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创刊一周年专题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书面发言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2:32 时代人物周报

  2005年8月16日,恰逢《时代人物周报》创刊一周年之际。《时代人物周报》召集新闻学界、业界和广告界专家学者,举办了“人物类媒体:现实与前景”主题研讨会。陈力丹因有事未参加研讨会,以下为其书面发言稿:

  一说到以人物作为专题报道对象的刊物,我首先想到是《人物》杂志,那个月刊好像是80年代出版的,有一定的读者,但读者还是有限,因为那个时期我国的传媒业的发展规
模远没有现在这样大而广。90年代后期,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办了个“名人”专版,每周2个版面,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最终,看来还是市场份额不够理想,被内部调整掉了。现在又看到了《时代人物周报》,时代不同了,进入21世纪以后,至少在我国的大城市,已经较为充分地进入了传媒时代,公众对于接近传媒不再陌生,参与意识上升。于是,一种找寻更多的人物参照系热情高涨起来。

  其实,这种希望了解别人的愿望是与生俱有的,因为它是人生旅途的必需。在传播中,就如马克思所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他自己的感性,只有通过另一个人,才对他本身说来是人的感性。”前现代社会,人是某个共同体的一员,作为参照系的“他人”就在身边;现代传播科技把人们的视野扩大到了全球,这就需要媒体提供这种“他人”的参照系;到了社会媒介化的当代,就需要一种专门的传媒来提供这种参照系,《时代人物周报》的创办把握了这个时机。

  《时代人物周报》的标志性口号是“和有价值的人在一起”,抓住了读者的心态。人为什么要了解他人?因为要寻找自己的影子,自己行动和思想的榜样。青少年“追星”,因为那些“星”的长相或技能让他们羡慕,他们需要看到他们,亲近他们,以了解和亲近他们为荣。普通人其实也在时时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他人”,暗暗地与自己比较、模仿和感觉他们。

  《时代人物周报》划分了三个板块,时事、财富、文化,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兴趣的公众走近自己希望了解和接近的人物。时事,跟进最新的国内外新闻人物;财富,让人们探究那么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家和相关人世;文化,提供丰富的文化明星的生活和情感信息。这几个部分较为协调,材料的掌握显现出一家周报应有的时效意识。

  希望《时代人物周报》多提供一些不为人们熟悉,但是确实具有很大价值的人物的信息。社会中藏龙卧虎很多,只要有心,就会发现不少。中国的政治家们已有太多的制度性的露脸机会,除非有新材料、新角度,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张扬他们,否则,公众对此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

  希望《时代人物周报》全面反映人物,让人感觉他们是生活中的人。马克思引证说:“我是人,人有具有的我都具有。”建议将这种古希腊的认识,作为报道的指导思想。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可能更有人性和人情。有价值的人其实是相对的,有些人所以显得高大,因为看的人可能跪着。我们的周刊提供的人物,当然要与读者拉开一些距离,但是不要让人总是仰着头看,仰头太累了,就会厌倦。

  《时代人物周报》的翻译是焦点人物(people in focus),也许上面提到的“希望”与“焦点”矛盾。但是,如果我们把他们变成焦点,不是更有成就感吗?

  (注:陈力丹因有事未参加研讨会,此文为其书面发言。)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创刊一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