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访抚顺战犯管理所原护士长:改造日本战犯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4:36 央视《面对面》
访抚顺战犯管理所原护士长:改造日本战犯的故事

王志专访抚顺战犯管理所原护士长赵毓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面对面》8月14日播出节目《赵毓英:改造日本战犯》,以下为节目内容。

  他们曾经是十恶不赦的日本鬼子,丧尽天良,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战后成了中国人民的阶下之囚

  赵毓英:非常记恨又觉得兴奋,过去压迫我们中国人,残害我们无辜老百姓不就是这
些个人嘛。

  他们是一群中国管教人员,一边是与侵略者的国恨家仇,一边是给战犯提供良好的改造环境,他们承受了怎样的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斗争

  赵毓英:我们学医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我们一看这对象都是日本人,心情就特别不安心。

  《面对面》王志专访抚顺战犯管理所原护士长,听她讲述把日本战犯从“鬼”改造成人的故事。

  新闻频道周日20点10分拨出,敬请收看。

  精彩对白:

  主持人:他们认为不是战犯吗?

  赵毓英:他认为,我们是帮助中国。

  主持人:怎么面对啊,一家八口就剩下一个,都被日本人杀了。

  赵毓英:所以最后无条件服从,最后回宿舍门口大哭一场。

  主持人:我们拿什么接?

  赵毓英:我认为是以人道主义为主,是人嘛,当然不是猪也不是牛羊的。

  主持人:那这样一来怎么平衡得了啊,他们是犯人?

  赵毓英:那这是工作呀,都围绕战犯的思想改造为主。

  主持人:还有一个我们想了解,当年药品的情况应该是很紧张的。

  赵毓英:都是很缺乏的,但是我们也没有限制,给他用了。

  主持人:有没有顽固不化的?

  赵毓英:大家就是认为他挺能闹的。

  主持人:那您作为一个参与改造他们的工作人员,您怎么看待这个审批的结果?

  赵毓英:认为自己死有余辜,甚至要求给予死刑,而且跪下了,向人民谢罪。

  主持人:那您心中的仇恨呢,以往的那种仇恨呢,怎么化解?

  赵毓英:前世不忘后世之事啊。

  人物介绍:

  赵毓英:76岁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1950年7月至1959年10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

  担任护士长现离休在家

  这就是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原址,目前正在重新整修,要恢复关押日本战犯时的面貌,在1950年到1964年期间,这里曾经关押过日本战犯982人,伪满洲国战犯71人,其中就有末代皇帝溥仪。

  赵毓英是当时战犯管理所的护士长,主要负责日本战犯的医疗保健工作。

  赵毓英同期:这里是治疗室,一些简单的病在这都能处理,那边的凳子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用于给有腿伤的战犯治疗时搭在上面。

  赵毓英来战犯管理所之前,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她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被选中到战犯管理所工作,来之前,三个人都不知道具体任务是什么。

  主持人:当时没来以前有一点迹象吗,我们来做什么?

  赵毓英:没有,没有,他们说紧急任务,我们来到这儿以后吧,有一个礼拜,我们所长,当时是孙明斋,召集全所工作人员的会议,传达东北人民政府

卫生部,公安部的指示,就说我们要接收一批战犯,由苏联移交过来的战犯,让我们马上做准备。

  主持人:到这儿服务以后,您知道服务的对象是日本战犯的时候,您很愉快的接受了?

  赵毓英:拿我个人来说了,心情就怎么说呢,既然服从组织分配,但是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学医的宗旨,教育我们要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但是我们一看,这对象过去都是日本人,尤其我这本身当过亡国奴,都受过他们害的,所以怎么给他们服务,心情就特别不安心,所以像我这种思想在我们医务人员当中是普遍的,而不但在我们医务人员,就是在其他的全所的工作人员都有想法。

  主持人:说出来了吗?

  赵毓英:你比如说有一个叫王兴的看守,他家八口人,七口被日本人杀了,他逃出来了,在他大爷的抚养下参军了,以后呢他参军啊,杀敌啊,报国啊,最后分配到这儿,听说为看管这个战犯,一直心里心情就不行,当时就是就要求调出,这样领导要做工作吧,所以最后无条件服从,最后回宿舍蒙头大哭一场。

  主持人:怎么面对啊,一家八口就剩下一个,都被日本人杀了。

  赵毓英:都被日本人杀了,你说这心情能好过吗?所以当时管理所啊,不但像我们,连我们的两位所长都是抗日的干部,都有这种经历,你看我们的副所长起初腿都瘸了,打日本鬼子那时候,被逼到最后跳到冰冷的河里,最后腿都受害了。

  主持人:这么说就说通了,那么大的仇恨,又亲身的经历?

  赵毓英:那也是逐渐的过程,我们都有这点,要无条件地应该服从党的指示,因为我们特别相信党的指示是不会错的,逐渐思想上也就是说这么慢慢地转变过来。

  主持人:当时党的指示具体来说是什么?

  赵毓英:当时党的指示就是,应该以革命人道主义这种思想为指导,我们要尊重犯人的人格,要不打、不骂,我们给予他们以人道主义待遇,比如说吧,我们的监号来说吧,过去是日本人关押我们中国爱国志士的地方,你就可以想象条件是怎么恶劣的,我们改造这里的环境来说,头一个就是把窗户加高。

  主持人:来的时候,什么样子?

  赵毓英:我们来那时候刚刚改造完,当时那院里还有一个小亭子,现在还有,我们那时候小女孩都不敢去,说那时候就是停尸房,就是害我们这些爱国志士的停尸房。

  赵毓英到管理所的时候,战犯管理所刚刚改造完毕,当时新中国成立没多久,正是全面建设的时期,经费非常紧张,可是政府还是投入了近四百多万元的经费改造了管理所,新建了俱乐部,厕所,锅炉房,浴室,理发室和图书馆。

  1950年7月中旬,赵毓英和30多名同事从抚顺来到中苏边境的绥芬河,接收从苏联方面移交过来的日本战犯。

  主持人:交接的情况顺利吗?

  赵毓英:还是非常顺利的,移交以后呢,他们往车上上车的时候我们都看见了,苏联送他们是用闷罐车给他们送过来的。

  主持人:我们拿什么接?

  赵毓英:我们是客车,用两节绿色的客车。

  主持人:那客车那么大窗户,这安全有保证啊?

  赵毓英:那客车,当时我们把车窗都用报纸给它糊上了,让他们看不见外面。

  主持人:您的第一印象呢?看到这些战犯的时候。

  赵毓英:怎么说呢,非常记恨又觉得兴奋,怎么说呢,残害我们无辜老百姓不就是这些个人嘛,过去压迫我们中国人,今天成为我们的阶下囚了。

  主持人:他们的表现呢?

  赵毓英:他们当时吧,有些将官,高级军官,他们还挺着架子,他们不是天皇教育出来的嘛,挺胸腆肚的,还得假装嘛,像那么回事啊,实质是不然的,他们是很紧张的、很慌张的。

  主持人:你怎么知道啊?

  赵毓英:那也看出来,那他也是,也是发呆了,紧张,有的时候眼睛总是偷偷地注意我们工作人员的表情,老想从窗户那个缝偷偷往外张望,老想探听我们这些情况。我们那时候呢,医务人员呢,就各车箱巡视,看他们的病,问问哪有没有病。

  主持人:在车上就开始替他们服务了?

  赵毓英:上车以后我们就各车箱的就巡回地挨座问啊,看看也观察也问,看看有什么病,有什么不舒服,随时背着药箱,发现小来小去的病就给他们药。我记得那时候吧,有一个,就突然肚子疼,后来又发现这不是一般,急性阑尾炎哪,当时我们车还没到一定的站呢,大站呢,我们当时就给打针啊,或者针灸啊,或者是紧急的对症措施吧,我记得到牡丹江的时候吧,有我,那时候还有看守员,还有部队,就把他送到附近的铁路医院。

  主持人:一路上很顺利吗,到抚顺?

  赵毓英:那是非常顺利,虽然时间短,做了充分的准备。你看,给他们一吃饭了,他们心情就稳定多了,因为什么呢?我觉得我们在车上要到大站的时候,每天都给他们做饭,每天就吃大米饭哪,夏天土豆啊炖什么菜啊,火车要赶上没有大站的时候,我们就给他们准备面包啊,咸鸭蛋啦,火腿肠啊。所以我们这是人道主义力量啊,是对他们稳定情绪也是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