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在前列的浙江文化大省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7:04 观察与思考

  走在前列的浙江文化大省建设

  -观察记者 刘晓林

  文化大省建设:硕果累累

  第一个省级文化建设纲要

  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建设文化大省。

  1999年,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构想。2000年12月31日颁布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确立了这样一个总目标:2020年,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全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科技教育发达、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全国领先、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的文化大省。

  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文化建设纲要,更是浙江新世纪建设文化大省的宣言书。

  2001年,浙江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文化经济政策》,2002年,浙江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重大举措,建设文化大省成了浙江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

  全国两个文化体制

  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

  2003年6月,浙江被确定为全国两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这是创建文化大省,弘扬人文精神的一次大好机遇。

  机制的转变释放出旺盛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在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实行政事政企分开;重塑市场竞争主体,努力培育和壮大文化企业;大力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改革,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浙江的经济活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支持。眼下,浙江正在加快形成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兴文化产业群体和城市文化产业群体的发展格局,形成以产业集团为骨干、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企业群,传媒业、旅游业、演艺业、美术业、会展业、体育业成为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的组建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浙江全省拥有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列我国首位。目前,浙江正在重点建设浙东、浙西、浙北、浙中南4条特色旅游线,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文化景区。  

  文化建设成果可圈可点

  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不仅经济走在全国的前列,文化建设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浙江已具备创建文化大省的基本条件。浙江的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历史、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方面成就突出,可圈可点的文化名人、艺术家、教育家、学者很多。

  浙江文化成果喜人。近几年,浙江的文化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势头,推出了许多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也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艺术人才。比如艺术表演,这几年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新创剧目多,获得的奖项多;比如文化设施建设,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浙江的文化设施水平已经迈入全国一流行列,从根本上改变了浙江文化滞后的局面,建成了一批能基本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要、布局相对合理、遍布全省各地的文化设施。

  浙江是美术大省,美术人才和精品众多。浙江省财政拿出三亿多元人民币,将在西湖边建一个近3万建筑面积的美术馆。同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浙江在建设发展基层文化事业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老百姓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文化服务。

  “四个强省”建设成为亮点

  建设“四个强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从“四个强省”建设方面,浙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育:近年来,浙江的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实现了两大历史跨越。一是基础教育从“普九”迈向基本普及15年教育。2004年浙江省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成为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区。二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199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后,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数量从32所增加到7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11.3万人增加到57.3万人,普通高校录取率从48%提高到7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96%提高到30%。浙江从高等教育小省迈入了高等教育大省的行列。

  科技:目前,浙江科技综合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分别居于全国第七和第六位。

  至2004年底,浙江省共建各类创新载体256家。据对在2003和2004年度“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期间集中签约的68家创新载体的统计,总投资6.99亿元,平均每家投资1208万元;共引进各类科技人员864人,博士和副高职称以上人员522名,平均每家7.7名;共引进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93项,总研发经费5.9亿元,平均每项202万元。 

  2004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的比重为6.7%。

  浙江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实施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进行制度创新。近年来,浙江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强。

  卫生:目前,浙江省共有卫生机构11177个,其中医院480个、卫生院2506个。

  在非典疫情爆发和中央有关政策出台前,浙江就着手建立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投入资金7亿元。浙江疾控和卫生监督体系已完成县一级的网络铺建,甚至在乡镇一级都有监督的网点,覆盖人口1260万。

  为预防非典等突发性疫情,浙江一年投入公共卫生建设基金1.2亿元,全省已建立艾滋病监测点31个。

  浙江是中国医疗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杭州市2003年9月就彻底开放医疗市场,民营医院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待遇。杭州市政府承诺:改制后作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三年内不减少原有的经常性财政拨款,并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此后三年参照有关企业政策缴纳的各种税收,经申请后可由市财政减半补助。如今,浙江民营企业投入医疗产业的资金总数超过100亿元。

  自2004年8月浙江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已有842.64万农民参加,覆盖了27个试点县80%的农业人口。

  预计到2007年,浙江省将基本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大病统筹合作医疗制度,80%以上的农民将配备上自己的“保健医生”,这一“时间表”将比全国提前3年。

  体育:浙江省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群众体育最高奖、全国群体先进奖、全国全面建设体育活动优秀奖、全国先进社区优秀组织奖、推广健身机构试点先进奖。群众通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精神面貌焕发,在全民健身过程当中,广大群众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都为建设体育强省、文化大省注入了活力。浙江全省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共有符合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35869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7.88个,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9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为242.2元。这是建设文化大省中浙江取得的很大成就。

  代表竞技体育最高水平的奥运会,浙江保持了自1984年以来届届有金牌的辉煌,尤其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浙江健儿夺得4金1银1铜,创造了浙江在历届奥运会上参赛人数、金牌数和奖牌数最多的纪录。浙江运动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共获得15个世界冠军,19个亚洲冠军,96个全国冠军,构成了浙江省体育局年度夺冠的新纪元。

  文化大省建设:任重道远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进一步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报告中指出:浙江省文化建设和相关社会事业发展总体上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浙江的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等基层社会事业仍然比较薄弱,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实力不强,文化市场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有待不断深化,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思想认识、工作机制、人才培养、政策落实、法规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充分认清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的工作成效和已经奠定的良好基础,又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矛盾和问题,抓住机遇、锐意进取,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不断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

  看到差距才会有目标,才会有的放矢,才会从“文化大省”的要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会从“三个力”、“八大工程”、“四个强省”(3+8+4)的角度去努力工作,使浙江真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八大工程是目标,是衡量标准

  建设文化大省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文化是“以文化人”,它对人类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这就是文化对人的作用。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进一步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核心内容。

  据了解,2000年,浙江在业人口数是2600万,其中大专以上文化占4.02%,高中占11.8%,初中占40.32%,小学占36.54%,文盲占7.25%。在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甚至低于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平均水平,而且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

  2004年,浙江的GDP是11243亿元,在业人口为2940万人,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GDP是3.8万元。浙江GDP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4个GDP突破万亿元的省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然而,浙江的知识人力资本却表现出明显不足。

  按照浙江省的发展目标,2010年,全省GDP是2万亿元(人口增长到5000万,在业人口按65%算),每个劳动力创造的GDP将达到6万元,而要达到2020年GDP4.3-5万亿元的目标,每个劳动力将创造13万元。这就要求有高附加值的劳动力,要实现、提前实现走在全国前列,必须有强大的人才支撑。

  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含了这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教育投入等定量化的硬性指标,还包含了这个地区或城市的公民素质以及作为一种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也就是人文精神。

  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最重要的是培养浙江人的现代公民意识。包括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在内,都是公民素质的一部分。

  6月22日,浙江省在京邀请中央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总计20多人,就“加快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恳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迎秋直言不讳:浙江经济的成功取决于充裕的素质人力资本,但充裕的素质人力资本曾支撑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知识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弊端日益明显。

  浙江经济仍处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的产品加工阶段,国民经济活动的集约化程度低、资源消耗大、要素瓶颈约束力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浙江的知识人力资本供给相对不足。刘迎秋说,尽管浙江诸多指标名列全国前茅,但知识、水平、技能等与知识人力资本相关的领域,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如区域创新能力仅排全国第六,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七;发明专利数量虽然位居全国第四,但真正的发明专利数量较少,每万人发明专利率仅居全国第六位。

  企业人才、高学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滕藤说,评价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包括公众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以及人均寿命,这些都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浙江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达25%,进入大众化阶段,但相比欧美和日本仍然有悬殊的距离。

  众所周知,浙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了不少耳熟能详的精品。但比起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来说,比起“文化大省”的称号来说,浙江的小说、诗歌、散文、影视、音乐、戏曲等各方面的精品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浙江许多民间艺术濒临绝迹和失传,亟待保护。经济学家和金融机构宣称,浙江民间至少流淌着7000亿元的民间资本,但是,社会资金参与保护民间艺术的份额仅为总额的1%。诸多民族民间艺术,正面临消亡。

  另外,至今为止,浙江的申遗工程还没有一个成功的,许多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较差,这与“文化大省”的称号并不相符。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规模上渐成支柱。据统计,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18%—2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日本娱乐业的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

  仅就消费而论,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对其他行业和整个经济起着显著的拉动作用。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不容忽视,据专家初步测算,到2005年,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求将达到5500亿元。

  如此庞大的文化消费需求,对于浙江“文化大省”战略的提出,是机遇也是挑战。

  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为资源的产业,特征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很低。发展文化产业符合浙江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转型要求。

  浙江很多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在40%以下,也就是接近了富裕的标准。大家有钱了,更需要消费不同类别、不同题材的文化产品。这就对文化产业提出了加快发展的要求。

  浙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而言,与国内一些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浙江文化产业在宏观规划、制度创新、支柱产业培育、产业集团组建以及区域平衡发展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

  文化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远未达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该行业从业人员及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相应比重与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支柱产业如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业等增加值所占比重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决定》指出,应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各级财政每年文化事业经常性投入增长幅度应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的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强化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社区等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扶持。进一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的配套政策,认真落实财政收入、税收优惠、融资投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制度等各项政策措施。

  2004年,浙江省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收入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12%,虽位居全国第五,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

  尽管浙江诸多指标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但用文化软实力的指标衡量,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浙江省文化厅递交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就显示了这种差距。

  浙江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数,只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二十八分之一;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0.4册,位居全国第七;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

  浙江省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650个,位居全国第十位;其中文化馆数量位于全国倒数第13位。浙江是文物大省,文博机构数却仅列全国第八,率先实行的博物馆免费开放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飙升,但全省年人均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

  在浙江这个人均农民纯收入连续19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位的省份,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却不成正比。约占总人口60%—70%的农民只能享有20%—30%的文化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基层文化资源总量匮乏,基层文化阵地流失现象严重,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突出,一些地方缺少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

  浙江的文化传播媒体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为传播文化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离打造浙江文化传播全国领先的4个平台(面向基层的平台、文化精品展示平台、文化产品交流平台、对外宣传平台)的总体规模、水平、结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要求方面来说,尚有差距。离集团化做强做大、创建全国有影响的名报、名刊、名台、名社、名网的品牌影响力来说,还有差距。

  文化事业要靠人才。目前,浙江的文化人才工程现状离“五个一批”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急需在社科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领域培养造就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联系实际的理论专家,一批受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专家,一批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一批既懂得宣传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规律的文化经营管理专家。

  《决定》要求,全省宣传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年均增长8%以上,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占总数的25%左右。用10年时间,在全省选拔出300名左右在本行业或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人才,成为浙江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说带头人。其中理论人才50名、新闻人才100名、出版人才30名、文艺人才70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50名。

  要达到这个人才目标,有许多路要走。如何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使浙江成为人才的凝聚地,要做大量工作。

  “四个强省”是方向,是衡量尺度

  《决定》指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水平。重点扶持若干省属高校建成一流大学,打造高等教育品牌。到2010年,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

  经济的差距只是一种外在差距,背后其实是教育水平的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这个公平就包含着教育公平,而发展农村教育正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从目前的高考和自学培训情况来看,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浙江的国内一流大学较少,扶持若干省属高校建成一流大学,有利于在省内形成竞争局面,从而形成高等教育品牌。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过去都是模仿、借助别人的科研成果,现在对于《决定》制定的总体目标—把浙江建设成为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国际竞争力居于全国前列来说,浙江的现状不容乐观的。

  就卫生强省的内涵,浙江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兰娟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领先性、公平性、互动性、社会性。领导性,就是卫生发展的整个综合实力,要位于全国的前列,人均主要健康指标,要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城市发达国家的水平;公平性是公民健康的差异要逐步缩小,人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的权利;互动性是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要同步协调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卫生发展状况应该成为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卫生在经济社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的能力应不断提高;社会性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参加的新的格局要形成,居民普遍要具有卫生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浙江要成为体育强省,从全民健身的角度讲,体育产业、科教、场地设施、法规等都还应该再进一步。

  总之,创建“文化大省”,是为浙江省“继续走在前列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一项大工程。创建“文化大省”,任重而道远。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