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报:后芙蓉时代的传媒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21:11 中国青年报

  作者:端木

  当前媒体已面临这样一种态势:“芙蓉姐姐”的全民恶搞狂欢之后,是继续将恶搞进行到底,还是冷静下来开始反思。选择前者,媒体将把自己卷入一个充满恶性循环的娱乐怪圈,可能被层出不穷的“芙蓉战车”们拖死,至少是拖伤。而选择后者,将有可能跳出这种循环,在地动山摇的信息爆炸中站稳脚跟。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芙蓉姐姐”带来的涟漪效应已经迅速显现。“芙蓉姐姐”的炒作成功,使得人们惊讶地发现了网络炒作的骇人力量,加上“菊花妹妹”、“红衣教主”等带来的印证,诸多匪夷所思的成功,无不指向同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事实———这个年头,越丑越怪越能成名。

  这对无数具有成名欲望的普通人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芙蓉姐姐”等成名后所带来的现实利益(拍片、专访、出场费、片酬等),更会坚定他们跟风的信心和决心。由于网络炒作的门槛极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炒作付诸实施,就在“芙蓉姐姐”红得发紫的这段日子里,“于窜红”、“石榴哥哥”等明显模仿“芙蓉姐姐”的网络恶搞已经粉墨登场。

  这些“后芙蓉时代”的炒家,已经进一步将“芙蓉姐姐”所蕴含的劣质放大。如果说芙蓉姐姐仅仅是让人感到怪异和可笑的话,那么急于复制芙蓉姐姐成功路径的人给公众带来的感受只能说是恶心了。

  集体的哄闹之后需要冷静的反思,《中国新闻周刊》一篇评论文章在万众喧嚣中严肃地指出,自BBS成为中国最大的言论平台以来,仇恨话语就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它像飓风一样吞噬着文化残片。我们已经看到,仇恨在叫骂声中茁壮成长,粉碎了人性之爱,而且正在戕害整个民族的心灵。

  毋庸讳言,传统媒体在这场文化劣质化的演变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高调介入,芙蓉姐姐不可能这样红。虽然在强大的传媒市场压力下媒体多少有些身不由己,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媒体不自觉地摆脱这种异化新闻的可怖循环的话,将会成为这种全民恶搞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为越来越感到厌倦的读者极有可能表现出强烈的抵制。

  上亿人集体的哄笑之后,是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