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浙江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7:04 观察与思考 | |||||||||
文化软实力:浙江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施侍明 文化软实力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今年,浙江省委正式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的响亮口号。浙江拥有浑厚的文化底
浙江精神: 推动浙江前进的内在动力 提高公民的精神素质,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科学文化是整个现代生产和现代文明的知识基础,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智力条件。 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取决于这个区域的人文精神。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含了这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教育投入等定量化的硬性指标,更重要的是还包含着这个地区或城市的公民素质以及作为一种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也就是人文精神。 人的素质是文化的核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核心内容。2000年,浙江在业人口数是2600万,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02%,高中占11.87%,初中占40.32%,小学占36.54%,文盲半文盲占7.25%。在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甚至低于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平均水平,而且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2004年,浙江的GDP是11243亿元,在业人口为2940万人,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GDP是3.8万元。浙江省的发展目标是:2010年,全省GDP达到2万亿元,(人口增长到5000万,在业人口按65%算)每个劳动力创造的GDP将达到6万元,而要达到2020年的目标全省GDP为4.3-5万亿元,每个劳动力将创造13万元。这要求有高附加值的劳动力,浙江要实现或提前实现走在全国前列,必须有强大的人才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迎秋说,浙江的素质人力资本充裕,曾经支撑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善于学习、灵活机动是浙江优秀的素质人力资本的表现;但浙江的知识人力资本供给不足,这使得经济发展还更多地处于低附加值、强资源消耗的产品加工阶段。人口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企业所需的知识型人才短缺。充裕的素质人力资本存在于浙江的传统文化之中,支撑着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四海为家、公私分明、小中见大、善于学习、灵活机动、百折不回、肯于吃苦、敢于探索是浙江优秀的素质人力资本的表现。”刘迎秋说,素质人力资本产生于特定的文化传统,南宋时期永嘉学派就是对浙江文化传统的精辟概括。它不仅深深地根植于浙江的社会经济实践,同时还深深影响着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确,“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正是对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这种精神成为推动浙江发展强大的内在动力。 发展引擎: 文化推动社会前进 文化的功能不是保姆功能甚至奴婢功能,应当从更高层面认识文化的重要性。一个科技发展、社会和谐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也必然是和谐发展的。社会是个和谐的有机体,和人一样,四肢、大脑、五官缺一不可。把文化放在附属地位,就好比一个人缺了胳膊少了腿。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功能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经济满足的是物质需求,文化把真、善、美作为最高追求,提供的是生活意义。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对文化也应该有新的认识。 在今天物质发展如此快速、经济生活如此丰富的前提下来谈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既是一种前瞻,也是一种回顾。静下来想一想,我们靠了什么才走到今天?GDP的发展指数、人均收入的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提高……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图景,当然靠的是千万普通人要奔好日子的心气和劲头,以及要做先进不做落后、要幸福要快乐的明确意识。这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但共同的价值也是多元的价值。物质发展到今天好歹也让我们明白钱不能解决人生幸福的全部问题。在要过好日子的心气和劲头里面,我们用什么来肯定这种价值观?用生产力来肯定吗?用财富占有的多少来肯定吗?好像还远远不够。 尽管软实力的大小到目前为止还比较难以被测定和衡量,但在经济实力作为常量确定的前提下,作为非经济因素的软实力就是变量或乘数,其对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会产生倍增或递减的效应。有专家甚至认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结构中与硬实力相比,其地位和作用将会更重要。由此观之,这次浙江省委全会的《决定》,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为该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区域竞争态势面前,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视野开阔的切入点,而且还在于为浙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与时俱进的参照系。它使我们更清醒地去认识以往的优势有什么、现在的差距是什么、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哪儿。 历史经验表明,软实力作为一种国家力量或权力,虽是世界历史中早已存在的事实,但它本质上更是现代的产物,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 民企参与: 浙江文化的活力所在 浙江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文化的活力就在于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当中来,成为软实力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从浙江省文化厅获悉:作为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浙江利用民营资本充裕的优势,制定配套政策,放手引导、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参股经营,租赁经营”等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民营文化企业正在成为浙江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新亮点。目前全省已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逾230亿元,总收入达3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余万人,涉及影视、印刷、艺术品经营、会展等10个行业。 民营企业横店集团先后参股杭州星光、广东珠江等6条院线,拥有加盟影城112家,在南京、长沙等地发展了多家五星级影城,还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的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堪称投资影视文化产业的大赢家。杭州电影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参股39%,职工持股10%,组建全新的杭州电影有限公司,改革当年就扭亏为盈。 杭州市萧山剧院探索“国有民营”模式,闯出公益性文化设施“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路子。这座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政府总投资9000万元的文化场馆在2002年初竣工后,大胆引入民资主体“委托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剧院面向群众、立足市场,在演出层面上雅俗并举,把租场、自营与合办相结合,实行多条腿走路,不断拓展经营项目,策划各类营销活动。 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激发起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国家首个影视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一年多来,北京、苏州、上海等地的80多家国内影视机构和企业纷至沓来,经营项目涵盖了影视制作、租赁、音像、广告等多个行业。 目前,在发展民营文化产业过程中,浙江已经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义乌培育出10多个文化用品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有经营单位5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名,2004年文化商品销售额逾150亿元,其中出口占65%以上。嵊州涌现了1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从业人员达3000多名,全年累计演出35000场,总收入8000多万元。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本身的经济力量也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结 语: 打造为民谋利的文化 提升软实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以这次提出的“四个强省”的建设规划来看,所有的文化工程体现了为民谋利的执政理念。而正是这种为民谋利的文化建设,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推动社会前进。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水平;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实施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加快构建网络化、高效率的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转变运作模式,加快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健康保障体系……所有一切都是从老百姓的实际出发,这是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出发点,发展为民谋利的文化恰恰也是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最好展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