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专题 > 正文

五彩的西藏 绚烂的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34 人民网

  适逢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八月初,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和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组织18名外国驻华记者对西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访问。作为一名陪同工作人员,我有幸参加了记者团的采访活动,对我国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生命禁区”的奇迹——西藏的交通建设和发展

  出了贡嘎机场的大厅,感觉阳光明媚得眩目,这是只有青藏高原独有的阳光,再一次让我们确信来到了西藏。记者团每个人步履缓慢,小心翼翼,大家都在担心这里的高原反应。当听到机场距市区尚有100公里路程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蜿蜒的盘山路、颠簸的路面,顿时感觉双腿无力。然而,当坐上大巴,沿着拉萨河畔平直的公路飞驰的时候,大家才惊异地发现,原来西藏的公路竟可以修得如此平坦。忽然想起历史书上描述的西藏出现第一辆汽车时的场景:一辆破旧的老爷车在一条短而简陋的便道上缓慢行驶,车后面紧跟着一批牦牛,以便在途中车坏路阻时派上用场。那时的西藏与今天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的西藏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自治区的公路网络,许多规划中的公路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8月5日,在从拉萨去日喀则的路上,我们有幸看到刚刚竣工的一个路段的开通仪式。起始段平整的柏油公路边鲜花彩旗簇拥,但走不远就可见蜿蜒的公路直上云霄,让人们不得不感叹施工人员的艰辛和工程的伟大。据介绍,在高海拔的西藏修一段公路,平均要花费在平原地区同等路段3到4倍的代价。50多年前,解放军工程部队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和现代化作业工具的情况下,跋山涉水,劈山架桥,历时5个春秋,修建了总长4260余公里的川藏、青藏两条公路,结束了西藏“唐蕃古道人背畜驮,栈道溜索独木舟”的历史。为了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让西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西藏,50多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在加快西藏的交通网络建设。

青藏铁路建设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一个大手笔。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2001年6月开工,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也是国家“十五”规划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8月3日,记者团一行来到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建设工地进行参观采访,近距离领略了这个青藏铁路标志性工程的风采。青藏铁路拉萨指挥部总工程师王维高介绍说,拉萨河大桥主桥墩形状酷似牦牛粗壮的双腿,引桥桥墩则为雪莲花形,白色的弧形桥跨宛如洁白的哈达,飘舞在蓝天白云间,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体现了浓郁的藏族风情。在大桥上,记者十分关切地询问是否有外国专家参与修建青藏铁路。总工程师满怀自豪地告诉大家,青藏铁路建设主要依靠的是中国自身的技术力量和施工队伍。一位记者在大桥录制节目时说:“这里就是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这是人类工程技术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是啊,青藏铁路的建设,将结束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将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将对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加强内地与西藏联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记住以下两个日子吧: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行;2007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开通。

  齐头并进——特色产业开发和社会福利建设

  “西藏处处都是宝”。然而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的西藏,尽管资源丰富,特产富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1951年和平解放后,西藏的特色产业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8月4日,记者团一行来到了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一睹藏药的神秘。厂区很大,占地5万平方米,参观时间却很短,只有有限的一个小时。大家有选择地参观了药厂展览厅和其中一条生产流水线。精明干练的贡嘎罗布厂长全程陪同并作讲解。在展览厅,记者们一边好奇地询问各种名贵藏药的功能特效,一边向讲师了解藏医的医疗原理。在洁净敞亮的生产车间,记者们换上专门的抗菌服装,先后参观了药剂粉碎车间、配制车间和包装车间,对古老藏药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有了全面了解。

  参观结束后,记者们围着厂长问个不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藏药厂的发展如何能够造福于西藏人民?”贡嘎厂长对这个问题显然有着深刻理解。他说,治病救人是藏药厂的首要贡献。过去由于藏药产量不足和价格昂贵,普通藏民生病大多只能打卦占卜甚至听天由命。现在藏药的社会化生产让更多的百姓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目前,工厂生产的90%成药供应给

医院,这些药是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医院的。藏民到医院看病,一般只需交几毛钱挂号费,开两周以内的药是免费的。这种医疗福利制度只有西藏才有。另外,藏药厂在市场上销售藏药所获得的收入也会通过缴税方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厂长平朴而真诚的话语让我深深感动。不难想象,在西藏还有许多这样心系百姓的厂长,还有许多这样造福社会的企业。正是依靠他们的勤劳和奉献,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充满了希望。采访结束后,许多记者纷纷购买藏红花等藏药。也许他们在报道中不会提及这一细节,但行动本身却足以证明他们对藏药的信赖。我们有理由相信,西藏传统医学的奇葩——藏药会被更多的外国友人认可和接受,藏医药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如果说治病吃药仅仅是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那么拥有一条精美别致的西藏地毯肯定是

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藏毯早已闻名遐迩,对它的好奇也战胜了拉萨市突如其来的大雨。7日,记者们冒雨采访了有360多名工人的拉萨市地毯厂。在这里,记者们看到勤劳美丽的藏族妇女们用她们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一幅幅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的纯羊毛地毯。依靠产品的物美质优,拉萨地毯厂生产的500多个品种的藏毯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据了解,在拉萨市和西藏其它地方,还有许多国营或私营的藏毯厂,他们在勤劳致富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量藏族妇女劳动力就业问题,这无疑是一种利国利家利民的经济发展模式。

  美满和谐——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

  西藏的传统及特色产业在政策的支持和人民的努力下,得到了稳步的发展,西藏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根本的提高。2004年,西藏全区各族人民已基本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00元,达到西部中等水平。

  8月4日下午,记者团来到了位于拉萨市郊哲蚌寺下的农民家庭进行参观访问。我们走进一家大门上有五彩花朵点缀的藏民庭院。藏民的好客真是名不虚传,不仅对我们的叨扰没有一丝不快,还招呼我们坐下,端给我们每人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男主人介绍说,他原来是纺织工,已经退休,身体好闲不住,几年前就开始跑运输;妻子是客运站的,两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两三千,基本算是比较富足的。因为赶上雪顿节,全家人正在团聚。最令他高兴的是两个子女。“我儿子读书很好,在北京上高中,你们从北京来,我觉得特别亲切。我女儿读书也不错,在拉萨的北京中学读书……”主人谈起孩子来滔滔不绝,充满骄傲和满足。院子的一角,攀援而上的杜鹃花和一簇簇格桑花悄悄绽放。这个普通藏民家庭的幸福生活正如这灿烂芬芳的花朵一样,安宁,甜蜜……

  西藏的经济在发展,西藏人民的生活在改善,但随着外来游客的涌入,西藏的自然环境是否还能如以往一样一尘不染,天然纯净?一个小小的细节告诉了我们答案。8月5日,当我们赴日喀则途中经过羊卓雍湖时,记者团找到了路边一块空地进行路餐。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景,让大家既填饱了肚子,又享受了视觉的盛宴。许多记者或拍照或嬉戏,融入到大自然中。然而不经意间我们发现,随行的西藏外办的同志拿着大纸盒,默默地将吃剩的食物和餐盒逐一捡起,装入垃圾袋中。这在他们似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远远望去,他们弯腰的身影在西藏群山的背景下显得如此谦恭!我不知不觉也加入到他们当中。外办同志对我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多数藏民也逐渐培养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爱惜自然,保护环境,对西藏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与自然在遥远的西藏如此和谐,令我们这些来自繁华都市的人们羡慕且汗颜。

  短暂的7天即将过去,记者团的西藏之行也接近尾声。回顾几天来的系列活动,每一个参观、每一次采访,都让我们难忘而感动。西藏这片本来色彩单调的高原之地,却到处显现着多彩多姿。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海,土黄的山川,湖蓝的河水,灰黑的牦牛,墨绿的植被,雪白的哈达,火红的流苏,明黄的琉璃,金灿的塑像,浅灰的公路,亮黑的铁轨,还有玛尼堆前五彩的经幡,和挂在拖拉机后缤纷的彩带……这一切一切,汇聚到西藏,看来都是那么的和谐,预示着西藏的明天将会更加绚烂美丽!来源:外交部网站

  相关专题: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