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西藏四十年:中南海的关怀与西藏巨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39 人民网 | |||||||||
开栏的话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本报从今天起开辟“人民西藏四十年”专栏,陆续报道自治区成立40年来贯彻实施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报道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西藏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蓝天白云如画,雪山冰峰连绵,天湖清澈碧蓝,民风淳朴浓郁———世界屋脊,令人神往。 现代工业从无到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牧民收入连年攀升,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发生的巨变,让人欢欣鼓舞。 盛夏时节,我们驱车万里,越昆仑,跨雅江,过雪山,行草原,无论是在广袤的藏北高原,还是在花红柳绿的藏南谷地;无论是在偏僻的牧民帐篷,还是在喧闹的繁华城镇,都能感受到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谈起西藏的变化,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杨传堂说,这首先得益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得益于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亲切的关怀:中央领导集体情系西藏 西藏是一片浸满中南海深情关怀的土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关注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运筹着这里的建设发展,牵挂着这里的现状与未来。 当历史车轮前进到20世纪50年代时,西藏仍然维持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制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使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祖国大家庭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看到这一协议,毛泽东同志欣慰地说:“从今后,在这一团结基础上,我们各民族之间,将在各方面,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第一次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及其领导人,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系于心中。1987年,他提出了检验西藏工作“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著名论断,阐明了我们党对西藏工作的根本着眼点。邓小平同志还多次强调: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党的民族政策就是要“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在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的过程中,要在“真正”上下功夫;民族政策要着眼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中华民族子孙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西藏工作。1989年10月,江泽民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关于西藏工作的十条意见,为西藏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1994年7月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强调:“西藏的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绝不能让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也绝不能让西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001年6月,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促进西藏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新时期西藏工作方针政策,明确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绝不能改变;要把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援藏资金要向农牧区倾斜,改善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努力构建平安西藏,维护祖国统一,维护藏区稳定,维护有利的国际环境。贯彻落实这一系列方针政策,使西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好形势,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构建和谐西藏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光辉的实践:翻身解放,当家做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确立,为西藏人民在政治上当家做主、在经济上获得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开创了西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在旧西藏,我们给奴隶主当牛做马。只有到了新社会,我才觉得自己是个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8月2日,刚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农民巴桑高兴地说,自己12岁就给农奴主当佣人,挨骂挨打是常事,很少吃饱过。共产党不仅让我们农奴在经济上翻了身,在政治上也当家做了主人。据统计,西藏召开的历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0%以上。2002年,在西藏的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换届选举中,全区有93.09%的选民参加了县级直接选举,有些地方选民的参选率达到100%。在选举出的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在自治区和地市两级都达到80%以上,在县、乡(镇)两级达90%以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为西藏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当家做主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保证。据统计,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包括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等各个方面。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维护西藏人民的特殊权益,促进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结合西藏实际情况,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同时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这些规定,符合西藏的实际情况,尊重了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工作习惯,很受藏族同胞的欢迎。 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人民当家做主、依法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以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干部队伍,成为带领全区人民建设新西藏的主体。据统计,在全区干部总数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1.53%,比自治区成立时增长了6倍多。在全区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4.08%。1965年以来,先后6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7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均为藏族。除在西藏自治区担任职务外,还有一批西藏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担任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在全国人大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19名代表,其中12名是藏族公民。 “我和我的父母都是农奴,我6岁开始为领主放牛,后来给领主当佣人,没有人身自由。是共产党领导我们推翻了封建农奴制,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城关区雪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洛桑感慨地说,民主改革后,我们居委会90个农民分到了900亩地,现在仅土地收入一项,每户农民每年就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家家都盖上了新房,很多家庭还享受免费医疗。“我本人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商国是。昔日的‘牛马’成了国家的主人,这在旧西藏想都不敢想呀!” 伟大的历程: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 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旧西藏,是再确切不过的了:现代工业、交通、能源等都是一片空白,当地工业连一根火柴都不能制造,有的只是手工作坊;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条正式公路,有的只是“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从外地进藏少则个把月,多则一两年。 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中央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支持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一系列加大对西藏工作扶持力度的重大决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使西藏经济社会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党中央对西藏建设给予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确定了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成为西藏工作的两个重要里程碑。1994年至2004年,中央政府对西藏直接投资达504.41亿元,建设项目涉及农牧业、交通、通信、城镇建设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缓解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后藏日喀则,援藏工程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了其“西藏粮仓”的地位;藏东南一批新兴城镇的崛起,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阿里百万山羊绒基地的建设,让10万农牧民受益。 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央国家机关、兄弟省市和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从1951年到现在,先后有十多万名内地干部职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告别亲人,进藏工作,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1994年中央做出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相关省市“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以来,10年间,先后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8个省市、61个中央国家部委和17个中央企业派出援藏干部2892名,为西藏提供援助资金64亿元,援建项目1698个,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西藏人民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自治区成立4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个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正在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迈进。 ———交通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公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截至2004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43500公里,92%的乡镇和73%的行政村通了公路。拉萨贡嘎机场和昌都邦达机场的建成通航,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青藏铁路铺轨进藏,今年将全线铺通,明年进行试运,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即将结束。 ———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1965年,西藏的生产总值仅为3.27亿元,2004年达到211.54亿元。从1994年到2004年,西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2%,这个增长速度是西藏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绝大多数农牧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部分群众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到2004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7779元,是1965年的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6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65年的0.25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08.48亿元,40年增长432.9倍。 ———辐射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04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3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64个,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5个;病床床位6413张,卫生技术人员8569人,其中执业医师3447人;每千人病床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2.34张和3.13人。2004年,西藏自治区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11.2‰。人均寿命由35.5岁增至67岁,西藏已成为全国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 …… 沧海桑田,人间巨变。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幸福之路,这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胜利,是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成果。它再次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才能使西藏拥有一个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4日 第一版) 相关专题: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 |||||||||