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整治市容不能与百姓“过不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17:47 光明网 | |||||||||
作者:付瑞雪 近期一些城市整顿城市市容的做法,引起了许多群众的议论和反响。笔者也在关注这些事件的发展,一直就想说几句,这一两天更有不吐不快的压抑感觉。 一则消息是,为了争夺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有关城市“禁止瓜车进城”销售西瓜。
寻味的是,“南京西瓜新政”在当地遇到的质疑更为强烈(7月20日东方今报)。另一则消息是:兰州市邮政报刊亭,在前不久的一次城市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中被当作违章建筑拆除。曾经作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标志的邮政报刊亭,是否真的影响了今天的市容环境?这个问题在兰州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兰州市政府决定,停止对邮政报刊亭的拆除,对已经拆除的报刊亭异地重建(7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两则消息,确实令笔者迷惑不解。一些城市“禁止瓜车进城”的理由是:为了争夺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为了维护城市交通。郑州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说:目前郑州市区交通已趋饱和,如果再让大量农用车进城,交通随时都会崩溃。柴油农用车尾气直接污染市区空气;瓜农随意丢弃瓜皮,带着老婆孩子进城卖瓜,吃不好睡不好,不但瓜农可怜,对郑州的城市形象也有影响。在安全方面,去年5月至8月的西瓜上市季节,郑州市区共发生100多起由瓜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邮政报刊亭则被作为影响市容的违章建筑而拆除。当时,建立邮政报刊亭是作为城市精神文明标志而建立的,而现在又要作为违章建筑拆除,这种相互矛盾和背离的做法,百姓质疑,群众不解。 为什么我们的一些部门出台的一些措施,就不从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出发呢?为什么诸如整顿城市市容之类的活动,总与百姓过不去呢?归根结底,是考虑百姓利益少,考虑本部门、本地区政绩和利益较多。就拿瓜农进城来说吧,说实在,笔者今年比去年至少少吃一半西瓜,因为去年在居民区随处可以看到瓜农西瓜的销售,而今年却几乎没有。据说,设置了集中销售点,但是,这种销售方式既不方便市民更不方便瓜农销售。难道市民买一个西瓜还得打个出租车吗?去年,瓜农在早晨上班高峰前,就进入了居民小区,下午下班高峰后,离开市区。既方便市民购买,又销售顺畅,瓜农感到销售快,居民感到西瓜便宜,双方皆大欢喜。也没有看到什么影响交通,更没有看到瓜皮到处扔,影响城市卫生和市容环境。而今年,市民吃西瓜难,瓜农西瓜销售难。西瓜销售的季节性很强,几天时间,也许就会使瓜农损失许多,严重挫伤瓜农的种植积极性。这种瓜农、市民多方受损的事情,为什么有些人、有些部门就干的出来?看了一位老大妈的话语,让人直想抹眼泪:“城市对瓜农应该厚道,他们辛辛苦苦地种出瓜来,又跑那么远给我们城市居民拉过来,不容易,我们没有理由刁难他们。再说瓜农就指望种瓜生活,我们不让他们进来卖不是断了他们的生路了吗?” 如果说为了争夺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使市民连西瓜都吃不上,使瓜农连进城卖西瓜的权力都没有,使城市连一个邮政报刊亭都不能容下,使百姓连报刊都不能方便的买到,那么,争取来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又有什么用?哪里能够谈上是“文明城市”,又“文明”在哪里呢?宽马路、大广场,干净整洁的市容是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但这只是表面的东西,文明城市的实质要体现在:良好的社会治安,各个阶层和睦相处,相互之间充满了“爱”,公民的权利得到尊重和充分享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诸如,禁止瓜农进城、拆除邮政报刊亭等都是违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做法,也是与文明城市大相径庭的。 希望我们的一些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在争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中,在整顿市容环境时,对诸如瓜农等这些百姓们要高抬贵手。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