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从聋哑人犯罪团伙看被忽略的弱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9:48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高美华 7月15日夜,30余名便衣警察来到北京市昌平区的一个大院,院内23名聋哑人拎包盗窃团伙成员均被抓获。令办案民警惊讶的是,150平方米的深墙大院内,是一个组织严密、设施齐全的拎包“秘密作息训练营”。经初步审查,自2005年年初,该团伙在西单商场等地拎包作案80余起,涉案金额25万余元。(《新京报》7月21日)
聋哑人是社会同情的对象,然而近年来各地频频发生的盗窃案显示,这个群体中已在衍生一股犯罪势力。这个现象值得社会关注,更值得政府反思。 长期以来,聋哑人的世界,对于健康人来说,是全然未知的。除了福利机构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社会和政府为他们所做的实在是少之又少。说起我们为盲人和聋哑人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在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中铺设几条盲道,建几座聋哑学校,以象征对弱者的关怀。他们的一生,往往只能在福利院和福利工厂中黯然度过。 这是健康缺陷之后的“第二次抛弃”。实际上,社会和人群的同情,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歧视———关怀是一时的,忽略却可能永久。比如春节晚会这样的全民娱乐运动,也是聋哑人欢乐的空白点,一直到了2003年,还得等到大年初一看重播,聋哑人才可能通过字幕知道其中的内容。有个聋人小女孩说她恨赵本山,因为每当人们捧腹大笑的时候,她却无法获知那令人捧腹的内容。听了这样的话,我们难道不心酸吗?难道我们的公共政策和人性关怀不该对此汗颜吗? 聋哑人的作案,让我想起了“丐帮”,这同样是群是被社会抛弃的人。城市的厌恶,执法人员的限制,压不住他们的求生欲望,反而激起了他们对抗社会的情绪。在某些人眼里,他们代表了城市的耻辱和丑恶,却很少有人想过,是什么滋生了这种现象。 作为天生输在竞争起跑线上的一群,他们理应得到这个世界更多的关爱和眷顾,而不是冷漠和驱赶。事实上,他们已被驱赶到了生存的边缘,已经退无可退。当世界不能温暖他们,他们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争取利益。当他们也想像正常人一样过得好一点,面对这个连正常和健康的人都生存多艰的社会,除了偷和抢,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聋哑人犯罪固然不能原谅,但其背后隐藏的群体生存困境却值得我们关注和同情。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