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89岁老人用打工收入捐建5个希望书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2:23 郑州晚报
89岁老人用打工收入捐建5个希望书屋(图)

胡大妈的腰椎现在需要用两个这样的重锤挂着牵引。郑州晚报记者 廖谦/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89岁老人用打工收入捐建5个希望书屋(图)

胡大妈每天坚持看报。郑州晚报记者 廖谦/图


  核心提示:胡佩兰是郑州市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在十几年前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走路时间稍微长些病情就会恶化,为了照顾她的生活,儿子特意聘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她。但胡佩兰却在家里待不住,5年前到共青团郑州市委报了名,成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在这5年中,她利用娴熟的医术,到社区免费为人治病,从去年开始,她又在附近的一家医院打工,把所挣的钱全部捐给希望工程,目前共青团郑州市委用她捐助的钱已经建了5个希望书屋。胡佩兰老人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说,能够为贫困的孩子做事,是她一直的心愿。

  89岁老人捐建5个希望书屋

  7月20日,走进共青团郑州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一眼就可看到堆放在办公室一角的五大摞书籍,翻看一下,发现书的种类很多,有小学教师的教学辅导与参考用书,有社会科学、文学读物和自然科学书籍,还有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共青团郑州市委权益部部长魏东介绍,目前郑州市共有希望小学98所,学生们除了课本之外,几乎读不到课外读物,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辅导用书和工具书也严重缺乏。因此从今年开始,共青团郑州市委便决定启动“希望书屋”工程,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的乡村小学捐赠图书,争取在3年时间里,在郑州市的98所希望小学中都有一个“希望书屋”。并初步制定了一个捐建“希望书屋”的标准,书目都是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装备用书推荐书目》中选出的,每个“希望书屋”配置400册图书和一个书架,捐赠人捐赠2000元可以建起一个“希望书屋”。堆放在办公室内的这些书籍都是为“希望书屋”准备的。

  “现在全市只有两个人捐建了‘希望书屋’,其中一位就是89岁的胡佩兰老人。并且胡大妈一下子就拿出了1万元,捐建了5个‘希望书屋’。”共青团郑州市委权益部工作人员于沛说,胡佩兰捐建的5个“希望书屋”,有4个已经确定了学校,分别建在登封市君召乡中心小学、登封市君召乡交通希望小学、登封市石道乡陈村希望小学和登封市石道乡陈家门小学。另外一个书屋的选址正在确定中。

  捐款来自打工收入

  一个89岁的老人,捐建“希望书屋”的钱从哪里来?昨日记者带着这一问题去寻访胡佩兰老人。

  老人的家在陇海路和京广路交叉口附近。据老人讲,她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有十几年了,6月底病情又开始恶化,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住了20多天,7月19日下午才出院。

  胡佩兰老人说,她有机会捐建“希望书屋”,是因为她已经做了5年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了解捐建“希望书屋”的程序。

  2000年时,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中国青年志愿者,便拨通了电话,当工作人员得知她已84岁高龄时,就在电话中婉言拒绝她,她却坚持要参加,说:“做好事又不是你们年轻人的专利,我在退休前是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有主任医师技术职称,我报名参加志愿者就是想利用我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为社会做点贡献。”

  于是胡佩兰老人很快成了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为公益事业奔波忙碌。在刚参加志愿者时,她就想:“我年龄大了,又有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参加共青团郑州市委组织的一些活动不太现实,只有从自己所熟悉的医学入手了。”

  在4年前,她还住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家属院内,为了方便工作,老人在附近的郑州大学医学院小区内找了一处房子,开起了“爱心门诊”,为小区内的居民免费治病。

  “我不能走太远的路,不然腰就会钻心地疼,儿子害怕我出意外,专门为我聘请了个保姆,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还要陪着我去我的‘爱心门诊’坐诊。但即使是这样,从家里到坐诊的地方,我都要休息几次,否则受不了。”

  胡佩兰说,来她的“爱心门诊”的患者很多,只要她一来坐诊,就会忙得不可开交。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小区干了一年后,胡佩兰的家搬到了陇海路和京广路交叉口附近,由于家离郑州大学医学院小区远了一些,胡佩兰又不能走太长的路,“爱心门诊”只好关门,但一些不知道情况的居民碰到她后还经常询问什么时候开诊,每当这时老人就感觉很难为情。

  在家里闲了几天的胡佩兰,就又开始考虑把她的“爱心门诊”再开下去,经过和一些小区的接触,最后她又把自己的“爱心门诊”选在了建华小区,一干又是一年。

  2003年的一天,胡佩兰偶然读到了一篇关于希望工程的稿子,她又产生了为贫困孩子做些事情的想法。

  在胡佩兰所住的家属院隔壁有一家工厂职工医院,胡佩兰找到医院的负责人,想让医院为她提供一间房子,把她的“爱心门诊”继续开起来,但这次开业的“爱心门诊”不再为病人免费治疗,而是要把治病挣到的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医院院长陈其明对胡佩兰的想法非常支持,当即决定为她提供处所,胡佩兰的“爱心门诊”很快就又重新开张。

  胡佩兰工作起来从来没有时间概念,她的坐诊时间通常被安排在周六上午,坐诊时只要还有病人她都不肯离开,陈其明院长说:“每次都是我催着她下班。”

  “去年一年通过‘爱心门诊’,共有4800多元的收入,我又加上节省下来的部分养老金,共1万元捐给了共青团郑州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建设5个‘希望书屋’。”胡佩兰说,“我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每年年底前都要捐给希望工程1万元,建5个‘希望书屋’。”

  扶困心愿从小萌生

  “我小时候还没有‘希望工程’这个词,但有些乡绅所办的学校和现在的希望小学差不多,贫苦孩子在那些学校读书不用交学费,我就在这样的学校里读的小学,当时我就非常崇拜开办这所学校的校长。坎坷的经历也使我更深地体会到穷苦人家的孩子想读书、想获取知识的强烈渴望。”胡佩兰提起自己捐助希望工程的最初念头时这样说。

  今年89岁的胡佩兰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汝南县,虽然她的外祖父和祖父家境都很好,外祖父在清朝时是负责洋务的京官,祖父祖籍浙江绍兴,在汝南做师爷,但到她出生时,家境已经衰落。父亲在她非常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家里只剩下母亲、姐姐和她3人相依为命。

  像她们这样没有了男人的家庭,在旧社会非常受欺负,家里的一处房子也被别人霸占了,生活变得越来越拮据,姐妹俩读书成了奢侈的想法。

  那时候在汝南县有一个姓魏的乡村绅士,办了一所平民学校,免费接收贫困孩子读书。她被母亲送进了这所学校。她那时特别崇拜这所学校的校长,认为魏绅士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1938年,胡佩兰读完了中学要考大学,因为经常遭人欺负的经历,使她有了攻读法律专业、为穷苦人争取权利的强烈愿望。但经过打听,发现整个河南省都没有设立法律专业的大学,于是她又选择了医学专业,为穷苦人解除病痛之苦。

  胡佩兰进入河南大学医学部读书非常顺利,但求学的经历却非常的坎坷,由于日军的侵略,她和同学们随着河南大学在全国各地四处流亡,直到1944年才从河南大学毕业。毕业后因为战乱不断,她一直也没有一个固定工作,先后在陕西富平县、河南省潢川县的医院做过临时工,解放后几经辗转,才最终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安顿下来,在1987年退休前,是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

  为爱心四处奔波屡遭碰壁

  “退休后也曾有过在汝南县或山区办一所平民学校的想法,免费接收上不起学的孩子,这几年来想法越来越强烈。”但近20年过去了,她的心愿还一直没有实现,作为一名普通退休职工,没有建学校的资金和能力。

  既然自己不能捐助建设希望小学,她就四处动员别人去捐建希望小学,但几次都碰了壁。

  胡佩兰有一位熟人的老公,在做房地产生意,前年,胡佩兰就找到他希望能为希望工程做些事,建一所希望小学,这位老板当场予以拒绝,说:“我们是挣钱吃饭,建希望小学我们赔不起。”

  随后不久,她又认识了一位做医疗器械生意的老板,胡佩兰就又开始动员他,这位老板回答得更干脆:“为希望工程捐钱都是傻子做的事,我不会做这样的傻子。”

  动员一次次失败,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建设一所希望小学的愿望也几乎为零。

  共青团郑州市委推出捐建“希望书屋”后,她又忙乎起来,托人找到郑州市的几家私立医院的院长,劝说他们能把每周的某一天设立为“爱心门诊日”,在这一日,医院把获得的利润捐献给希望工程办公室,但直到目前,没有一家回应。

  胡佩兰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说:“前一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目前中国企业家对公益事业的贡献极少,企业家们应该对公益事业重视起来,在偏远的山村,能上学是许多孩子的梦想,希望企业家们能够贡献一份力,满足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求知渴望。”

  胡佩兰的儿子在北京工作,是一位心脏病专家,对她的志愿者行动非常支持,怕老人出诊时在路上出现意外,还特意请了一个保姆,陪着她去“爱心门诊”坐诊。老人高兴地表示,即将退休的儿子在她的动员下,已经动了和她一起开“爱心门诊”、捐建“希望书屋”的心思。(郑州晚报记者张锡磊 实习生张轶敏/文 廖谦/图 )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