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的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7:3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 杨庆民、黄明 平型关是山西东北部与河北毗邻的古长城的重要隘口,扼守灵丘、涞源,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9月25日,由中央红军主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在这里首战告捷,打破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中共中央党校李东朗教授说:“平型关一仗深化了一部分八路军指挥员对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方针的认识。” 68年前亲历那场战斗的老战士,讲述了这场来之不易的抗战第一捷。 82岁的强勇,平型关战斗中在一一五师主攻团六八六团团部当司号员。 “9月24日,大约是临近黄昏时,我们急行军前往平型关。上级命令我团,拂晓前必须到达指定的埋伏地点。雨下得太大,一路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洪。那年我才14岁,每次遇到山洪河沟时,害怕被洪水冲走,我就使劲拽住马尾巴。” “天亮前,我们到了平型关。六八六团的团指挥所就设在老爷庙后面的山上,也不构筑工事,团长到哪儿,哪儿就是指挥所。” “部队全部埋伏好不久,毫无警觉的日军大摇大摆地沿着公路向平型关开来,进入了我们的埋伏圈。团长一声令下,司号长和我吹响了冲锋号,战斗就打响了,日军没有反应过来。从山上往下看,他们的队伍当时就乱了。” 强勇说,那时候团部与营部传达命令除了有军号,还有手摇电话。打仗之前,通信员背着一捆一捆的电线,把线接起来,接上电话,就能联系上了。 那场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快黄昏时,战斗基本结束了,但是山下的敌人仍然在顽强抵抗。我们把鬼子的队伍打散了,河沟岔子里到处都是他们的人,一股股的。我们的战士们就一股股地打他们。” 强勇回忆说,山沟里有很多空窑洞,其实就是黄土墙上挖个洞,也不知道老百姓拿它做什么,被打散的敌人躲在窑洞里不出来,战士们就一个窑洞一个窑洞地找着打。 一一五师师属独立团、骑兵营的任务是在灵丘至涞源间和灵丘至广灵间阻敌增援,保障师侧翼安全。 88岁的李水清,当时任一一五师独立团三营的教导员,参加了腰站阻击战。 “25日一大早,东方刚刚发亮,阵阵漫卷的山雾便飘过来,雾越来越浓,几米外就看不见人,挡住了战士们远望的视线,给阻击带来很大困难。我们当即决定派出一个班潜伏到路旁观察敌情,其余人员抓紧进行战斗准备。” “7时左右,烟消雾散,峰峦、岩石、沟谷、树林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敌人离我们越来越近,我心里默默地估算着:100米、50米、30米。” “‘啪!啪!’我和营长两声枪响,全营的机枪、步枪、手榴弹随即朝敌人狠狠打过去。顿时,阵地前变成一片火海。” “日本鬼子的数架飞机开始在空中盘旋俯冲狂轰滥炸。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个满身泥污的大汉挥动着驳壳枪高喊:‘冲啊!’便率先跃出战壕,向敌人冲去。我一看,是七连连长张德仁,他是湖南人,很有战斗经验,机灵又勇敢。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刚消灭隘口敌人时,这位英雄连长不幸中弹,临死前他摇晃着身子,扑向日本鬼子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到自己的战友倒下,我带领战士们继续往前冲,当冲到一块大石头前时,我感觉肚子上一热,低头看,鲜血已经冒出来,我中弹了。通信员用一块绷带替我把肚子缠起来,我没有停下来,继续带着大家往前冲。七连战士看我负伤前进,都奋力喊着:杀啊!冲啊!更加奋勇地杀向敌人。” “八连杀到离隘口不远的山头后,营长命令八连一排长率领全排从陡峭的悬崖攀上去,消灭山上的敌人。一排长领着战士们攀上去细看,日本鬼子聚集在隘口后面的山洼里,有的吃干粮喝水,有的整理行装,可能要准备出击。他手一挥,轻轻喊一声‘上!’战士们跟随他杀进敌群,一阵突如其来的火力,打得敌人一时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激战一阵后,眼看寡不敌众,一排长便命令战士们撤下山去。战士们见他不撤,大家也不撤。他一急下了死命令,要战士们立即撤退,他来掩护。结果他壮烈牺牲,其余战士都撤下了山。” “激战至下午4时左右,传来平型关胜利的捷报。敌人在我前后夹击下,丢下尸体和大批武器弹药、物资等,狼狈逃回涞源城。” 李水清说:“平型关腰站阻击战,我终生难忘。在这次战斗中我第一次负了伤,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抗日作战。”(完)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