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创刊一周年专题 > 正文

原东方之子制片人张朝夕在会上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2:37 时代人物周报

  2005年8月16日,恰逢《时代人物周报》创刊一周年之际。《时代人物周报》召集新闻学界、业界和广告界专家学者,举办了“人物类媒体:现实与前景”主题研讨会。以下为原东方之子制片人张朝夕在会上发言实录:

  我从93年开始做东方之子,去年离开了这个地方。我和刘丰也曾合作做了一个省委书记系列的策划,当时我们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就是带着一些问题去采访权威人物,而不再
是成功经历和人生趣味的展示。

  我非常羡慕平面媒体的宽容度,经常可以把一些重要人物的照片很快就登上去,而且能够采访到一些相关的背景,但电视操作一方面因为成本的原因,再一个因为电视的影响力使得重要人物接受电视采访比较谨慎。东方之子刚开始也是希望能办成一个人物类节目而不是榜样性的节目,当然后来因为节目的影响力,慢慢变成了一个榜样性的节目。我2000年做制片人之后,力图把人文精神和新闻性结合起来,从新闻中选人,东方之子平民化等等,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但终究因为这四个字扛得非常累,始终是非常尴尬和局促。我们试图在节目中试图增加一些多元化的诉求,比如对人物的质询,反面观点的引入,后来也招致一些非议。

  《时代人物周报》的一些做法也是当年我在构思的一些做法。比如不再是一对一的访谈,而是加入了更多的旁白和背景,引入更多的旁证,这肯定能够丰富表达的视角而引起人们更多的兴趣。电视操作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实现,对一个人物多角度的、立体的、全方位的采访是平面媒体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我也非常赞成抓住一个重大新闻题材一定要集中全力把它做足了。在整合背景深度、人物与人物关系上,周刊是有优势的。

  我们一定要有读者期待的某种模式化的东西,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常设的板块,让大家知道肯定有这东西,让读者形成一种思维定位,每一期可以看到会有这样一个人物的一种表达。

  还有一个就是我提议里面增加一些名人和名人之间的对话。可能这两个人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是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让他们有一些观点或者人生经历的交流等等,这可能也能形成我们的一个特色。

  当然,还要考虑做一些论坛什么,通过《时代人物周报》这个品牌把很多有影响力的人聚在一起。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创刊一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