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凝聚——武汉抗战回眸之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17:22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8月14日电 (记者唐卫彬、黎昌政) 题: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凝聚——“武汉抗战”回眸之四

  卢沟桥头的枪声震撼了神州大地,亡国灭种的危机唤醒了中华民族。武汉抗战时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大敌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大大加强。

  “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文化活动,在整个抗战期间最为突出。”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宋健介绍说,“由此,进一步奠定了全民抗战的基础。”

  全民动员: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

  从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到1938年10月武汉撤退的武汉抗战时期,为了组织千百万群众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以“战时首都”武汉为中心,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声势浩大,如火如荼。

  深重的民族危难和拯救民族危难的历史责任,使具有良知的文化精英荟萃江城。郭沫若、茅盾、老舍、冼星海、赵丹等一批文化名流巨子会聚江城。1938年,在武汉成立的有中华全国文艺、戏剧、电影、美术、漫画、木刻界等数十个抗敌协会,出版的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多达200余种,声名远播,影响全国。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毛磊说:“当时,大江两岸可谓社团林立、刊物竞生,创作繁荣、演出活跃。”

  由郭沫若担任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由老舍主持的“文协”一道,在中共长江局和周恩来的直接指挥下,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宣传活动,成为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战斗堡垒。从1938年4月起,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武汉连续举行了“抗战扩大宣传周”“雪耻兵役扩大宣传周”“战时节约宣传周”等大型宣传活动,大造救亡舆论,唤起全民抗战。

  抗日救亡的热潮在大江两岸涌动。广大青年会集到抗日洪流中,成立“青年救国团”,发动和组织工农群众,开展培训,组织义卖,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国工人阶级表现出了坚定的抗日决心和强大力量,先后多次举行反日罢工。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许多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同军队并肩作战,挖战壕、救伤员、运送军用物资。武汉大成、裕华、复兴等纱厂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后,仍坚持去医院为伤兵换药、洗衣和缝补。

  为了支撑战时经济,工人们自觉加班加点,努力生产。汉阳兵工厂工人将每班工作时间延长至14小时,以制造更多更好的武器;纱厂女工提出,每天多出一包纱,每台布机每天多织一匹布。

  广大妇女也动员起来,为抗日将士赶制急救包、军衣、军鞋。湖北省妇女战时服务团为前线将士一次性募集10万双军鞋,并迅速加工完成一批防毒面具。边区妇女组织起自卫队和“姐妹团”,站岗、放哨、除奸、坚壁清野、组织生产,踊跃开展支前活动。

  同仇敌忾:“献金运动”热情似火

  1938年“七七事变”抗战周年前夕,第三厅决定组织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并将募捐献金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到献金台去!”成为各报的醒目大标题。

  国共两党带头献金,中共中央、八路军献出党费和节约的伙食费,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数十人捐出自己一个月的全部薪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献出重达17两的金鼎一座、金戒指4枚,蒋介石、宋美龄献金1.8万元。

  7月7日上午,武汉各界民众争先恐后前往捐款,设在武昌司门口、汉口三民路孙中山铜像前等地的6座献金台周围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从年逾古稀的老者到几岁的孩童,从工厂、机关、团体的代表,到政府官员、资本家、青年学生,川流不息的人流将入口处的柱子都冲断了。

  与此同时,影戏院、剧院纷纷举行献金公演。世界、光明、新市场等影戏院将两日所有收入全部捐作慰问伤兵及抗战将士家属之用,观众非常踊跃、收入票资颇丰。

  由于群众捐献心切,原定3天的献金期不得不延长到5天,参加献金者达百万人次,各界群众捐献现金、物资价值100万元。

  在武汉“献金运动”的感染和推动下,很快出现了全国性的献金热潮。广州、上海、重庆、长沙、贵阳等地群众纷纷捐款抗敌。“8·13”献金期间,上海市民均节食7天,向国家捐献。

  “以武汉为中心的‘献金运动’是一次民族向心力的大凝聚。”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宋健说,“它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力地支援了抗战,鼓舞了民心,提高了士气。”

  赤子情怀:华侨捐款捐物参战

  武汉抗战期间,海外赤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新加坡率先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其分支机构遍布菲律宾、越南、缅甸、泰国、印尼等地。他除认购公债10万元外,还每月捐国币2000元,直至抗战胜利。新加坡爱国华桥胡文虎一次捐出200万元。

  在他们的带领下,南洋各地华侨不分职业性别、不论贫富,踊跃献金。有的华商在一段时间内把所有收入全部捐出,家庭主妇们献出节约的菜金,孩子们捐出自己买糖果与点心的钱。剧社、剧团亦举行义卖公演。

  欧美华侨也热情高涨,仅纽约市区每月参加救国捐款的华侨达3万人次。侨居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海员侨胞,每月捐献工资收入的20%,成为按月认捐的模范。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宋健说:“海外华侨的巨额捐款和外汇成为中国抗战的所需财力、物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各地华侨在1938年寄回祖国的捐款和外汇高达3亿多元。抗战开始后,华侨平均每月捐款2000万元,几乎负担了当时抗战费用的1/3。抗战头3年,海外华侨汇款20亿元,占全国之军费开支的80%以上。

  广大侨胞还在他乡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侨商不卖日货,侨民不买日货。华侨的罢工和禁运禁载运动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侵华的军事实力。不少华侨子弟还直接回国奔赴抗日战场,为保卫祖国和家乡英勇作战,流血牺牲,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赤子之歌。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