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东方早报: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2:19 东方早报

  作者:葛剑雄

  一年前教育部通知禁止学生在校外租房住宿,尽管实际并无效果,最近还是明令改变。不过从中可看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还是认为大学生应该在校内住宿。我倒希望讨论一下,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在学校?这种办学模式是否应该作必要的改变?

  说到底,大学生是不是必须住校反映的核心问题是,大学管理到底应该以方便管理者为基本前提还是以方便大学生为先决条件。中国以前的大学生也不一定住校。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高等院校都配备了能容纳全部学生的宿舍,学生一律住校。

  但现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大学的课余活动以自愿为主,就是临时有什么活动,手机一打,短信一发就通知到了。学校的管理也不像以前,班主任、辅导员并不与学生天天见面,想管也力不从心。学生在课余打工,做家教,实习,求职,创业,社交,娱乐,大多在校外,住在校内未必方便。校内住宿要交费,有的还很贵,而校外租房很容易,合租廉价房再自备伙食,生活费或许比校内还便宜。

  家长和校方担心学生住在外面不安全,其实是否安全取决于治安管理和学生自律,与校内外无关。但是,即便是让学生住在校内,谁能禁止他到校外活动?就是学生整夜不归,又有谁管?

  校内宿舍再好,不能留住学生一辈子。绝大多数大学生入学时已满18足岁,已到法定成年年龄,完全应该并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说他们还缺乏社会经验,那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包括生活中才能增加,一直关在校内并不是好办法。家长和学校根本没有必要承揽额外的责任,签什么免责协议。法律和社会公德也要支持家长、学校,不要发生了什么事就指责家长和学校没有尽责。

  中国的大学曾被称为“除了火葬场什么都有”无所不包的小社会。前些年大学扩大招生时曾采用招走读生的办法,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近年来随着并校迁校和建大学城之风的兴盛,又回到了大而全的老路,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服务社会化,不是将原来的机构人马换成什么公司或中心,就是垄断式的承包。有的学校已将学生交的住宿费列入向银行还款的计划;有的按高标准建设,却要按“成本价”收费;学生想不住也不行。

  大学难道一定要这样办吗?为什么非要以学生全部住校来规划所有的新校呢?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并不一定住校,不少学校根本没有宿舍,学生都是自己解决住宿。香港城市大学的面积和建筑量不过相当我们一所专科学校,学生都不住校,教室从早到晚周转使用,各类学生达数万人。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的建筑和设施都散布于所在城市间,或根本没有围墙,或墙外就是街市,师生的住宿生活大多靠城市解决,城市的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也得益于大学,形成真正的大学城。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并不是主张立即或全部取消大学生住校,但至少可以改变现在的模式和思路。何况我国的教育经费毕竟有限,农村的中小学教育还嗷嗷待哺!只要有一部分大学生不住校,就能节约大笔建设和维护经费,用于更需要的地方。我相信,大学生的素质不会因不住校而下降。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