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今天七月七能否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6:22 内蒙古晨报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李爱平)千百年来,关于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曾使无数的俊男靓女为之向往,成为社会各方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

  七月七成为民间文化,牛郎织女成为传统民间文化的典型人物,这不是偶然。准确地说,这则民间传说代表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牛郎织女成为人们怀念的对象。

  然而,最近在文化界盛传的七月七是中国的情人节之说法,却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论战。一些文化界人士纷纷撰文经媒介传播自己的观点。七月七到底该不该成为中国的情人节?本报记者会同我区部分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探讨。

  ★正方观点:七月七是中国的情人节

  牛郎织女在农历七月七这一天鹊桥相会,是否可以成为中国的情人节?

  内蒙古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经理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在现代化的传播下,人们已越来越能接受其对美好爱情向往的说法,这段民间传说如诗经里所谈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对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自然追求,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属于情人的范畴,因此将其定位为中国的情人节有其合理的文化内涵。

  在国外,每逢2月4日这一天,众多有情人往往会放弃诸多事情,来迎接这一节日的到来,而这一文化现象经整合已成为中国人对于情人节由衷的传情达意的理由,许多处于初恋或热恋或已组建家庭的人们往往会在这一天为爱侣们献上他们平时没有机会表现的鲜花、钻戒、巧克力,这是一个浪漫的节日,采访中有专家如是表达此种说法。

  “而在七月七,这个原本充满浪漫的日子,原本有着诗情画意的美好,原本可以更好地继承发扬的日子,而这么多年来在文化界、文艺界缺乏探讨,缺乏文化表达的激情,没有人会去思考这样一个日子是否会成为中国的情人节,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迈向现代文化进程中的一种失误。”一位多年从事文学批评的人士说。

  此次论战的正方阵营中,记者还联系到了一位商界人士。

  “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位商界人士发表看法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整合,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会不会打造成一种经济现象?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经济现象是否会催生人们的消费欲求,该人士建议在七月七这一天众多商家可以利用牛郎织女这一典型人物,打出自己的品牌。

  一位专门从事法律研究的人士认为,从法律角度而言,牛郎织女这两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的名字,是否可以经有关部门申请注册成为一个著名的商标?这同样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假若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传统民间文化的这种资源,是否会对我们发展经济、文化有裨益?

  七月七成为中国情人节的理由,在采访中部分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认为,既然国外有情人节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有自己的情人节?七月七作为牛郎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不仅具备情人节的内涵,更具有情人节的历史渊源,然而,由于文化传承及诸多文化界人士懈怠,不少人对于七月七这一日子认识变得有些模糊,从而使牛郎与织女在这样的模糊下变得有些陌生。我们有必要让这种模糊与陌生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变得明晰,变得更具有文化气息。七月七与牛郎织女应该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概念,我们有必要高度重视这一事实。

  ★反方观点:七月七不是中国情人节

  外国的星星真的比中国的星星好吗?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圆吗?

  针对七月七是中国的情人节,我区部分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

  内蒙古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包斯钦认为,作为一个节日,理应具备多种要素,而简单地将中国的七月七定位为中国的情人节,这只是一个类比的说法,并不具备成为一个节日的合理性。作为一个节日,除了约定俗成的习惯之外,还应当有法律上的规范,简单地将其定位于中国的情人节,应当说是一种牵强。作为一个节日,应该体现出严肃性。

  情人节的情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包斯钦认为,从国外的情人节来看,情人节这一概念界定并不是很准确,一些欧美国家在认定情人的概念时,并不仅限于恋爱对象、配偶,其对情人的内涵与外延均有无限延伸的意味。而在中国,提及情人,人们除了恋爱对象、配偶之外,更多时则会联想到社会上种种不正常现象,外国的情人节不能替代中国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一种潜在的不正常心态,加之一种商家刻意炒作牵强附会而命名的一种概念,导致“中国情人节”这一概念的出台。内蒙古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宋先生发表看法认为,不能简单地将七月七认定为中国的情人节。

  在国外,情人节已成为一种商家与消费者某种欲求的理由与借口,而在中国如果将此种观点加以误解与延伸,则不仅背离了我们传统民间文化的精髓,更会弄得一些人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偏颇与错位。宋先生认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商家的宣传攻势对于一些不明真相消费者起到预期的作用,说明了在文化转型期一些无聊者,对于文化的极不负责任的大肆贬斥。种种现象说明,如何理解发扬传统民间文化已成为文化界人士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对于七月七,对于牛郎与织女的美好传说,如果简单地认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则与此相类似的故事、野史,是否都应该归纳演绎成一种节日?宋先生认为,纪念牛郎织女应该有更为完善的方式,比如通过戏剧、通过电影,而大可不必如此宣扬,如此无知的妄下断语。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必要进行弘扬,但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弘扬。

  ★记者手记

  一个凄美、悲惨,让人流泪的民间传说,曾几何时成为了文化界或口诛、或笔伐、或盛赞、或美誉的文字游戏,可悲复可叹的是,牛郎织女成为了人们界定是否属于情人的争议话题。

  商家们在不惜耗费资金的同时,通过种种手段为这个千百年来的传说注入了新鲜内容,为牛郎与织女披上了金色的外衣。似乎是一种正常、合理的经济包装,似乎是一种历史的选择,牛郎与织女成为人们传承民间文化的必然选项。

  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牛郎与织女地下有知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作为一对有情人,众所周知最终仍未成眷属,成为人人羡慕的爱侣,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该思考提出中国情人节这一命题的必要?

  轰轰烈烈的一场关于牛郎织女、七月七、中国情人节的探讨,相信会以七月七这一天的过去而宣告停止,这已是另一种文化现象。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