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郑州晚报:破解中西部教育困境下的辉县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6:29 郑州晚报
郑州晚报:破解中西部教育困境下的辉县模式

  辉县市拍石头乡小学的学会在日常洗漱。如何有效地解决中西部基础教育的困境?这是整个中西部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新乡市辖区“辉县模式”已进行三年实验。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郑州晚报:破解中西部教育困境下的辉县模式

辉县市拍石头乡小学的学生在上计算机课。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图


郑州晚报:破解中西部教育困境下的辉县模式

辉县市拍石头乡小学老师们为学生打饭。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图


  核心提示:徐本禹由支教者的角色转变为“经济代言人”,靠个人品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希望并由此改变教育落后的局面。但是“徐本禹现象”毕竟是个案,如何有效地解决中西部基础教育的困境?这是整个中西部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新乡市辖区辉县市推行的“寄宿制学校+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浮出水面。撤销全乡镇所有的村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建立寄宿制学校,使山区小学生过起了正规的学校生活。这是自2002年开始,辉县市为了解决山村教育问题所探索出来的全新模式。3年的试验表明,“辉
县模式”不仅有利于集中资金投向,避免了重复建设,而且优化了教师队伍,减轻了山区群众的负担。有专家认为,“辉县模式”为解决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山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

  山里娃的新校园生活

  7月18日,睛。

  “我们学校可好了,都是楼房,还上电脑课,晌午吃的都是卤面条,带肉。”10岁的赵小芳带着骄傲的口气对伙伴们说。《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来到辉县市拍石头乡徒脑村时,她正在给围在四周的一群小孩讲述学校的情况。

  赵小芳是该村人,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她跟着奶奶生活。2003年起,她随着村校老师张锦文到乡里的寄宿学校上学,也是村中惟一一个去乡中心小学上学的学生,这让村里的小伙伴们很是新奇,纷纷向她探听寄宿学校的情况。此前,该村的孩子们都在离村三四里地的村校上学,只有到了初中才到30多公里外的乡中上学。

  拍石头小学位于乡政府附近,是在原小学的旧址上重新盖起的一所新学校,分布着一座4层高的教学楼和一座3层的住宿楼。走进校园,干净宽敞的校区与城市的小学没有两样,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等一应俱全。

  “学校的伙食可好了,隔几天就能吃上一顿肉。”赵小芳对她的学校生活很满意,天天住校,吃住都有老师安排,每天按照学校的规定上下课。在学校里,其他的孩子都和她一样,不用每天都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回奔波,每周或者两周回家一次。

  “我们学校是2003年5月份盖成的,投资了25万多元。”拍石头小学校长姬海凤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有学生430人,5个年级10个班,共有老师25人,学校开足了所有的小学课程,以前根本不可能开设的音乐、计算机等课程也都有了。这25位老师中10位负责教学,一个门卫,4位保育员负责孩子们的起居生活安排,炊事员5个,全力保证孩子们在校的吃住。

  “拍石头乡处在深山区,交通极为不便,以前孩子们上学还得父母接送。”姬海凤说,有的学生要一大早起床赶几十里山路,从家中自带米面,中午放学后,用几块石头支起锅盆,再到山上去捡些干柴,自己生火做饭。

  山区教育曾经的困境

  “以前在陡脑小学时就我一个人撑着,既当老师又当校长,还要负责学生们的安全。”张锦文现在是拍石头小学的数学老师,而之前他是拍石头乡陡脑村小学的老师,属于单人单岗型学校,学生最多时只有7个,开了4个年级的课。在拍石头乡,像这样的学校就有8个。

  张锦文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描述他以前的状态时说,他8时上课17时放学,除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回家吃饭外,其他时间都是给学生上课,还得照顾学生生活等,日复一日,都是这样度过的。

  辉县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窦新文介绍说,辉县很多山区学校都和陡脑村小学的情况类似。辉县市是一个县级市,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在14个山区乡镇中,有7个属于省级贫困乡,贫困人口近30万,贫穷和落后严重制约了山区教育的发展。2001年以前,辉县有山区小学259所,教学点138个,其中单人单岗的有96个。由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校舍多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办学条件十分简陋。

  “当地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土房子,土桌子,里面坐着几个土孩子,真是山区教育的写真。”窦新文说,他在去乡里调研的时候发现,后庄乡小井村地处太行深山区,方圆60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全乡只有两处几间土胚房子的教学点,学校没有食宿条件,学生们每天不得不往返数次,山高路险,遇到雨雪天气根本无法上学。一个令他记忆犹新的事情是,1998年,这个学校给教育局汇报说,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在上学途中不幸坠崖身亡。“当地的家长们对孩子上下学路途安全整天提心吊胆。”

  窦新文还讲述了一个他亲眼所见的事实。在张村乡赵窑村调研时,发现该村的小学与邻近的和漫村教学点交叉办学,学校一至三年级仅有35名学生,属于三级复式教学。由于没有食宿条件,2001年时,已经10岁的一年级残疾学生李道飞上学非常困难,雨雪天气只能由家长背到学校,晴天则自己架着双拐上学,路上遇到陡坡,他只好把双拐扔到坡下,然后用双手撑地,一点一点向坡底挪动,就这样也需要走7里山路才能到达学校。“看到当时的情景,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孩子们上学太苦了!”

  “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模式

  山区的穷苦现状让辉县政府和教育界心急如焚,但是“无米下炊”的现状一直让他们无可奈何。

  “转机是在2001年出现的。”7月18日,辉县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周长云这样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我们有了撤点并校的想法,就是把分散在各地的教学点撤销,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心学校。”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集中资金办优良的学校,而且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他举例说,如果给一个乡投一百万资金的话,按照20个教学点平均分配,一个点就只有5万块,这个钱只能修善一下学校的围墙、屋顶什么的,但是要是重新盖一所新的学校,规模不仅扩大了,教学设施都可以得到改善,有效利用资金。教育局的想法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于是2001年开始,辉县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把全县原有的486所小学合并为185所,小学教学点由原来的171个减少到5个。

  “事实上并不是那么顺利。”周长云说,不少人认为,教学点撤销后,让自己的孩子跑那么远的山路上学,安全问题、吃住问题、小病小痛问题怎么解决?

  随后,辉县市政府和教育部门把学生的吃、住、娱乐等项目都考虑在内,建立一批规模大、规格高、设备全的新学校。在校舍选址中尽量保证位置适中尽可能利用基础好的校舍,或者对原校舍进行改建、扩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原来的教学点撤销之后,所有的老师都被新建立的寄宿制学校吸纳,另外根据统一的管理,到达退休年龄的老师都按规定退休,其他的老师按照标准进行分流,分别安排在学校的教学、门卫、生活保育、后勤等岗位。

  鉴于山区农民的经济限制,教育局严格要求学校在生活费上实行“零利润”,学生交给学校的伙食费很低。拍石头乡小学的标准是按照在校的实际天数计算:学前班每人每天1.5元;一二年级每人每天1.6元;三四年级每人每天1.8元;五六年级的每人每天2元。“这个收费标准家长们都能接受。”

  辉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该县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达2.5亿元。

  寄宿制学校建立起来以后,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前没开设过的体音美、英语等课程,在这次重新开课后老师资源的短缺。

  突破来自沙窑中心校,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模式使学校的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我们了解到中学与小学在教学、教研、师资以及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生活上实行统一管理。”辉县市教育局长牛松民说,这样一来更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该校老师们通过“走教”等多种形式,解决了小学一度存在的体音美、英语、计算机等师资短缺存在的问题,实现了优化组合,教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思路都开阔多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现在小学生也可以利用初中的电脑设备开课了。

  三年成效凸显

  一批建自2001年,大都落成于2003年的“寄宿制学校”如今三年过去了,效果如何呢?

  在拍石头乡小学,记者了解到,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宿舍管理上,学校打破了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将一个村不同年级的孩子安排在一个宿舍,引导高年级的学生主动照顾和帮扶低年级的学生。校长姬海凤说,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帮助,学会了关爱他人。

  姬海凤说,每学期开学的一段时间,拍石头乡小学都要专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养成强化教育。“山里孩子比较野,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必须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姬海凤说。如今,在拍石头乡小学,学生们说普通话,见老师、同学主动问好,已成为学校的常态。

  “寄宿制学校不仅集中了资金投向,而且优化了教育资源,现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辉县市教育局长牛松民说,实施寄宿制学校后,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课程得到了完善。统一食宿和集中管理,便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自强自立的意识和团队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解放了学生家长的生产力,在寄宿制学校建立前,学生在本村或者邻村小学上学,家长们每天必须按时给他们做饭,还要天天接送,如果到外乡镇借读,经济负担更重,现在,家长们可以腾出时间安心干活挣钱,去外面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即可满足孩子们一年的生活费所需。

  事实确实如此,随着寄宿制学校的逐渐成熟,吸引了很多家长的眼光,大家纷纷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上学。三郊口乡中心校与很多山区学校一样,承担着方圆20多公里以内的适龄儿童接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校长郝槐林介绍说,以前由于贫困和上学难,山里学生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随着寄宿制学校的举办,学校专门设立了希望工程部,有效防治了学生辍学率的攀升。

  还有一个现象是,三郊口乡中心校还吸引了安阳林州和山西陵川、壶关部分地区的学生前来求学。几乎在所有的寄宿制学校中,都有不少来自学校所在乡镇之外的学生前来求学。

  “辉县模式”的示范意义

  “可以这样说,寄宿制学校是一次创新,中小学一体化管理同样也是一次创新。”牛松民说,目前,一体化管理模式已在全市寄宿制学校全面推广,更令他兴奋的是,辉县市委、市政府2005年的“1号文件”提出,到2007年,全市将再新建10所寄宿制学校,与此同时,要求教育部门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的有效管理模式,使寄宿制学校由山区逐步向平原延伸。

  核心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一体化管理”的“辉县模式”显然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辉县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窦新文告诉记者,前不久,有关部门组织了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在内的记者采访团来到辉县,在为期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们被“辉县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辉县教育上。

  “一家媒体的副总编还对辉县政府领导说,‘辉县模式’为解决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山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试验模本。”窦新文说,这位中央级媒体的副总编谈起“辉县模式”很激动,他一直认为河南教育很落后,当听说辉县的教育后,认为确实是一个解决山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一个有效模式,很有示范和推广意义。(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 文/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