的36%。5月6日,“中时 电子报民调中心”公布民意调查称,近4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这一比例比该媒体过去所做的类似 民调上升了5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岸的经贸合作现在还仅仅是个开始,精彩还在后面。

  (作者系北京大学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所台湾研究专家)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